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健康养老保险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龚明华 中国保险学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 日期:2021-12-16 11:41:00

20220104120650.png

  导读  

商业健康养老保险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和创新发展潜力,保险业投资介入健康养老产业,可服务于国家“医养结合”和“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健康养老保险的创新发展可拉长保险产业链,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营造新的经济生态链和生态圈。


  正文  

保险行业作为提供经济社会保障的特殊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安全阀”和“稳定器”的作用。保险业自身的发展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之一。保险业的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效应,通过保险产业链能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


  保险业在健康养老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2020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达到8173亿元,同比增速为15.67%,成为增速最快的险种。2021年1至7月,商业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继续快速增长,达到5717亿元。在售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超过5000个,涵盖疾病预防、医疗服务、生育保障、医药供给、失能护理、健康管理等领域。商业健康保险在服务“健康中国”、完善医保体系、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已于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等地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保险的试点,标志我国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正式落地。

三是保险业投资参与养老产业。2007年以来,我国保险机构纷纷投资介入养老服务产业,既有直接投资并经营管理的“重资产模式”,也有以股权合作等方式介入养老产业的“轻资产模式”,还有轻重资产结合模式,不一而论。保险资金参与养老产业具有“久期匹配”的特征,保险资金的配置周期与养老产业的盈利周期基本一致,大致是15至20年。保险业投资介入养老产业,保险公司能够发挥资金长期运用的优势,可以把刚性的养老需求与低频的保险需求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销售场景,促进相关保险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保险业投资参与养老产业,增加对养老产业上下游的投资,拉长产业链,形成保险养老与保险主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实现健康养老保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经济社会发展为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外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后,保险业的发展会上一个新的台阶。我国保险业在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后必将跃上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保险业的发展也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保险业发挥风险防范和风险保障功能,起到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二是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既带动了经济增长,也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健康养老保险作为行业内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和创新潜力的领域,其快速发展既重塑了行业业态,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保险行业掌握着大额、长期资金,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是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保险业投资介入养老产业,服务于国家“医养结合”和“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健康养老保险的创新发展拉长了保险产业链,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营造了新的生态链和生态圈。


  健康养老保险在发展中存在短板和不足  

在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同质化倾向明显。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以费用补充型为主,主要是重疾险,失能收入损失险、长期护理险发展不足,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多发的社会环境还不适应。在售的产品主要是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险,保险的长期保障功能不能很好发挥。由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设计按照人身险的开发思路,又缺乏相关基础数据,产品同质,创新不足,相关产品在保险责任、附加服务等方面差别不大。二是运用新技术手段推进健康保险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医保部门之间还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不同疾病发生率、医疗费用、生活行为检测等基础数据不足,基于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还需要大力推进。需要通过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去实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需要建设远程健康管理与救助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治疗解决方案。三是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的转型发展仍需持续推进。目前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体现在病后诊疗、用药服务等方面,还没有拓展到对客户病前健康状况的动态把握,“防未病”更无从谈起。不少健康保险机构还没有建成联接健康产业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还亟待加强。

在发展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方面,原定试点期一年,但至今已试点超期两年多,投保人数和投保额都不尽人意。目前,绝大部分纳税人使用3%和10%两档税率,即使按照自交上限1000元计算,月收入2万元的参保人只能享受100元的税收递延,领取期实际税率为7.5%,优惠力度不大。另外,报审和操作程序复杂,也影响投保意愿。

在保险业投资参与养老产业方面,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一是投资跨界进行,专业性强,专业人才缺乏。二是投资期长、投资额大、流动性风险突出。三是保险机构需要慎重决策其投资介入养老产业的规模、渠道和方式。重资产模式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收期长,流动性压力大,盈利模式复杂,复制难,但能够形成规模经济,能够提高服务效率,能推动养老产业链的形成,并促进养老产业与保险主业协同发挥。轻资产模式则投入资金量小,容易操作,流动性风险小,可以复制,但不宜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对养老产业链的介入深度有限。


