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启动路径

作者:李一民 李慧勇 鄂志寰 王志峰 罗桂连 日期:2015-06-30 19:07:08

“一带一路”下主动开放的国家战略势不可挡。但目睹丰硕果实的同时,我们也收集到不少实体企业对于寻求“加快走出去”的困惑与困难。企业的无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项目与资金。


“一带一路”下主动开放的国家战略势不可挡。但目睹丰硕果实的同时,我们也收集到不少实体企业对于寻求“加快走出去”的困惑与困难。企业的无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项目与资金。我们需跳出热情高涨的市场情绪,冷静为宏观经济寻求出路。
 

Ⅰ.愿景何以落地

Ⅱ.“一带一路”与四大机遇

Ⅲ.新辟大型银行“国际化之路”

Ⅳ.保险资金参与“一带一路”的路径设想

愿景

何以落地

文/李一民 李慧勇

【作者单位为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隶属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

 

实体企业的“十二道坎”

 

发改委与国开行能否牵头搭建信息平台盘活各大央企海外事业部的当地资源?亚投行与PPP从模式摸索到正式运作时间尚早,钱的问题是大家最大的困扰,能否加大政策性援助力度并加速搭建基金—贷款—债券—保险四元融资闭环?

 

“一带一路”下主动开放的国家战略势不可挡,但不少实体企业寻求“加快走出去”正面临诸多困惑与困难。比如,不熟悉地方规则,不适应英美规范;单一国家工程总量有限,项目不可持续,等等。图为西伯利亚大铁路

 

 

地图上画出这几条线路并不难,但如何把蓝图变成现实?我们需跳出热情高涨的市场情绪,冷静为宏观经济寻求出路。

 

“一带一路”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尚有几道坎亟待逾越。

 

我们走访了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材国际、工商银行、出口信保,并与相关政策性金融机构深入交流。在切实感受到“一带一路”下主动开放的国家战略势不可挡,目睹丰硕果实的同时,我们也收集到不少实体企业寻求“加快走出去”的困惑与困难。

 

企业的无助主要来自两方面:项目与资金。具体说来,可以归结为“十二道坎”:

 

(一)感受到国家战略的历史高度,海外订单一直增长很快,但还没有感觉到国家政策方向变化,期待贷款投向支持、商务部项目获批、“一带一路”区域引导政策的明确。

 

(二)战略性优势、项目需求点、哪些回报率高的理论研究缺乏,经验积累又不愿分享,靠企业用真金白银去尝试成本太高。

 

(三)中亚市场以往业务空白,陌生市场设立海外办事处拓展新订单往往需要时间积累。

 

(四)区域上,目前非洲市场二十几个国家占比最大,东南亚的自主项目更好,非洲部分国家(利比亚)比较富裕,塞拉利昂、塞内加尔、马来西亚、缅甸、印度等地区中资企业不好做。

 

(五)单一国家工程总量有限,项目不可持续。属地公司、业务牵动、形成连片以后会容易很多,例如东非、西非(安哥拉、加纳)、南美(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

 

(六)不熟悉地方规则,不适应英美规范。

 

(七)部分国家“建设靠援助,吃饭靠大树,穿衣一块布,说话不算数”。

 

(八)资金是最大的限制,人力、设备、资源、技术都没有问题,基础设施收入限制,社会资本吸引力较低,对非资源类的海外项目扩张往往比较谨慎。

 

(九)部分区域风险高,需要规范境外项目投标管理办法。项目风险评估、担保、保险(出口信保、世行、mega),以及项目贷款和一般贷款(出口信贷、并购)同进同退。

 

(十)国别风险(主权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整体风险状况)数据实现共享,“一带一路”战线太长,国家保护恐鞭长莫及。

 

(十一)越是产能过剩行业,产能输出的难度越是不小。以水泥为例,原材料与产能的输出困难导致海外建厂初期成本更高,更需要有国家统筹的安排,能和基建打包走出去,通过政府谈一揽子合同。

 

(十二)同类国有企业相互竞争、民营企业技术水准不高。

 

早期落地的果实大多是企业在当地存量的项目积累,资源共享总比只身涉水风险低,发改委与国开行能否牵头搭建信息平台盘活各大央企海外事业部的当地资源?亚投行与PPP从模式摸索到正式运作时间尚早,钱的问题是大家最大的困扰,能否加大政策性援助力度并加速搭建基金—贷款—债券—保险四元融资闭环?

 

测算显示,2015年~2019年,“一带一路”核心国家的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约为3.26万亿美元。单单2015年,会有5580亿美元,即3.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十二五”计划我国全部的铁路投资额。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质推进将分为三阶段。《“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将工作重点落脚在“五通”,明确了整个战略将分段推进。第一阶段政治沟通,3月29日博鳌论坛闭幕与3月31日亚投行截止接收创始成员国申请的两个时点,可以作为第一阶段基本达成的标志。第二阶段将是资金融通和设施联通,这个过程需要耗费的时间会比较长,需要完成资金安排、工程部署,区域合作、产业政策的配合。第三阶段即贸易畅通与民心相通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相应的,我们在2014年10月底开始推荐“一带一路”时,也把投资分成主题投资、订单驱动和业绩驱动三个阶段,目前正式进入订单驱动阶段。进入订单驱动阶段,能够最快解决项目与资金问题的企业已开始品尝基建订单落地的蛋糕。不同企业获得订单的能力要每个企业具体分析,在估价的表现自然很快也会分化。央企国企有获得国家打包项目的优势,民营企业有灵活适应不同国家定制化施工的能力。

 

能否顺利形成资金支持,并获得地方和国际的订单,成为这一阶段布局的关键。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全解读

 

政策沟通是重要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领域。贸易畅通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资金融通重点在于亚洲货币金融体系建设与金融监管合作;民心相通包括教育、旅游、医疗、科技、文化等多层面的合作。

 

市场以往对“一带一路”路线的推演更多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范围,故有贯穿欧亚非、覆盖全球60%人口和30%经济总量的提法。图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汉代烽燧遗址

 

 

“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文件已制定并得以公布,使我们测算总投资规模及影响成为可能。在此之前,市场与学界分析“一带一路”时,更多基于推演与猜测,现在框架范围与各省定位等市场关心的问题都得以明确。

 

我们先对《“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要点做个全解读,然后再测算“一带一路”订单拉动的投资规模会有多少。

 

不容忽略的要点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不容忽略的要点有:

 

其一,范围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坚持开放是共建原则。“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市场以往对“一带一路”路线的推演更多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范围,故有贯穿欧亚非、覆盖全球60%人口和30%经济总量的提法。目前来看,这一估计是合理的,但可能还是保守了,“一带一路”的范围是开放的,既然国际各国均可参与,那么国内各省积极囊括也是合理的(2015年4月10日,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欧晓理曾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今后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纲领,不存在谁在路上、谁在带上,谁不在路上、谁不在带上的问题,全国各个省区都覆盖)。

 

其二,目标是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一带一路”承载的目标极具多元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这里需要强调,政治可能是本,但经济一定是源。因此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这句话是有经济内涵的。博鳌论坛结束,一定会有详细的合同与项目合作络绎不绝的落地,摸索互利共赢的运作模式。

 

其三,7个资金支持平台,提出基金—贷款—债券—保险四元闭环的融资体系。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我们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调研中,曾一度感受到基建项目不是问题,但资金的来源问题是整个战略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本次文件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磋商上合组织融资机构;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境内境外发行债券三大类融资体系,钱的问题基本可以解决。

 

其四,投资重点仍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首先要有设施联通,才能进而达成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互联互通的建设重点已得以明确,文件中虽未分列具体项目的名录,当然这也为后面调整和扩围留下空间。硬件方面,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道路交通、口岸民航、输油输气、电力电网、光缆通信;软件方面,促进贸易、相互投资、标准对接、监管互认。

 

其五,区域重点是中心城市与重点港口,“六省六港”投资重点继续沿袭。从目前文件来看,“一带一路”建设初期的重点,会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以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区域上,新疆、福建分列核心区。“丝绸之路”西北五省区(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向西开放,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向北开放,西南四省区(云南、广西、重庆、四川)对口东盟并辐射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涵盖的范围有三个主港(泉州、广州、宁波)和其他支线港、喂给港,及东部六省区(广东、福建、浙江、云南、广西、海南)联动整个沿海15个沿海城市。

 

关键在于做好“通”的文章

 

进入订单驱动阶段,具体有哪些订单、利好哪些行业?

