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登记结算系统 夯实深圳证券市场发展根基

作者:孔庆文 日期:2021-08-16 11:15:49

  导读  

深市新一代交易结算系统的建设目标,一是与深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相匹配;二是对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进行全面优化,适应未来市场创新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正文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自2013年5月启动了深圳市场新一代登记结算系统建设。新一代登记结算系统分为两期实施,一期项目为新版清算交收系统建设,于2013年5月启动,2015年3月底平稳上线;二期项目为新版登记存管系统建设,于2015年8月启动,2017年5月2日上线运行。


  深交所登记结算系统面临挑战  

登记结算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同为证券市场中枢和基础设施,登记结算系统是证券市场的核心后台系统,对保证整个市场的安全、平稳和高效运行,以及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起着关键作用。深圳市场原有登记结算系统于1999年规划建设,于2001年与深交所第4版交易系统同步上线。经过十余年的修改、维护,系统已明显老化,对创新业务的支持日益困难,维护改造的风险不断加大。

业务发展也对登记结算系统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① 全流通时代,结算参与人需要全面的限售股数据服务,上市公司有多样化的公司行为需求,而原有系统无法实现;② 近年场内基金及固收产品发展迅速,市场各方强烈要求场内基金推出大量新功能;③ 证券登记基础参数亟须优化、扩位,基础数据库需要重新设计;④ 原有系统亟须进行结构性大调整,解决部分环节处理效率低、运行风险大等问题, 冻结、高管股份、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业务方案有待改进。⑤ 原有系统对创新业务的支持日益困难,对证券市场的业务创新形成制约。

深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于2011年11月正式启动实施。新一代登记结算系统对系统架构进行了全面优化,目的是通过架构重整,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完善系统容灾备份策略,满足三级等级保护要求;二是提高系统处理效率;三是加快业务创新的响应速度。因此,新一代交易系统在处理能力、系统容量、可扩展性和系统功能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支持日处理委托数4亿笔以上,日成交3亿笔以上,证券代码长度扩为8位,成交数量支持2位小数,成交价格支持4位小数。新一代交易系统支持多层次、多品种、跨市场的一体化集中交易,同时支持现货和衍生品交易。


  深市新一代登记结算系统的优化  

技术架构优化

新一代登记结算系统首次采用“前后台分离”架构,后台是基于IBM i主机的集中式批处理系统,确保日末处理的传统结算业务高效、稳定运行;前台则采用互联网行业主流技术,是基于Zookeeper组件、采用JAVA语言研发的分布式集群实时服务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高可用性。优化后结算系统的容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时服务系统的实测RTO指标(切换到备机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能有效地保障实时业务的不间断服务。前后台分离架构为实现7×24小时对外服务奠定了基础,降低了开发和运维成本,表明中国结算核心业务系统在向开放平台迁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前台系统为实时服务平台(Real-time Serving Platform,RTSP),是新增的核心子系统。RTSP在2015年初上线时部署于IBM  P系列3台物理主机的多个分区(现已迁移至X86平台),具有“分布式部署-多节点运行”、准7×24小时对外服务(不受制于日终后台AS400批处理时间窗限制)、节点间无缝切换(RTO<60秒)等高可用、高扩展特征,与后台批处理系统松散耦合,能实现高并发、高效率的清算交收,每秒可处理指令600条以上,支撑全天候交易指令实时清算交收(RTGS)、滚动交收、定时服务、资金实时划拨、场外市场资金代收代付等业务处理,同时配套了运维监控平台、全天候自动化调度管理以及实时监控报警,囊括了私募债、次级债、资产证券化、优先股、开放式基金,以及报价回购、股票质押回购,黄金ETF申赎、跨境和跨市场ETF现金申购等多品种实时清算交收及资金划拨类实时业务。

后台的登记存管系统和清算交收系统也得以全面重构。新版系统内部数据库及对外数据接口中的证券代码、证券账户、资金账户、业务类别、证券数量等关键字段进行了扩位,全面适应深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的要求,并为未来的市场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提升了容灾备份能力,发生异常时能够一键恢复重做;引入先进的系统架构体系,提高逻辑复用度,缩减开发测试工作量,能够快速响应业务创新,降低维护成本及更好地管控风险;优化了人机交互界面,原有AS400字符终端界面的300余个功能全部迁移至BPM系统的WEB页面,业务操作的流程性和规范性明显提升,大大降低了操作风险。

业务架构优化

新一代登记存管系统采用层次化、服务化的设计模式,整体架构科学合理,各功能模块职责清晰,构建了过户中心、公司行为服务、冻结锁定服务、担保品管理服务、发行流程配置化服务等重要的标准化服务,提高了处理逻辑复用率,降低了系统改造风险,能够快速响应未来的业务创新。

新一代清算交收系统清晰划分了清算、交收、资金簿记、资金实时划拨等子系统,支持结算模式的参数化配置,对原有证券品种的各类交易、申赎、场内担保融资、行权等42种业务的清算交收,形成22种结算模式、258条结算模式配置参数,并可根据需要随时增加;交收顺序、结算路径、计费方式以及数据分发都实现了参数化配置;对外数据接口取消资金预记账,清晰划分清算数据和交收数据,为进一步延长服务时间奠定了基础;通过新增的强制关联交收、风险处置等功能,完善了系统的风险控制措施。

全面提升对外服务

发行人业务优化方面,新增证券“流通类型”管理标识,精简了股份性质分类,持股数量精确到两位小数,支持登记多个市场证券;拓展基金业务,新增LOF红利再投资、基金清盘、强制赎回、场内份额日期戳等市场呼声高的功能;拓展公司行为功能,新增未派权益、黑白名单、零碎股份现金补偿等功能;优化高管股锁定实现方式;新建上实下虚看穿式间接持有模式。

投资者业务优化方面,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调整了质押设定方式,新增违约处置撤销指令;冻结业务方面,支持券商办理限售股司法冻结、要约收购业务,优化司法再冻结技术处理,新增可售冻结功能;客户服务方面,柜台支持二维码支付费用,开发预录入填单系统。

结算参与人服务方面,资金存提款服务时间先期由原来的16点延长至17点;新增结算参与人通过预约方式提取当日交收后所得资金的功能;新增指定资金用途和指定不交收两类交收指令,结算参与人可以据此锁定非担保交收业务的交收结果;支持ETF现金申购采用RTGS交收方式。结算账户管理方面,为结算参与人提供了一系列自主选择,包括选择性开立非担保结算备付金账户、选择性关联交收、选择性合并ETF产品专用结算备付金账户等,深受市场认同。通信方面,推出D-COM用户号以取代结算账号作为D-COM系统的用户ID,对D-COM系统的界面与功能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增多种参与人资金划款通道及信息揭示功能,支持灵活的结算数据分发和数据抄送服务,支持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非结算参与人特殊机构开通D-COM系统以接收结算数据,支持参与人自主选择RTGS自动勾单功能及其额度设置。



(作者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上一篇:以证券期货业数据模型服务行业数据 生态建设
下一篇:做市商交易平台 为衍生品做市业务提质增效
当代金融家 2022年9月 总第207期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党建与业务工作坚持六个“双融合”
如何在“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之...
古埃及的重量单位和钱币流通——外国...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疫情下的交易场景与吸存策略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浅析绿色贷款及绿色贷款统计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金融影响与应对
人行菏泽中支: 创新“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