【旧文新读】唐双宁:毛泽东小道

作者:唐双宁 日期:2015-12-27 15:28:23

“小道”和“大道”、“大道”和“小道”,就是这样的说不清,道不明,又割不断,离不开……

▲ 唐双宁 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本文创作于2009年6月。

“小道”和“大道”、“大道”和“小道”,就是这样的说不清,道不明,又割不断,离不开……

 

 

站在毛泽东的祖居地韶山冲东茅塘,面对赫赫有名的“滴水洞”,左边蜿蜒着起伏的龙头山,右边矗立着威武的虎歇坪。在这龙盘虎踞之间,顺着一条山间小道,穿过滴水洞,经过滑油潭,翻过云盘山,直达现在的棠佳阁,当年的唐家坨……

 

这是一条极其普通的湖南农村山间小道。从自然的角度看,它山环水绕,蜿蜒曲折,草深林密,禽兽出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这是一条极不普通的湖南农村山间小道。从人文的角度看,它亲眼目睹了一代伟人的孩提时代,拉着妈妈的袖角,第一次走出韶山,并最后通过这条小道走向长沙,走向北京……

 

这条小道见证了少年毛泽东的抗争、求学和成长历程,并因此而成就了它特殊的历史价值……

 

这条小道奠定了中华民族挺直胸膛、抵抗侵略、反抗压迫的基础,并因此而被人们永远铭记……

 

韶山,这个过去很普通、很普通,几乎不被外界知晓的地方,这个后来又很知名、很知名,几乎无人不晓的地方,位于湖南湘乡、宁乡、湘潭的交界处,距湘潭大约四十公里,距长沙大约一百公里。这里,过去群山环抱,峰峦耸峙,松柏葱茏,青烟袅袅,三三两两的农户人家,散居其间,男耕女织,过着田园般的生活。今天,这里虽然还是群山环抱、峰峦耸峙,虽然还是松柏葱茏、青烟袅袅,但已经是游人如织,热闹不已。

 

相传五千年前,舜帝南巡至“韶山”,见这里山川秀美,一时来了雅兴,奏起“韶乐”,引凤来仪,但见群山起舞,百鸟和鸣,“韶山”因此而得名。后来,尽管外面的世界忽而一座座火山爆发,忽而一顶顶王冠落地,这里仍是一代代日出而作,一代代日落而息。在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中,有一毛姓人家。这个很不起眼的毛姓人家,后来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毛泽东。尽管毛泽东的祖籍不在这里,但到他出生时,毛氏家族已在韶山繁衍生息了二十代,大约经历了五百年。

 

在韶山西麓,距离韶山冲二十多华里的地方,还有一个秀丽的山冲,青山绿水,良田沃野,古树参天,鸡鸣犬吠。这里坐落着湘乡县大坪乡的唐家坨(今名棠佳阁)。1867年,毛泽东的母亲出生在唐家坨的文家。毛泽东的母亲因在姐妹中排行第七,故称文七妹(后来毛泽东向斯诺介绍他的母亲,不知是出于对母亲的尊重,还是翻译的原因,将文七妹写成了文其美)。因文家的祖坟即毛泽东的外曾祖父之墓在韶山,每年清明时节,文家人都要前去祭扫,需要有个落脚之处,便将十三岁的文七妹许配给韶山冲东茅塘(后迁上屋场)毛翼臣家的十岁独生子毛顺生,并于五年后正式过门。

 

在毛泽东出生之前,文七妹还有过两次生育,但都在襁褓中遗憾地夭折。1893年12月26日,文七妹生下毛泽东。由于前两个孩子的夭折,文七妹对毛泽东格外小心,精心护理,生怕“根基不稳”,还请来了八字先生为毛泽东卜卦算命,且算出他“命运好,八字大”,将来定成大器;但八字先生却有一个附加条件,一定要寄拜“干爹干娘”。于是文七妹便让毛泽东拜了前来串亲的七舅父母为干爹干娘。但是,上一辈定的事,上上辈不放心,毛泽东的外婆贺氏还想为毛泽东再拜一个“干娘”。按湘乡当地的风俗,常用“畜名”给孩子取小名,诸如“狗伢子”、“猪伢子”、“牛伢子”之类,认为名字越贱孩子越容易养育。但贺氏不喜欢这些“贱名”,她要为外孙取一个好听的小名。

 