 

关键在于做好“通”的文章。

 

政策沟通是重要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领域。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当然基础设施不只包括修桥建路,还有油气管道、输电网、跨境光缆建设等。贸易畅通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资金融通重点在于亚洲货币金融体系建设与金融监管合作;民心相通包括教育、旅游、医疗、科技、文化等多层面的合作。

 

各省布局全扫描

 

发改委与国开行能否牵头搭建信息平台盘活各大央企海外事业部的当地资源?亚投行与PPP从模式摸索到正式运作时间尚早,钱的问题是大家最大的困扰,能否加大政策性援助力度并加速搭建基金—贷款—债券—保险四元融资闭环?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内蒙古与东北地区提出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概述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整体分为西北、东北,西南,沿海和港澳台,内陆地区四大板块。与我国区域战略的“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一脉相承。

 

“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总体战略,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概括,囊括了“三纵两横”区域发展,也整合了上海与三地自贸区开放。可见“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机遇,同时也有中国对内升级的考虑。这一思想上自中央,下至各省,其实早已落实,在各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所辖项目的动工。

 

西北地区: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加快开放开发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西北地区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新疆:“三基地”、“三通道”、“五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开局良好

 

新疆此前已明确自己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做了积极规划和推进,并出台了《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实施意见及行动计划纲要》,提出了重点加强新疆“三基地”、“三通道”和“五大中心”建设。

 

“三基地”是指新疆要立足实际,围绕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建成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和大型风电基地。“三通道”是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北、中、南三条大通道,分别从我国东部经济最发达的3个经济圈出发,依托国内现有交通干线,自东向西贯穿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经新疆通向中亚、西亚、南亚和俄罗斯等。其中,北通道起于“环渤海经济圈”,自京津唐经山西、内蒙古,从伊吾进入新疆,再经北屯、吉木乃西出哈萨克斯坦至俄罗斯;中通道起于“长三角经济圈”,自上海沿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横穿我国中原、西北诸省区,由哈密进入新疆,再经乌鲁木齐、精河,分别从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出境直通中亚至欧洲;南通道起于“珠三角经济圈”,自广东经湖南、重庆、四川、青海,由若羌进入新疆,再经和田、喀什,南下至印度洋沿岸的瓜达尔港。而“五大中心”是指建成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科教和医疗服务五大中心。

 

在定位明确、规划出台的情况下,新疆已率先开始为“一带一路”布局和建设,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开局良好: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中哈霍尔果斯边境经济合作中心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成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和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和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步伐加快;新疆西行货运班列开通;喀什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行。

 

在2015年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疆也对未来一年“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做了积极全面的部署:积极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及面向中西南亚和欧洲的物流通道、信息通道建设。突出与周边国家道路联通、信息相通。以乌昌为重点,南北疆铁路沿线重点城市为支点,切实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加快外销工业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农产品展示采购市场建设。支持乌鲁木齐亚欧经贸合作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边境贸易。鼓励边贸企业扩大原油等重要资源性产品进口,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合作。加速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加快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中哈霍尔果斯边境经济合作中心,阿拉山口、喀什综合保税区建设。扩大整车进口。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大外汇交易币种和交易量。加快口岸基础设施现代化,实现通关便利化。积极组织开行西行货运班列。积极推进中欧班列集结编组中心、进出口货物分拨中心、乌鲁木齐空港陆路港建设。加快制定物流业发展政策措施,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支持企业通过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创新“走出去”方式。加快境外园区建设。强化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合作。支持内地企业依托我区发展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服务贸易、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交流合作。加快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建设。抓好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先行启动工作。落实好历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签约成果。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不仅是中国和中亚、西亚的连接交汇点,更是亚太与欧洲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枢纽。一旦“三通道”与“五大中心”建设完成,通过北、中、南三线,将使国内发达经济带与疆内现有十大口岸连接起来,形成横贯全国、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陕甘宁青:四省区抓住各自优势,推进中部地区开发开放

 

围绕文件中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的定位,四省抓住各自优势,积极布局,加快开发。各省重要建设与规范见表一。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利用区位优势,成为联通俄蒙向北开放桥头堡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内蒙古与东北地区提出: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在地理位置上与蒙古国和俄罗斯相邻或相近,成为连接俄蒙,向北开放的桥头堡。蒙古国与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但自身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而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一方面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另一方面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因此,双方互补性较强,通过“一带一路”可实现共创共享共荣新局面。

 

内蒙古重点推进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实现全部开放;“苏蒙欧”专列开行;综合保税区报批进入海关总署签审程序。2013年实施重点项目28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累计完成投资92.5亿元。此外,2014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中国向北开放步伐,深入推进中蒙两国经贸合作。

 

黑龙江借助独特的对俄合作优势,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黑龙江省拥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是全国拥有最多海关的省份之一。根据龙江陆海经济带规划,黑龙江省将以哈尔滨为中心,绥哈满、大满同、哈北黑、延边铁路四条铁路干线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形成的东部通道为依托,着力打造国际商贸物流带,要素集聚产业带和互利共赢开放带。此外,黑龙江还将借助俄远东港口,开展陆海联运。推动同江铁路大桥建设,加快黑河公路大桥前期工作,推进黑瞎子岛建设立陆口岸的和共同开发规划工作,并推动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

 

吉林省充分利用好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深入推进和周边以及东北亚区域合作,搞好中朝圈河、集安等口岸桥重建修复,谋划珲春至海参崴高速铁路,加快扎鲁比诺万能海港和珲春物流中心合作建设进度,开通珲春至韩国釜山等陆海联运航线。同时,吉林抢抓俄罗斯远东开发机遇,深化与滨海边疆区等地在能源资源开发等方面合作。积极稳妥推进中朝罗先经贸区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建设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长春、延吉空港经济开发区。谋划设立中俄珲春—扎鲁比诺跨境经济合作区。

 

辽宁以大连、营口、锦州和丹东港为重要节点,以跨境物流引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海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设以大连港、营口港为起点,经沈阳、长春、满洲里及莫斯科及汉堡的“辽满欧”海铁联运通道,西线规划建设锦州港沿锦赤、赤大白、巴新、巴珠线等铁路,经内蒙古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至蒙古国乔巴山,东线谋划推进丹东港沿沈丹、京哈、平齐、白阿线等铁路,经内蒙古阿尔山口岸至蒙古国乔巴山,并将两条通道经俄罗斯博尔贾通达欧洲。加强海陆通道物流基地建设,建设面向蒙俄、东北亚及欧洲、连接南北的现代物流基地。同时,积极申报大连自由贸易园区,支持营口建设中韩自由贸易示范区。

