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政策变迁及其发展策略

作者:宋一程 刘宗治 日期:2021-03-09 10:19:50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也高速增长,成为资管子行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018年起,随着“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文件“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统一监管标准、打破刚性兑付、加快净值化转型、消除多层嵌套和期限错配成为资管行业共同的监管导向,商业银行理财市场面临重大的调整和转型。本文在梳理资管新规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环境变迁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理财业务转型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提出下阶段银行理财发展策略的思考。


正文

2018年起,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文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新规”)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统一监管标准、打破刚性兑付、加快净值化转型、消除多层嵌套和期限错配成为资管行业面临的共同监管导向,包含银行理财业务在内的大资管行业进入深刻变革时期。2020年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在充分考虑资管业务转型发展实际情况与现实困难的基础上,仍然明确了差异化的监管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存量资产整改处置,体现了监管机构引导推动资管业务规范化发展的坚定决心。

从监管逻辑上看,“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及相关配套规定确立的监管标准旨在克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长期形成的影子银行和刚性兑付痼疾,确立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之间充分有效的风险隔离,促进理财业务回归代客资产管理本源,将持续对中国大资管行业竞争与合作格局形成深远影响。为此,系统性梳理资管新规以来银行理财相关监管制度的核心要点和演进方向,有助于针对性思考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策略,探索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理财新规与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核心要求

总体来看,“理财新规”与“资管新规”充分衔接,共同构成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需要遵循的监管要求。“理财新规”的落地既是落实“资管新规”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重要参照标准。从具体细则来看,“理财新规”总体延续了“资管新规”的核心思想,主要变化体现在:一是规定理财产品可以投向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允许公募理财产品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市,扩大了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范围;二是理财产品销售门槛由5万元下降为1万元,有助于扩大投资者范围。

“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则是对“理财新规”的延伸和发展,有助于提升银行理财在整个大资管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在公募理财产品投资股票、销售起点、销售渠道、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非标债权投资限额管理、产品分级和理财合作机构范围等方面都做了重要规定。相比“理财新规”进一步放宽了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的范围,在股权管理方面更加灵活,在内控隔离和交易管控方面也向其他资管公司看齐,基本实现了与公募基金一致的监管标准,体现了监管机构对具有风险隔离属性的理财子公司的政策性鼓励。与银行内设理财专营部门相比,理财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销售起点更低、发行的公募理财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市场、非标投资限额约束更小、销售和宣传渠道更广、封闭式私募理财可以份额分级等。总体来看,“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核心目标在于打通非标融资渠道和权益配置通道,解决我国当前融资供求方式不匹配的问题,真正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理财业务相关配套政策的影响分析

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

2019年12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净资本管理办法”),作为“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后配套出台的第一部管理细则,“净资本管理办法”明确了对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的约束标准,从审慎监管角度对理财子公司资产配置和规模扩张进行了规范,在监管要求上总体与信托、证券、公募基金及基金子公司保持一致,限制了不同类型资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套利空间。从主要内容来看,“净资本管理办法”一是明确了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的最低监管标准(净资本不低于5亿元且不低于净资产的40%与风险资本的100%);二是参照同类资管机构标准设定了净资本计量中各项科目的扣减比例;三是对股票、债券、公募基金等标准化资产的风险系数设定为0,体现了监管对理财子公司投向标准化资产的鼓励态度;四是对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风险系数设定与融资主体外部信用评级挂钩 (AA+及以上1.5%,AA+以下1.5%~3%),进一步引导理财非标投资风险偏好下降。从现有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结构和已开业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情况来看,短期内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净资本约束压力相对较小。

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

2019年12月27日,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就《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简称“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公开征求意见,“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在制度细则上参考了货币市场基金相关监管办法,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资产类型、组合期限、资质、流动性和杠杆要求均与货币市场基金基本保持一致,相比前期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监管规范更为严格,主要体现在投资范围方面禁止其投资中低等级信用债和权益类资产,组合期限方面限制投资组合的平均久期,前期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通过投资信用下沉、拉长久期等方式形成的相对公募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优势将面临消失,预计新规正式实施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将回撤至货币市场基金水平,市场竞争力下滑难以避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与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显示,截至2019年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4.16万亿元,占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41.04%,剔除现金管理类产品之外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水平仅31%,资管新规过渡期净值化转型压力进一步凸显。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