唐家坨的旁边就是韶峰北坡,北坡下有个龙潭坨,坨内有一股清泉,清甘爽口,四季不枯。龙潭坨口有一块巨大的石头,石高二丈八有余,周长六丈不止。相传古时,这里曾有一条孽龙,经常兴风作浪,毁坏农田庄稼。为此,人们不得不每年杀猪宰羊祭祀孽龙。后来,有人在巨石上修了一座庙宇,取名“雨坛庙”,把孽龙压了下去。从此,这一带风调雨顺,太平无事,人们便把这块巨石当做天神朝拜,并称之为“石观音”。毛泽东的外婆贺氏看中了这块石头,便决定让毛泽东拜石头作“干娘”,给毛泽东取名“石山”(后称“石三伢子”),寓意他的生命坚如磐石,百年不倒。

 

毛泽东两岁多的时候,文七妹又怀上了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加上家务繁忙,无力精心照顾他;又考虑到文家嫂妹众多可以帮助照料,加之毛泽东的八舅父文正莹在唐家坨办有私塾,有利于童年毛泽东的成长,还有就是拜干娘的缘故,文七妹便决定把毛泽东送到娘家寄养。于是,在三岁左右的时候,毛泽东第一次在母亲的带领下,走出韶山冲,踏上本文开头所说的这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翻过西面的云盘大山,来到外婆家唐家坨。这一年应当是公元1896年。

 

毛泽东走过的路,笔者差不多都走过了,还差这条“小道”。对于这条小道和上述这段历史(或说民间传说),笔者在过去几次赴韶山参观时都有耳闻,并曾几次下决心意欲翻越这条山间小道,体验一下伟人当年的经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一直都没有实现,成了笔者一桩抹不去的憾事,甚至一块久治不愈的“心病”。

 


▲ 毛泽东小道

 

时间推移到公元2006年正月初二,春节放假的日子,笔者怀着一种新奇、一种崇敬、一种期盼已久的心情,在当地友人的引领下,顶着蒙蒙细雨,迎着料峭寒风,迈向这条泥泞起伏的盘山小道,经过半天左右的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终于翻过了这条山间小道,来到了唐家坨,实现了多年的夙愿,了却了这块“心病”。

 

那一天,走在这条蜿蜒曲折的“小道”上,笔者的脑海一直在思索:三岁的“石三伢子”什么样子?是文静乖巧,还是调皮捣蛋?是聪明伶俐,还是大巧若拙?凭直觉,我猜想这个“石三伢子”一定是既聪明伶俐又调皮捣蛋……

 

那一天,走在这条山环水绕的“小道”上,笔者的心里一直在琢磨,第一次走出韶山冲的毛泽东,对韶山冲外的一切是充满了好奇,还是不感兴趣?是东张西望,还是默默无语?凭直觉,我断定当年的毛泽东一定是东张西望,充满了好奇……

 

那一天,走在这条崎岖难行的“小道”上,笔者的眼睛一直在搜索,这个后来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的小男孩当时是哭闹着要回家,还是急着要去看外婆?是怯生生地躲在妈妈的衣襟里,还是高兴地大胆往前走?凭直觉,我判断这个小男孩一定是急着要去外婆家,一定是高兴地大胆往前走……

 

那一天,走在这条“小道”上,我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直走了一个小时左右,才看见小道旁的一户农家。友人说,这是目前居住在山里的唯一人家,靠自己垦出的几块薄田生活,虽清净寂寞,却也有几分“桃花源中人”的味道。我胡思乱想,毛泽东后来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会不会多少受到这情景的影响?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谁知道呢?

 

那一天,走在这条“小道”上,头上是灰蒙的天,脚下是泥泞的地,四周山高林密,草深苔滑,我生出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便又胡思乱想,毛泽东后来的诗句“路隘林深苔滑”、“乌蒙磅礴走泥丸”等等,又会不会有这条“小道”的影子呢?也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谁知道呢?