 

西南地区:广西衔接“一带”与“一路”,云南辐射东盟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西南地区提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广西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是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份。因此,海陆双线互动是广西在全国省份中特有的开放优势所在。广西的地缘优势、港口优势、海洋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平台优势,使广西能够成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珠江—西江经济带:“一轴、两核、四组团”

 

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酝酿已久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将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对珠江—西江经济带提出了“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战略支撑带”、“东西部合作发展示范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四个战略定位。

 

按照《规划》要求,珠江—西江经济带将以“一轴、两核、四组团”进行空间布局。

 

“一轴”指以珠江—西江主干流区域为轴带,包括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梧州、贵港、南宁7市,加快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流域环境保护,形成特色鲜明、分工有序、互动发展的多层次增长中心。

 

“两核”指强化广州和南宁作为经济带的双核作用,依托现有综合优势,发挥连接港澳、面向东盟、服务周边的作用,成为引领经济带开放发展和辐射带动西南中南腹地的战略高地。

 

“四组团”指以区域内中心城市为核心,按照流域特点和区域联系,重点建设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梧州—贵港、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等四组团,引导产业和人口集聚,形成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板块。

 

广西已经正式实施《关于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从2014年下半年起,广西在3年内实施12大类共166个涉及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高达6303亿元。这笔巨额投资占到了广西去年GDP的44%。目前广西已安排3亿元前期工作经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此外,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规划,2014年广西务实推进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马“两国双园”、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加快建设,马中关丹产业园钢铁项目一期正式动工,中国印尼境外经贸合作区建成运营,钦州保税港区二、三期和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同时,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技术合作,分别与泰、柬、老、缅共建技术转移合作中心。深化与西南中南区域合作,与周边省达成共识,推进产业园区、交通、能源、生态、港口、旅游等一批合作事项。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方案,推动“三个一”合作和“六市一关”,大大缩短了企业办理查验时间。在2015年,广西还将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凭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现有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扩区调整。着力做好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相关工作。

 

云南处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云南积极布局“一纵一横”和5个重要辅助通道。“一纵一横”中,横向的通道是,以昆明为重要节点,向西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泛亚铁路西线,打造昆明—瑞丽—腊戌—曼德勒—皎漂铁路、公路大通道,进入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延伸至东亚、西亚,与南方丝绸之路会合,走向欧洲、非洲;向东依托日益完善的国内交通网络连接珠三角地区,构筑昆明—广州—深圳的东向大通道。纵向的通道是,以昆明作为重要的节点,向南依托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沿泛亚铁路中线构筑昆明—磨憨—万象—曼谷—吉隆坡大通道,进入南太平洋,汇入海上丝绸之路。向北,沿昆明—重庆—西安、昆明—成都—西安铁路通道,与北方丝绸之路连接。

 

目前云南共3个泛亚铁路项目获批。即大理至瑞丽铁路、玉溪至磨憨铁路、祥云至临沧铁路,其中,就目前公示的资料显示:3条铁路的总投资927亿元。其中,大瑞铁路概算总投资257亿元(目前已处于建设阶段);玉磨铁路投资估算515亿元;祥临铁路投资预估算总额为155亿元。3条泛亚铁路同时开建,将有效联动云南省内多个区域经济发展,或将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地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3条泛亚铁路的获批,也再次显示出云南国际铁路网络建设的提速步骤。

 

此外,云南瑞丽、磨憨、河口、临沧等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红河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预验收,昆明长水国际机场72小时过境免签获国家批准。

 

西藏作为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段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与南亚国家交往的重要门户。2014年,位于日喀则的吉隆口岸扩大开放,作为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吉隆口岸可以开展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以及边民互市贸易等多种贸易类型,促进了中国西藏和尼泊尔边境贸易的发展。2014年1月至11月,西藏对尼泊尔贸易总值为106.5亿元人民币,占西藏外贸总值的91.15%。尼泊尔自2006年以来连续9年保持西藏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此外,拉萨到日喀则铁路的通车运行,为提升西藏边境经贸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西藏与周边国家正探索多元化的互利合作模式。2014年,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升格为国家级;西藏与尼泊尔合作成立喜马拉雅航空公司,打开西藏航空进入国际市场的窗口。西藏将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

 

东部地区: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沿海省市充当排头兵和主力军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沿海地区提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福建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在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史上发挥重要作用。泉州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作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和市场化程度。福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将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推进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等。

 

在基础设施和交通体系上,目前福建沿海港口已开通至东南亚海上航线51条,其中:厦门港共48条,包括通往新加坡航线15条、通往马尼拉航线10条、通往马来西亚的航线18条、通往越南5条;福州港3条,均为通往新加坡航线。厦门航空公司从福州始发飞往东南亚的航线共5条,分别飞往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雅加达、曼谷。

 

在经贸合作方面,2013年福建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42.9亿美元,实际利用来自东盟的外资3.47亿美元,东盟已成为福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2014年,福建与东盟贸易额增长3.3%,对东盟投资增长93.7%。

 

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和远洋基地建设方面,福建省“印尼金马安渔业综合基地更新改造项目(中国—东盟渔业合作示范基地)”、“中国—东盟海产品产业合作暨交易平台”(包括“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依托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学院”等3个项目入选“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首批项目。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等,已成为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平台。

 

在人文交流上,福建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福建)—东盟合作与互联互通研讨会”、“中国(福建)—东盟工作交流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正式落户福建师范大学。此外,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设立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将为福建打造21世纪丝绸之路核心区增添动力。

 

沿海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开放优势,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对于东部其他省市、港口和港澳台地区,我们认为,上海将借力自贸区建设,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全球投资贸易网络,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天津作为亚欧大陆桥东部起点、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桥头堡作用更加凸显。天津将突出天津特色,与上海自贸区形成互补试验、对比试验,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实体经济、壮大融资租赁业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着力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开放经济新动力、区域协同新平台、制度创新新高地。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国家批准,广东与欧洲、北美、东盟、非洲等加强经贸、科技等交流合作,2014年新设立6个驻境外经贸代表处和17个驻海外旅游合作推广中心,新增国际友好城市17对。粤港澳合作深入推进,对港澳开放153个服务业门类,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备案金额达698亿元。其他各沿海省份、城市与港口也将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特色,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内陆地区:依托重点城市群,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内陆地区提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重庆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系,形成了寸滩水港、江北国际机场、团结村铁路中心站三个交通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成为中欧贸易陆上货运主通道,在组织返程货源、开通国际邮运、开放铁路口岸、获批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设立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班列提速降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准开展贸易多元化试点,设立进境水果和肉类指定口岸。

 

四川重点打造成昆铁路、成贵客专、成兰铁路、蓉欧快铁、川藏铁路等铁路项目建设,推进雅康、汶马等19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建设,启动乐山、巴中机场建设,加快开通九黄、广元和西昌机场,同时开通更多国际国内航线,实施长江干线航道等级提升,融入长江黄金水道。

 

郑州、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郑欧班次密度、货重、货值处于中欧班列前列,郑州至卢森堡定期货运航线开通,河南与西周之路经济带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不断加深。此外,河南省还拓展海铁联运、空铁联运业务,巩固郑欧班列领先地位,构建与欧亚地区便捷的运输通道。强化郑州、洛阳节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谋划建设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积极开展产业对接,深化农业合作和文化旅游交流,努力形成与亚欧全面合作新格局。