  多管齐下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功能,使保险姓“保”,回归本源。

健康保险的保障作用并不仅是经济方面的补偿,更应当做好保障人群范围的扩展和健康水平的提升。需要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积极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可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医疗保障经办服务。需要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发展,解决带病人群的保险保障难题,并在动态把握客户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健康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疾病发生率。

二是推动商业健康保险机构转型发展,推广“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的经营模式。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健康保险的转型,即由传统的费用报销模式转变为管理式医疗融入保险模式,拓展了保险服务内涵,促进了医疗资源合理使用,其经验值得借鉴。健康服务应以满足客户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为客户打造覆盖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视频问诊、健康检查全流程的健康产品和服务体系,在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就医服务、康复护理等方面实施健康管理。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赋能背景下的保险行业产品、服务和技术创新。

保险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首先,保险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保险产品的创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技术的应用,加快推进了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健康养老保险、巨灾保险等领域的产品创新,可以将很多碎片化的风险需求聚集在一起,使得保险能够满足更多金融消费者的需求。其次,保险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拓宽了保险销售的渠道。保险公司通过线上发展、数字化发展,大幅提高了保险营销的广度和深度,降低了运营成本。2020年,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保费收入797.95亿元,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110.8亿元。再次,保险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保险公司内部管理的优化。保险科技有助于提升保险机构的定价能力和承销能力,完善基于传统精算理论的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式。保险科技通过对客户数据的深入挖掘,能从精准定价、风险识别、自主理赔、成本管理、优化流程等方面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增加盈利空间。最后,保险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保险科技既拓宽了保险覆盖层面,也提高了保险覆盖深度。通过产品设计和精准报价,开发小额、低价、简捷、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降低保险产品购买门槛,可将保险覆盖到中低收入金融消费者群体。保险科技还可以推进利用现有渠道精准营销,增加客户黏性,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科技赋能给健康保险机构在客户、渠道、运营、产品、风控、系统等各个层面都带来深刻的变革。需要深入推进分子生物学、医学影像学和可穿戴设备等医疗科技的广泛应用,需要在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识智能等三个层面推进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需要在高度重视被保险人隐私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对以电子病历和个人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医疗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可以预测,新技术应用将推动保险机构涉及产品、营销、承保、理赔、服务等全流程的重新塑型,促进其专业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

四是多方合作形成合力,进一步优化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

要探索建立商业保险信息平台,加大医疗和保险数据的共享力度。与此同时,为保证医疗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需要加强对医疗数据运用的监管,制定数据处理政策和安全准则,确保金融消费者个人隐私免于被不当使用。要进一步优化商业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个税抵扣额度,提高健康保险机构的税收优惠水平。


  创新体制机制产品助力养老保险快速发展  

在发展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方面,需要积极建立和完善个人退休账户制度,账户封闭运行,缴费享受税收优惠,自主投资金融产品,退休后从中领取养老金。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税收优惠力度。与欧美不同,我国税收以间接税为主,个税占比较低,客观上实施税收优惠的空间受限。但是,需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缴费期和领取期的税收优惠水平。还需要加强对养老保险产品的规范管理,统一标准,严格监管,促使保险公司开发和运营真正具有养老功能的保险产品,覆盖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多项金融投资标的,满足投保人对养老资金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的需求。

在保险业投资参与养老产业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保险投资养老产业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支持。需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保险养老产业发展目标,据此提供适度的土地供给。可以采取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应土地,降低养老用地成本,对养老设施实施税收优惠等支持发展政策。保险机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多样地确定投资介入养老产业的规模、渠道和方式,直接投资并经营管理养老社区并非唯一选择。保险机构应立足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方式方法,投资介入养老产业。还需要加强相关保险产品的开发,做好风险管控,有效控制风险。需要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既懂保险业务又懂养老产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打造康养大生态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作者为中国保险学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






上一篇:“十四五”时期东北振兴应当取得的新突破
下一篇:商业银行服务国家“双碳” 目标的使命与责任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