 

我们继续往前走着,山道越来越窄,坡度越来越大,细雨越来越密,道路越来越滑。笔者尽管手足并用,小心翼翼,还是摔了六七个跟头。笔者又不禁想象,三岁的小润之在这条“小道”上肯定更是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爬起。这崎岖的“小道”应当对他后来磨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性格,有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所以他后来才能“万水千山只等闲”,才能“五岭逶迤腾细浪”……

 

在我们的喧嚣下,“小道”的两旁不时有飞禽惊起。我心里盘算着,前面是否还有走兽潜伏?我想起了毛泽东小时候遭遇老虎的故事。据当地史料记载,毛泽东在韶山曾经三次遇虎,而陪同的朋友告诉我们,第一次就发生在这条“小道”上。他们绘声绘色地讲到,文七妹领着毛泽东走到山中间一个叫滑油潭的小潭旁,只见半山腰间,离他们母子二十丈远的地方,蹲坐着一只硕大的老虎,头大额圆,色彩斑斓,虎眼圆瞪,威风凛凛。老虎与文七妹母子对峙。这时,文七妹可能想起了公爹毛冀臣的话,韶山冲虽然老虎多,但遇见老虎一是要心不慌,二是要走“弯路”,因为老虎毕竟是老虎,没有人类的智商,只知道走直路。于是,文七妹领着毛泽东小心翼翼地绕到树后,对老虎侧面“观赏”,足足看了一个时辰。后来有人说,是文七妹信佛的缘故,老虎没有招惹他们;也有人说,是毛泽东伟人命大,老虎也通人性,知道这母子不是一般人物,所以没敢发威。这些我既不相信,又找不到其他答案,只知道那老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但“不犯人”,最后还乖乖地“撤退”,“前方”“报道敌军宵遁”。我不知道文七妹母子当时是否吓出一身冷汗,一百多年后,我听到这个故事,仍然心里“咯噔”一下,产生一种“后怕”。我瞎想,假如当时这只老虎站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立场上(那时还没有成立“国民党”),对我们后来的“伟大领袖”下了毒手(应当是毒爪加毒口),中国的历史将怎么去写?历史真的就是这么偶然,“偶然”得让人心悸,让人后怕。虽说“人间正道是沧桑”,没有谁地球都会照样转,但应当说转的“速度”还是不一样的。我又瞎想,毛泽东这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经历,对他后来面对强大的对手,能够吟出“独有英雄驱虎豹”、“虎踞龙盘今胜昔”、“忽报人间曾伏虎”等绝唱,甚至连原子弹也被他视为“纸老虎”,是否会有些启示作用呢?也许会,也许不会,谁知道呢?

 

我们继续盘山而上,大约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登上了山脊,但见眼前一览无余,豁然开朗。我们走累了,走饿了,汗水与雨水交织,劳累与惊奇碰撞,极目远望,群山叠峙,云雾缭绕,朋友指着前边的山告诉我们,这叫云盘山,马上就要到唐家坨了。我们站在这里小憩,并顺便“一览众山小”。想当年,毛泽东可能也是第一次在这里“一览众山小”吧?毛泽东那次的“一览众山小”,会不会对他日后生发的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吞六合的胆魄、发出的“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呐喊,产生作用呢?还是也许会,也许不会,谁知道呢?

 

我们沿着这条山间小道继续前行,来到了“石干娘”旁,来到了唐家坨村,找到一百多年前毛泽东第一次走出这条山间“小道”后落脚的地方。

 

1896年的那一天,三岁的毛泽东在母亲的带领下,通过这条“小道”,来到外婆家唐家坨,并在此被寄养了六年。在这六年里,他受到外婆和舅父舅母们的疼爱,接受舅父们的启蒙教育,似懂非懂、摇头晃脑地背《三字经》、背《百家姓》,懵懵懂懂、很不情愿地读《论语》、读《孟子》,如饥似渴、着疯着魔地看《三国演义》、看《水浒传》,还和表兄弟们一起作诗对联,撒欢嬉闹,搅成一片……

 

1902年,九岁的毛泽东被父亲接回韶山冲。此后四年间,他又在韶山冲先后读了“南岸私塾”、“关公桥私塾”、“桥头湾私塾”、“钟家湾私塾”、“井湾里私塾”……可能是“佛大庙小”,小私塾满足不了他的大志向,四年里,他还读了《孙子兵法》、《三国志》,还读了《精忠传》、《西游记》……这四年里,毛泽东读书也不那么摇头晃脑,不那么懵懵懂懂了,读上了瘾,读出了癖,在“井湾里私塾”,他大肆宣讲“陈胜吴广”、“瓦岗寨”、“太平天国”,惹得父亲毛顺生强制他退学两年,直到1909年,又送他到“乌龟井私塾”就读。最后是1910年秋,毛泽东请来舅父、表兄以及族亲当说客,最终说服父亲同意让他到湘乡县新式学堂——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一个秋高气爽的早上,他挑着书箱、行李,随同表兄文运昌再次通过我们正在走的这条“小道”,来到唐家坨,并前往几十里外的东山小学。这是毛泽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走出韶山冲,外出求学。后来我曾专门跑到东山小学,看到十几岁的毛泽东写下的“独坐池塘为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诗句,我不禁又想起他在那条山间“小道”遇虎的故事……