 

安徽打造芜马组合港、合肥、蚌埠、安庆等航运枢纽,提升铜陵、池州、淮南等港口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推动江海联运、多式联运,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港口群。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开辟西向开放新通道。

 

投资规模全测算

 

2015年~2019年5年间,“一带一路”国家累计基建投资总额将达到3.26万亿美元。单单2015年,会有5580亿美元,即3.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十二五”计划我国全部的铁路投资额。

 

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此后,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瑞士等国纷纷同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使亚投行扩围至33个成员国。图为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

 

再造全球产业链分工布局

 

根据IMF研究报告测算,发达国家政府相关基础设施预算每增加1个百分点,4年内可拉动GDP增加1.5个百分点。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国家,投资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基础设施相关预算增加1个百分点,4年内有可能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因此,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成为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已经过去近7年时间,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逐渐消退,全球经济开始新一轮的不均衡复苏。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复苏开始站稳脚跟,中国和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原因,正从周期高峰下滑,经济增长率不及过去几年的高水平,但仍远高于世界成熟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东南亚和南美部分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凸显,生产要素最有配置基础上的全球产业链再整合效用凸显。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与合作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瓶颈、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疲软等问题。特别是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瓶颈”。

 

“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在世界新一轮经济周期中,结合中国自身比较优势和沿线国家实际需求的共赢投资机遇。从供给端看,首先,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中国存在充裕的资本,中国有大量产业资本在寻求投资机会。中国充裕的资本也在海外寻找投资机会,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上逐渐有超越FDI之势。其次,2005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显著提高,中国对外投资资金成本优势明显。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存在技术上的优势互补和错位竞争。中国在高铁、高速公路、核电、水电、装备制造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可以向新兴市场及部分发达市场进行技术输出和基础设施输出,完全可以和其他新兴市场及部分发达国家形成互补。

 

从需求端看,新兴经济体中多数国家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多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脆弱性突出,急需寻找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此外,过度城市化使得庞大的中产阶级存在对基础设施的内在需求。而“一带一路”带来的资金和基础设置投资,无疑是推动其逐步实现产业多元化和产业升级,更有效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一大机遇。

 

全球基础设施产业面临巨大投资缺口

 

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人口增长、城市化是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推动因素。根据OECD预测,到2030年,全球全球经济规模将扩张一倍,现有的差异化增长模式将得以持续。亚太地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和印度是增长引擎,其人均GDP将增长3~4倍,北美增长50%,欧洲增长40%。此外,亚洲内部贸易和世界主要区域间贸易将快速增长。

 

但与此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之间综合国力、资金实力存在严重差距,因此在全球经济与贸易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存在巨大需求的情况下,全球基础设施产业又面临着巨大投资缺口。根据The Market Oracle预测,2030年之前全球基础设施融资缺口高达41万亿美元。

 

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近年来经济的增长、贸易水平的提高,人口数量特别是中等收入人口数量的增长,使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快速增长。但现实情况显示,这些潜在投资目标国的铁路公路航空客运密度、人均年耗电量、通信与互联网密度等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深远,反映出其交通运输、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存在较大投资缺口与未来增长空间。基础设施的缺乏成为制约其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因此,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规划不仅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基础设施投资,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基础设施建设机遇。

 

“一带一路”范围的界定和测算方法选择

 

对于“一带一路”拉动的投资规模,可以通过整理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得出拟建、在建规模的简单加总。我们分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后,各省市报告中提到的可能涉及基建项目和金额加总后得到1.04万亿,此外还有20个总计524亿的海外拟建项目,考虑到一般基础设施的建设周期为2~4年,因此2015年“一带一路”拉动的投资金额在4000亿元左右。实际上,报告中提及的项目和金额并不能完全反映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投资,“一带一路”全面推进之后,拟建的海外项目将会急剧增长,目前更省正在应发改委要求紧张准备上报的项目。因此,我们认为该种方法测算方式不够精确,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

 

“一带一路”涉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一带一路”范围明确做出划定:“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整体而言,这次对“一带一路”范围的界定还是比较宽泛的,从2014年以来习近平主席的出访国家看,其出访范围主要集中在中亚、东南亚以及南亚等国家。在APEC召开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中国强调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蒙古国、塔吉克斯坦等邻国之间的铁路、公路项目,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优先部署。结合上述出访足迹、会议和目前的情况来分析,中国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时基本会按照由近及远的策略,在周边国家先行推行。

 

所以,我们暂定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推行的前几年将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蒙古国、中亚五国、东盟十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马尔代夫、斯里兰卡22个国家。这些国家即是我们本次报告测算的“一带一路”的范围。

 

投资规模测算方法选择

 

目前从国际上通用的测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算法:

 

其一,一些理论学者倾向于使用理论模型进行预测。例如Fay(2000)提出将人均基础设施投资看做是一个关于人均GDP、基础设施相对价格、农业产值、工业产值等的一个函数,再用计量进行实证分析。该方法的缺点显而易见,比较烦琐,并且依据比较强的假设,难以对现实状况有良好拟合。

 

其二,从各细分类基础设施密度出发(如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的铁路密度、每千人口发电量等),选取几个标杆国家进行对比,假定在未来几年要达到同样的基础设施水平,还面临多少投资缺口,从而估算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规模。该方法是描述一国基础设施质量概况的较好指标,但是其无法与一国发展水平结合起来,无法反映一国的经济增长能实现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其三,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占GDP比重来计算, 分子分母都是流量数据。该方法能够比较好地看到各个国家之间的比重差异,便于分析。但前提假设在于,如何选择一个基建投资于GDP增长之间的合理数学关系。

 

其四,根据其历史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速进行预测。该方法预测难度比较低,但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带有一种趋势不变的假设,如果因为“一带一路”等外生的事件对其造成冲击,历史数据往往并不能为以后的增速提供可靠估计。

 

其五,根据国家财政预算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行预测。如果可以直接获得财政对基建投资的预算数额的话,当然预测工作就会非常直接与准确,但该方法难点在于如何获得比较准确的估计值,各个国家财政预算数据中对于基建投资额数据实际上非常难获取。

 

我们在本报告中分别采用第三种测算方法,从“需求端”测算。从“需求端”进行自下而上的测算,该方法采用流量数据,较为准确,且比较容易根据国家的发展阶段预测基建投资占GDP的比重。

 

“需求端”自下而上测算对外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主要思路与方法

 

1.参考IMF的预测,得出“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在未来5年的GDP增幅与总量。

 

2.预测未来5年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以此计算每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加总后得到“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总需求。

 

3.参考目前中国在相关国家的基建投资中贡献的市场份额比例,预测未来5年的增长幅度,以此计算未来5年中国在“一路一带”相关国家中基础设施建设中所贡献的投资规模。

 

具体测算过程与结果

 

IMF最新提供至2019年的世界各国GDP预测值,鉴于IMF作为一个国际金融机构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具有数据可靠、计算严谨等优势,我们利用IMF报告的世界各国GDP预测值作为计算 “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在未来5年的GDP的依据。

 

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GDP在2010~2014年5年间平均增速10.7%,依据IMF预测,它们将在未来5年保持平均8.8%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9年“一带一路”国家GDP数量有望达到10.8万亿美元,5年累计额将达到46.6万亿美元。

 

我们假定未来5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占GDP的平均比重为7%。原因如下:中国和印度已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把基建费用占GDP比重提高到7%。但是目前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投资比例远低于中国。根据2012年11月26日《雅加达邮报》中印尼国家发展计划部部长阿米达的预测,印尼将在2014年印尼基建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7%。印尼在“一带一路”国家中,经济实力处于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将7%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未来5年的平均基建投资占比。

 

再根据IMF预测的GDP数据与7%的基建占GDP比重相乘可计算得到基建投资数量。依据上述方法计算可得,2015~2019年5年间,“一带一路”国家累计基建投资总额将达到3.26万亿美元。单单2015年,会有5580亿美元,即3.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十二五”计划我国全部的铁路投资额。

 

通过《2012年中国直接对外投资统计公报》(2013年的统计公报已于2014年9月9日公布,可惜我们暂未拿到),我们找到中国对外基建投资数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相加得到)。计算在2012年中国对外基建投资中,“一带一路”国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作为中国在当地基建投资的市场份额。2012年中国对外基建投资总额共计50亿美元,2012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基建投资4869.6亿美元,当年中国贡献当地基建投资市场的比重为1.03%。

 

假设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基建投资占比按照2013年至2019年依次以10%、30%、100%、50%、50%、30%、30%的同比增速增长(2013年假设为10%的依据是参照前一年增速,到2015年由于中国“一路一带”战略的推进,订单增加较快,在2018年增速稍见回落)。则中国基建投资2015年到2019年当地的市场份额比例预计分别为2.94%、4.40%、6.60%、8.59%、11.17%。根据上述测算,预计2015~2019年5年中,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对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约为2300亿美元,预计2015年为164亿美元。

 

通过对比,我们认为这一测算结果较为合理。2011年以来,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各国都先后发布了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印尼2011年公布2015年国民建设规划,仅2011~2014年的中期计划投资总额即达4700亿美元,基建工程投资占比约40%;同年越南政府提出2011~2020年投入4000亿美元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011~2015年投入1600亿美元。泰国2013年批准了726亿美元、为期7年的投资规划。

 

南亚方面,在中巴经济走廊的框架下,中国政府承诺未来6年内对巴基斯坦投资456亿美元,分别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118亿美元,在能源项目上投资338亿美元。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上台后,便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印度铁路升级计划,计划在未来5年内,对总长超过65000公里、寿命达100多年的铁路投入约1370亿美元,换代铁路基础设施。其中,包括建设长达5847公里的“钻石四边形”高铁网。

 

亚投行、丝路基金与金砖银行的资金补充

 

英、法、德、澳相继加入,亚投行取得重要进展

 

基础设施投资需要资金,金融支持是必要条件。2014年10月25日,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等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共同签订成立亚投行备忘录。亚投行作为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将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合作与伙伴关系。近期,亚投行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此后,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瑞士等国纷纷同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使亚投行扩围至33个成员国。2015年3月24日,澳大利亚联邦内阁批准了签署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谅解备忘录。如果亚投行的股东结构和某些治理条件达标,澳大利亚将正式加入。

 

西方国家的纷纷加入,表明“一带一路”不仅得到了新兴经济体的期待与好评,也逐步得到了西方国家的认可与支持。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亚投行的实力,更好地发挥亚投行的作用。可以预见,在亚投行的金融支持下,在中国、新兴经济体和西方的合作下,“一带一路”将一步步落实,大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不断跟进,从东亚、东南亚到中亚再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通道将被打通,“一带一路”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将逐渐发挥。

 

“丝路基金”、金砖银行,共同助力“一带一路”

 

2014年11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丝路基金成立的目的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规划涵盖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

 

丝路基金目前设计规模为400亿美元,首期资本金100亿美元中,外汇储备通过其投资平台出资65亿美元,中投、进出口银行、国开行亦分别出资15亿美元、15亿美元和5亿美元。丝路基金法人股东为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梧桐树投资平台有限责任公司、赛里斯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

 

2014年7月,金砖国家五国共同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该行的宗旨是支持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丝路基金”和金砖银行的的设立,是中国利用自身和伙伴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将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形成合力,通过互联互通为中国及世界创造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
与四大机遇

 

文/鄂志寰

【作者为中国银行(香港)发展规划部经济分析及研究主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张掖,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图为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拍摄的壮美星空

 

从中短期看,“一带一路”作为推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国家战略,将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市场发展,并为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由此,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正式落地,成为中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从汉唐历史辉煌提炼思路和精神,立足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指导中国的对外周边战略及对内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推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将对全球经济格局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中短期看,该战略将推动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市场发展,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动力。

 

长期发展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是立足未来数十年中国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愿景与行动》标志着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主体框架已经搭建完成,该战略涵盖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国积极行动,以及共创美好未来等八个方面的内容,深入探讨了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地缘政治风险此起彼伏的大背景下,贯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的战略特征表现为: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从构筑周边外交格局出发的重大区域性发展战略。

 

在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横贯西北五省与西南四省, “海上丝绸之路”将对接东南亚临海港口及东部六省。着眼国际,“一带一路”涉及新欧亚大陆桥等多个合作走廊或经济带,其勾画的宏伟蓝图不亚于亚欧合作、南南合作构想。习总书记在北京APEC会议上对“互联互通”内涵的全面诠释,即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五大领域的齐头并进,更是凸显了这一决策的全局意识,旨在有机结合中国区域发展与外交战略,全面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

 

兼顾顶层设计与务实操作的综合性规划。

 

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于2014年11月开始探讨“一带一路”的总体布局以来,已有20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或高层会议中明确各自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及发展重点。2015年2月1日,中央召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和事项。同时,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起草了19个相关课题,开展了数十次论坛研讨,为与全国各地及周边国家沟通签署《愿景与行动》做了大量准备。“一带一路”首先抓住基建、民生等标志性工程,辅之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具体建设意见。国税总局也开始着手研究配套的税收措施,各方合力将“一带一路”战略推向落实。

 

注重实际的务实战略。

 

2014年,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赴新疆联合调研,实地考察了喀什经济开发区的选址情况。“一带一路”具体规划出台之际,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正式启动公路建设招标。为促进巴基斯坦出海口瓜达尔港建设,巴方与中国建筑代表团进行了基建方面的合作。“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开始在亚洲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早期成果。

 

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机遇

 

“一带”依托国际大通道,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同时,上合组织决定开辟从连云港到圣彼得堡的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总里程近8500公里。中国—哈萨克斯坦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已经启用,这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首个实体平台。

 

“一路”依托重点港口城市,建设中缅印经济走廊、泛北部湾沿海国际经济走廊、中越经济走廊、中新经济走廊五大西南国际经济走廊,打造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一带一路”将以通路、通航、通商为突破口,加大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力推优势产业发展。

 

从“通路”角度,可以涵盖铁路、高铁、建材等行业。铁路是“一带一路”的关键和互联互通的主体。根据估计,未来“一带”沿线区域包括中俄高铁等的铁路线路总长在1万公里左右,涉及总投资3000亿~5000亿元,将为中铁、铁建等公司增加可观的营业收入。中国高铁亦利用自身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迎来巨大发展契机。全球高铁规划超过4.3万公里,在建高铁超过2.8万公里。仅东南亚市场轨交项目总投资规模就接近9800亿元,在亚洲基建发展基金、金砖四国发展基金等多种金融投资的支持下,需求可望逐渐释放。

 

从“通航”角度,将为航海、航空相关行业提供较大发展空间。“一带一路”交汇点落定江苏,全省已启动对出海口连云港的全面规划,以产生港口、产业、城市的联动效应。航空业需求旺盛,预计国家政策将令服务类、配套设备类、整机生产类公司先后受益。