 

接着,1911年春,毛泽东被推荐到湘乡县驻省中学读书。

 

接着,1912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高等中学。

 

接着,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14年春,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并于1918年6月毕业。

 

接着,1918年8月,毛泽东前往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一名图书管理员,月薪八块大洋。我曾经到过北大红楼纪念馆参观,发现一张薪水单,上面标有:校长蔡元培,薪水六百大洋;文学长陈独秀,薪水三百大洋;教授李大钊,薪水一百二十大洋……图书管理员毛泽东,薪水八块大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究竟走过多少次我们后来走过的这条“小道”,我们实在是考证不出来了。但这条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曲折于陡坡峭峰之上的山间小道,目睹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走出韶山冲,走向唐家坨,继而走向东山小学,走向长沙,走向北京……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知道有一条“胡志明小道”。1959年5月,胡志明下令开辟了一条支援越南南方抗美作战的交通运输线,绕道老挝、柬埔寨境内,把弹药、物资通过人背、肩扛、骡马拉、大象驮、自行车载(都是中国的“凤凰”和“永久”牌加重自行车),由越南北方运往南方。人们将这条运输线称为“胡志明小道”。1964年后,在中国的帮助下,“胡志明小道”被扩建成为包括五条可通行卡车的主路、二十九条支路以及许多可通行自行车的小路组成的总长度达1.96万公里的交通网。从始建到1975年战争结束的十六年中,有一百万北越士兵和大量军事物资,通过“胡志明小道”,运往南越战场。正是“胡志明小道”上源源不断的中国物资的支援,使当时的北越最终取得了胜利,统一了祖国。那么,是否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当年走过的这条山间“小道”,就没有后来的“胡志明小道”,也就没有越南的统一呢?也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谁知道呢?

 

今天,人们知道有一条“邓小平小道”。“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一切职务。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夫妇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居住在“望城岗”原南昌步兵学校的一幢二层小楼里。在这里,邓小平夫妇与工人们建立了感情,质朴的工人“阶级觉悟低”,也不懂什么是“党内第二号走资派”,为使邓小平夫妇每天少走点路,工人们在厂区后面围墙上开了一个小门,缩短了工厂到他们住处的距离。从此,邓小平夫妇天天从这里走过,天长日久竟然走出了一条一公里多的小道。今天,人们把它叫做“邓小平小道”。就是在这条“小道”上,邓小平思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大道”。邓小平因毛泽东而起、因毛泽东而落,三落三起都与毛泽东有关。从这个角度上讲,是否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当年走过的这条山间“小道”,就没有后来的“邓小平小道”,也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大道”呢?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谁知道呢?(因为邓小平后来说过,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将要在黑暗中进行更长时间的摸索。这是大意,原话记不清了。这里包含的意思是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最终也会成功,但不知要推迟多长时间。所以,在这里我也可以用“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这样的语言来表述)……

 

据陪同的朋友介绍,过去的这条山间“小道”,比现在更为荒芜,更为苍凉,除樵夫农妇外,作为考证者,笔者是第一人。(还是那句话,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谁知道呢)

翻越了韶山的这条山间“小道”,笔者愈加兴奋,愈加激动,不由得同邵华同志通了电话,讲述了这件事情,并提议将这条小道命名为“毛泽东小道”,得到了她的首肯。

 

原来,“小道”和“大道”、“大道”和“小道”,就是这样的说不清,道不明,又割不断,离不开……

 

我记住了,毛泽东小道。

 

人们也将记住,毛泽东小道。

 

唐双宁,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





上一篇:狂草的魅力——唐双宁在南开大学讲演实录
下一篇:【旧文新读】唐双宁:浅议毛泽东书法

相关文章

当代金融家 2022年9月 总第207期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忽必烈发行宝钞——中国古代的单一纸...
读正史|曹家代汉之际,刘备、孙权却...
唐双宁:“读书”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旧文新读】让他三尺又何妨
王莽的货币改制——中国古代最失败的...
【旧文新读】当官、干事之杂谈
金融家眼中的智慧与道德
金融家谈 如何静心不浮躁
美国银行业兼并潮起潮落
唐高祖始铸开元通宝——纪重钱制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