 

从“通商”角度,将惠及能源、核电、化工、农业等领域。沿线基建工程带动区域内能源需求增长,而更多进口管道也能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大陆桥辐射区域是全球主要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内部资源互补性强。资源大国通过与中国的油气合作,增加了当地的财税收入和就业机会。

 

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随着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高铁、轨交在内陆国家的发展将弥补经济地理上的不足,推动中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转移。

 

沿线支持金融体系建设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明确提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等具体内容,以有效解决一带一路的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不足”是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瓶颈,而资金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发起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组织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这四大机构作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发展银行的补充,将为周边新兴市场的基建、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提供投融资支持,标志着中国支持型金融体系的崛起。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作为区域多边金融开发机构,分别面向5个金砖国家及6个上合组织成员国。中国使用外汇储备向亚投行提供其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的50%,向丝路基金提供首期资本(100亿美元)的65%。亚投行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政府多边合作基金,而丝路基金是原有投资基金模式的创新。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前已确认57个创始成员,涵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亚投行章程谈判将于2015年4月底至5月底进行,预计6月底签署章程。

 

支持性金融机构将以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为目标,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资金支持,在推动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进一步便利化的基础上,为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

 

支持性金融体系对各类资本投入“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一些沿线省份纷纷酝酿推出地方版丝路基金及其他类型基金,福州、广东均积极考虑设立相关建设基金。支持性金融体系还将吸引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各类投资平台也将采取PPP等金融创新带动民间资本,更好地满足大型基建需求。

 

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机遇

 

一是推动中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一带一路”将资金融通作为重要内容,战略明确提出: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与实施需要多方面的资金保障,仅靠支持性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远远不够,而撬动社会资本也难以一蹴而就,保证资金持续性就必须拓宽金融合作,构建强有力的投融资管道支撑,强化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具有高效的资源分配能力和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的投融资管道,从根本上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短缺和融资不足问题。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成熟市场和部分新兴市场相比,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规模和结构等方面仍然存在巨大差距,需要不断优化市场体系结构、运行机制、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11.87万亿元。尽管增长幅度可观,但仍存在规模小、种类单一、流动性差等问题,显然无法满足“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投融资需求。因此,必须加快改革债券发行审批体制,扩大债券发行规模,打破部门分割,统一债券交易市场,消除银行间市场和公开市场的壁垒,形成统一、开放的债券市场。

 

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中国应探讨建设能源金融市场体系的可能性,以实现能源产业和金融行业的融合来应对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挑战,提高能源安全,寻找机会发展“石油人民币”,扩大人民币在石油定价及交易中的使用。

 

二是为中国银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从而为国内商业银行创造大量的业务机会。商业银行可以紧抓重点客户和项目,满足大型国企的融资需求。例如,预计中铁、中交、中铁建、中电建等企业会成为“一带一路”基础建设的先行军。仅以中国银行为例,预计其2015年对“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授信将不低于200亿美元,未来三年授信金额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

 

商业银行还应根据“一带一路”对中国出口结构带来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放贸易融资等相关产品,创新支付工具和方式。在企业对外贸易流程中发挥支付结算、汇兑等配套功能。商业银行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应开展规划咨询、项目策划、投融资顾问、风险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商业银行可以加快开发人民币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产品、外汇交易产品与人民币跨境现金管理产品;积极参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推出更多人民币直接交易品种;发掘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套期保值等业务机会。

 

三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一带一路”战略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以上内容表明“一带一路”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了一条通过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独特路径。过去五年来,人民币离岸市场在规模和结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币流动性供应、清算支付管道、外汇交易场所、投融资便利、风险管理平台等诸多重要职能都取得明显进展。尽管人民币在贸易领域的跨境使用程度已达较高水平,但与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人民币在投资和储备功能的国际化方面仍处于初始阶段,加快推动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关键。

 

“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一方面,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定,中国大力拓展跨境金融交易管道,在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及投融资货币。另一方面,庞大的贸易和基建投资规模将推动人民币计价及支付走进当地市场,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带一路”战略将推动人民币在更多的区域中心使用,有助于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近期国务院已宣布将取消境内企业、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将扩大境内企业的融资管道。

 

四是发挥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作用。

 

“一带一路”沿线多为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大,市场潜力明显,将为香港等离岸金融中心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香港是亚太地区人民币支付清算中心,目前人民币清算时间已延长至20.5小时,基本覆盖全球主要时区。香港应充分发挥离岸人民币市场业务和产品优势,在保持离岸、跨境人民币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关注人民币国际化深化、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新政,加大与国内外机构和多平台联动,不断丰富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打造及巩固香港在“一带一路”人民币离岸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同时,香港应注重与世界银行、泰国、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央行或大型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向更多“一带一路”涉及国家推广人民币业务,争取其将人民币列入储备资产组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对其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为香港银行带来源源不断的业务机会,沿线国家相关建设项目将产生对香港这一区域金融中心的投融资需求。背靠“一带一路”整体市场,香港金融业界可以借助内地力量,利用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制度、市场规则以及语言文化的优势,借鉴全球金融中心差异化竞争的经验,促进融资市场蓬勃发展;将潜在客户范围扩大到沿线各国,将投资由证券金融市场拓展到基建、实业领域;加强与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和丝路基金合作,争取多边金融合作框架下的参与权和话语权。

 

新辟
大型银行“国际化之路”

文/王志峰

(作者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一带一路”是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有助于打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版,也有助于在国际市场建立一套支持国内经济持久发展的体系,蕴含着大量的金融服务机会,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国大型银行应利用已有的国际业务基础,充分发挥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地位,加快国际化步伐,力争成为沿途国家一流的国际银行,全面提升大型银行的全球综合竞争力。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银行业面临五大机遇

 

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一带一路”确定为优化经济发展格局的三大战略之一。“一带一路”战略将打造全球新的增长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宽产业投资和经贸合作水平等,蕴含着大量的金融业服务机会。

 

“一带一路”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

 

“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29%,这些国家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受制于硬件设施等,“一带一路”周边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放缓。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性投入建设,有助于加快沿途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打造与北美、西欧板块并列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进而改变未来世界经济版图。据初步测算,“一带一路”战略将使该地区经济增长率由过去十几年的4%左右上升至6.5%左右,到2030年占全球GDP的比重有望达到35%,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和财富重心将向“一带一路”转移。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亟需重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支撑体系。

 

基础设施投资面临较大机遇

 

从地理位置看,“一带一路” 基本上是中国向西开放之通道,经略方向主要是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并一直延伸到西亚、北非、俄罗斯及部分中、东欧国家,未来还可能进一步拓展其他欧洲大陆国家,由此将构建起世界上跨度最长与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从辐射范围看,大多为新兴市场或发展中经济体,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后发优势强劲,但迫切需要解决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难题。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8万亿美元。一大批跨境铁路、公路、海上航线、空中航线、油气管道、输电线路、通信光缆和互联网等方面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面启动,具体包括:欧亚高铁、中亚高铁、泛亚高铁等跨境高铁,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推进斯里兰卡港口建设运营、临港工业园开发建设等基建,西气东输三线、四线、五线工程、中亚天燃气管道D线等陆路跨境油气管道,以及中缅、中塔、中巴等未完成的跨境通信干线等通信及电力建设项目。

 

贸易投资双轮驱动打造跨区大动脉

 

自1995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近20年复合增长率为16%,对“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贸易水平明显高于整体水平,其中,对中亚、海湾、南亚国家贸易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25%、21%。2014年,我国在全年进出口增速仅2.3%的情况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出口增长超10%,与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双边贸易额接近7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4左右。与此同时,我国正在“一带一路”沿线打造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等。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还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了77个经贸合作区,其中,35个处在 “一带”的沿线国家,42个处在“一路”的沿线国家。随着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通过经贸合作区打造新的经济合作平台,全面改变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合作模式,打造我国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往来,未来区域内内贸易和投资可望保持较高速增长。随着经贸合作区的落地实施,将催生大量跨境投资、贸易结算、货币流通等需求。

 

全球资金配置与业务联动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体财政状况相对较好,但储蓄和投资严重不足,近年来呈持续下降趋势。整个“一带一路”区域的投资率从1992年的29.5%降至2013年的28.1%,其中,独联体国家从1992年的37.8%降至2013年的23.1%,新兴和发展中欧洲从1984年的25.7%降至2013年的20%。因此,“一带一路”区内资金难以满足其投资增长的需求,不足以支持庞大的战略计划,需要大量从区域外,尤其是欧美国际金融中心筹资。

 

构建“人民币区”,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大量中国企业和投资“走出去”,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认可度大大提升,将有助于在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中形成“人民币区”。“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一方面,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定,中国大力拓展跨境金融交易管道,在全球14个清算行安排中,7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及投融资货币。另一方面,庞大的贸易和基建投资规模将推动人民币计价及支付走进当地市场,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金融机构和服务“走出去”,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对外话语权的感召力、公信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推动能源金融中心建设,提升金融领域话语权。

 

我国大型银行具备全面服务“一带一路”的基础

 

股改以来,我国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大型银行整体实力大大增强,海外机构布局不断扩大,国际化经营能力持续提升,中行、工行、农行先后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行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唯一一家四年连续入选的银行。大型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支柱,具备全面服务“一带一路”的基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一定的网络基础

 

截止到2014年6月底,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五家行海外机构覆盖的国家数分别为40个、11个、40个、15个、12个,其中,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中,中行、工行分别在18个、16个国家设有机构。但与国际一流的大型银行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中,花旗在32个国家设有机构,占“一带一路”沿线64个的一半,汇丰和渣打也分别有27个和24个。与此同时,工行与中行在“一带一路”区域的机构主要集中在亚洲,均在14个国家设有机构,汇丰则在23个国家设立机构,花旗、渣打分别为21个,均高于中资银行。.

 

境外业务对集团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2009年以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五家行境外资产、收入、税前利润占集团比例均有了显著的提升。5家行境外资产合计8.5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了21%,是2009年末的2.7万亿的3.3倍;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分别为897亿元、492亿元,较2009年末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整体而言,除中国银行保持传统优势,境外资产收入和税前利润占比均在20%左右,其他四家行的境外资产、收入、税前利润在集团中的占比仍偏低,均不超过10%。

 

与国际大型银行相比,我国大型银行海外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以汇丰和花旗为例,亚洲是汇丰和花旗的核心地区之一。2013年,汇丰银行香港地区总收入占比从2009年的17%上升到24%,除香港、中东外的其他亚太地区的总收入占比从2009年的10%上升到16%。2009年以来,虽然花旗亚洲地区的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但2013年占比仍为20%,网点数占比则由从2009年的15%上升到16%。

 

网点效能持续改善,未来发展潜力大

 

2014年以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大型银行的境外网点及人员的增速普遍放缓,但主要银行的人均、网均资产规模不断提高,网点效能得到改善。随着未来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大型银行在国内的增速也呈下行势头。未来,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大型银行海外发展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银行业在“一带一路”也面临一定挑战。一是项目可持续风险。“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性项目面广、量大、周期长,部分项目的商业可持续性及信用风险较高,盈利水平波动极大。同时,大量国内企业借助“一带一路”政策红利“走出去”,部分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也蜂拥往外走,很难获得合理的回报。二是海外环境风险。多数中国企业不了解海外市场,尤其是商业环境。相对于较之西方发达的市场,“一带一路”地区覆盖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法制不完善、既得利益往往和西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市场风险比较大,这些因素都会增加中国资本的风险。三是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差异较大,部分中亚国家内部不稳定、地区间国家矛盾尖锐。容易引起接受国政府与民众关于国内经济安全的担忧。与此同时,“一带一路”诸多基础设施项目涉及多个国家,在具体推进中也面临协调多方利益的难题。

 

打造“一带一路”区域的主流银行,提升我国大型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大型银行应承担起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历史重任,利用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地位,加快国际化步伐,打造成沿途国家的主流银行,全面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

 

构建覆盖“一带一路”的服务网络:满足企业和个人走出去的需要。金融就像是“路”,企业要“走出去”,必须要先“修路”。为“走出去”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要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企业走到哪儿、金融服务就要跟到哪儿,企业需要什么、金融服务就要提供什么。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大型基础设施的开工和工业园区的加快建设,大批中国企业将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中国大型银行要充分利用国内企业、个人和人民币“走出去”的机会,加快“一带一路”沿线的布局,尤其是在加大在巴基斯坦、卡塔尔、孟加拉国、阿曼、斯里兰卡、约旦、黎巴嫩、科威特等其他国际大行已设机构的地区的投入,形成较为完善的全覆盖的机构网络体系。同时,在“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国家,选择在本区有一定网络基础对象,考虑通过并购方式,尽快做大。

 

善、丰富产品体系:满足大规模基础设施服务需求。“一带一路”带动了一大批战略性大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国家广、主体多、金额大、结构复杂,对金融产品的跨市场、跨领域、专业化等提出了很高要求。大型银行应发挥全球网络布局和多元化业务平台优势,创新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用好海内海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客户提供“组合拳”式的金融解决方案。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为其提供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股权融资、工程保险等服务;对大型资源开发项目,可为其提供财务顾问、并购贷款、投资银行、融资保函、保理等服务;对海外产业园区建设,可为其提供跨境现金管理、订单融资、大宗商品融资、福费廷、外汇资金等服务。除定制化的产品方案外,还可以通过专业化的跨境融资和服务平台,延长客户价值链,创造银企双赢。

 

打造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推动跨境贸易投资发展。大型银行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行与其他境内外分行联动,利用集团海内外分支机构和多元化平台资源,从全球资本市场,把各种机会、各个领域、各个客户撮合起来,为“一带一路”提供贷款、债券、股权等不同类型资金,满足海外本土优质大型客户的多元化资金需求,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同时,可以考虑在全球发行丝路债券融资,加强与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合作,发挥投行作用,做好风险防范。

 

构建全球融资体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资金来源。中国大型银行可以发挥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机构网点和经验的优势,通过区内、区外的联动,牵头为大项目筹资。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区内有大量企业来自中国,我国银行业可利用在境内服务客户的优势,与客户形成良性互动,通过加强国内行与“一带一路”区内沿线国、区外国家的业务联动,使客户走到哪里,中国银行业的金融服务跟到哪里。

 

推动人民币区域布局,构建“人民币区”。目前我国已与28家央行签署互换协议,涉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18个,规模达到1.4万亿元人民币。大型银行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货币互换合作,便利双方企业以人民币开展投资贸易活动,推动双边商业银行提供人民币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在全球14个清算行安排中,7个在“一带一路”沿线(港澳台、新加坡、卡塔尔、马来西亚、泰国)。未来,大型银行要构建以港澳台、新加坡为中心,辐射“一带一路”的布局合理的区域内人民币清算安排。与此同时,可以马来西亚伊斯兰金融业务为基础,辐射西亚北非。

 

保险资金
参与“一带一路”的路径设想

 

文/罗桂连

(作者为管理学博士,工作单位为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投资处)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敦煌,最终到达欧洲诸地。土耳其也曾经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图为土耳其阿斯潘多斯古剧场

 

保险资金设立投资基金,可以开拓一些在全行业可推广、可复制的交易结构和投资模式,提升行业整体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还可以动员包括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中长期社会资本,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目前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普遍落后,急需投资建设涵盖铁路、公路、航运、水运、管道等的立体式交通走廊,打通包括油气、水电、煤电、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能源大动脉,构建涉及电信、宽带、互联网等领域的信息互联互通网络。这些领域的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大,投资期限较长,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

 

保险机构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积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贯彻落实新“国十条”的重要抓手,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保险资金实现全球优化配置策略。

 

险资境外投资的问题与困难

 

2012年以来,保监会不断加大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来看,保险资金参与重点项目投资,特别是境外项目投资,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

 

一是缺少专业性投资平台。目前,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主要依靠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创设的投资计划来实现,专业团队相对分散、投资模式相对简单、考核机制相对短期、投资风险管控能力较弱。“一带一路”建设包括大量跨国和境外建设项目,涉及较高国别风险,风险管控难度更大,需要构建更具专业性的投资平台。

 

二是大项目投资对接难,协调成本高。“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量较大,投资期限较长,涉及较多的境外法律法规、宗教文化和政策性问题,单一保险机构投资影响力较弱,参与的协调成本、管理成本较高,需要积聚行业力量来对接重大项目。

 

三是部分投资领域需要借助母基金的桥梁和风险屏障作用。组建投资基金,构建行业平台和公司平台两级专业投资管理平台,可以整合专业力量,提升行业整体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还能有效实现投资分散,平滑投资风险。

 

运用保险资金组建投资基金

 

运用保险资金组建投资基金,符合国家战略,具备政策和实践基础,条件基本成熟。

 

一是契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首要任务就是通过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共同体”的发展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合作注入持久动力。目前项目建设资金存在巨大缺口,动员包括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社会投资者参与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主体的资金和技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企业的主体作用,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

 

二是具备了组建投资基金的政策基础。新“国十条”明确提出“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以及《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等监管政策均支持保险资金开展重大项目投资。2013年,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业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发挥保险长期资金优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产业发展。

 

三是积累了投资重大项目的实践经验。2006年以来,保监会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保险机构通过债权、股权等多种形式投资基础设施等各类项目超过1万亿元,其中投资的中石油西气东输项目、南水北调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及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保险业已经积累了投资重大项目的经验和专业投资人才。

 

投资基金的成立设想

 

投资基金定位于一个能够代表保险行业长期资金优势的战略性、主动性、综合性投资平台,一方面要贯彻国家战略,秉承长期投资的理念,体现保险业对国家战略的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市场化机制,强调专业化运作,明确风险责任机制。

 

设立目的

 

“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包括大量跨国和境外建设项目,涉及较多法律法规、宗教文化和国别风险,风险管控难度较大。

 

设立投资基金,可以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作为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先行先试的创新业务平台,开拓一些在全行业可推广、可复制的交易结构和投资模式,提升行业整体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设立投资基金,还可以动员包括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中长期社会资本,积聚行业力量对接重大项目,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

 

基金定位

 

投资基金应定位于能够代表保险行业长期资金优势的战略性、主动性、综合性的市场化投资平台,既要贯彻国家战略,秉承长期投资的理念,体现保险行业对国家战略的配合和支持,又要遵循市场化机制,强调专业化运作,明确风险责任机制。

 

运作模式

 

投资基金存续期可在15~20年。项目投资期限与项目投资回收期相匹配,投资回收安排与项目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相匹配,减少投资项目再融资风险及保险资金再投资风险。投资基金依据投资合同从投资项目中取得合理水平的投资回报,各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应当覆盖保险资金负债成本。

 

投资基金可采用市场通行的有限合伙制(GP/LP)形式,由核心管理团队及相关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保险公司等合格投资者出资成为有限合伙人。

 

投资基金从组织架构到基金募集等环节均可采取市场化方式,组建具有国际视野和投资能力的专业管理团队。

 

投资基金以长期资本性投资为主,包括PPP、股权、股债结合、夹层融资等各类投资方式。其中夹层融资是介于普通债务和股本之间的融资方式,可以采用股权回购、固定收益、固定收益加超额收益分成等方式,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性、资本性、稳定性的独特优势。

 

基金资产可由具备保险资金托管资质的机构托管。

 

资金来源

 

一是初期认缴主要募集保险业内资金。投资基金设立后,视业务发展情况逐步扩大规模,并拓宽投资者范围。

 

二是可以通过增资方式或设立子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子基金采用有限合伙制(GP/LP)等方式设立。

 

基金投向

 

一是作为母基金,对接境内外各类“一带一路”主题投资基金,参与境外重点项目投资。主要投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中阿产业投资基金等多边金融合作平台和中石油、中核集团、铁路总公司等大型企业发起设立的各类境外投资基金。

 

二是作为直接投资基金,通过PPP、股权投资、股债结合等方式,投资境内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

 

风控措施

 

根据投资项目实际情况,单独或组合采取如下投资风险控制措施:一是依据法律法规严格落实资产抵质押登记;二是办理强制执行公证,避免出现违约时进入漫长的诉讼程序;三是设置履约保函等担保机制;四是融资方的股权需要全部质押并进行有效登记;五是有效监控项目现金流,按照项目现金流情况设定分阶段回收投资的安排,降低项目风险暴露;六是目标项目还款能力不足时,需要补充其他项目作为补充还款资金来源,确保有足够安全边际;七是需有融资方股东或者其他实力机构的担保;八是对偏离运行计划的项目,启动预警机制,深度介入项目运作,通过严控支出、信用增级、债权转股权、寻求接盘等方式确保项目正常退出等。

 

退出机制

 

一是投资基金存续期内,保险机构出资到位后,即可在保监会指定的交易场所转让基金份额。

 

二是投资基金存续期满时,续期或清算方案由基金管理公司提出建议,报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通过后实施。

 

管理体制

 

中国保监会监管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营,进行风险监测和持续监管,保险资金投资应当遵守相关监管规定。

 

基金管理公司设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投资项目的最终决策。

 

投资基金设立投资顾问委员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加强对投资基金运作的指导、监督和约束。

 

政策支持

 

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认购基金份额在业务创新、资产认可、投资比例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保监会牵头与相关部委、大型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协调,为投资基金争取优质投资项目及优惠投资条件。

 

保监会支持投资基金按照国家税收法律及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争取长期资金税收优惠政策,解决保险资金以基金形式投资股权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

(本文刊载于《当代金融家》2015年第6期

当代金融家

微信号:bankershr

 

 





上一篇:俞天一、王佩真、吴念鲁获2015“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下一篇:债市变局

相关文章

当代金融家 2022年9月 总第207期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重磅】银监会外管局工行建行等详解...
奋力开创保险资金运用与监管新局面
大数据 新未来——访北京东方国信科...
解读中小银行商业模式
综合资管之路——九鼎投资并购九州证...
债市变局
工行吴斌全面解析工行海外并购战略
寻求券商差异化发展之路
新三板 承载希望
“一带一路”的启动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