2020年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简称“标债认定规则”),作为资管新规重要的配套制度,“标债认定规则”明确了标债资产与非标资产的界限、认定标准与资管新规过渡期内存量非标资产的监管安排,对前期身份认定相对模糊的理财直融工具、银登中心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相关产品、北金所债权融资计划、中证报价系统收益凭证、上海保交所债权投资计划和资产支持计划等平台产品明确列举为非标资产,并再次重申了标债资产认定的五大条件。总体而言,“标债认定规则”延续了资管新规的监管思路,在认定标准上突出标债资产的信息披露和运作模式要求,进一步引导理财资金投资运作从类信贷模式向公开市场交易模式转型,助推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

“标债认定规则”的发布和执行显然将对理财非标投资特别是新增投资形成限制和约束,从资金端来看,由于资管新规对理财非标投资期限匹配的要求和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临近,短期内存量非标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募集存在一定困难,影响项目资金接续,同时高收益非标项目投资限制的加强会进一步刺激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降低产品吸引力,加大资金募集难度。从资产端来看,除固收类公募基金外,传统信托、券商、保险资管等通道类业务均被认定为非标资产,受到严格限制和约束,银证合作、银基合作、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等传统业务模式面临清理整顿,新增非标投资将无法规避期限匹配、限额管理、集中度管理、信息披露等资管新规确立的非标监管要求,在中长久期的非标资产被排除在主要理财产品投资范围之外的情况下,高收益投资标的的匮乏将是理财业务资产端面临的最大困难。

综上所述,银行理财业务相关配套政策是对资管新规确立的各项监管要求的细化、明确和补充说明,体现了监管机构最大程度统一监管标准、鼓励标准化资产配置、防控影子银行风险、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的初衷和导向,在短期内对理财业务传统运作模式形成冲击的同时,也在逐步塑造和推动理财投资者、管理人和融资方回归资管业务本源。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目的与意义

2020年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优化资管新规过渡期安排引导资管业务平稳转型》,将原本在2020年底结束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调整既是监管机构基于业务实践做出的客观调整,同时也为金融机构资管业务整改处置工作明确了方向:

一是锁定2019年底存量资产,由金融机构自主调整整改计划。也即各金融机构应以2019年年底的存量待整改资产为基础进行整改。同时,今后各金融机构资管业务不符合“资管新规”的资产总额应不得超过2019年年底的存量资产总额。显然,监管机构在充分考虑资管行业转型现实困难的同时,希望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压降存量不合规业务规模的方式推动资管业务整改转型。

二是允许差异化监管措施,设立奖优惩劣机制。一方面,允许部分存在实际困难的金融机构在延长的过渡期结束后进行个案处理,相当于在统一延长过渡期的基础上有条件地边际放松,给予更多政策空间。另一方面,监管机构设立了奖惩制度,提前完成整改任务的金融机构将在监管评级、宏观审慎评估、资本补充工具发行和开展创新业务等方面获得适当激励。上述两方面结合意味着,个案处理的核心并不是监管的宽松处理,而只是避免处置风险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整改较快的金融机构在各类差异化监管指标中将获得更为优惠的对待,对该金融机构的表内、表外各项业务都将产生正面的影响。 

三是明确存量资产处置措施,健全配套环境支持。监管机构对存量资产处置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梳理,鼓励采取新产品承接、市场化转让、合同变更、回表等多种方式有序处置存量资产。允许类信贷资产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回表,并适当提高监管容忍度。已违约的类信贷资产回表后,可通过核销、批量转让等方式进行处置。鼓励通过市场化转让等多种方式处置股权类资产。优化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发行环境,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资本实力。值得关注的是,监管部门首次提出“鼓励采取新产品承接”作为存量资产处置方式,为本行理财子公司发行新产品承接“老资产”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不过承接之后的产品和底层资产应符合“资管新规”要求。 

“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延长,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监管做实整改的决心,监管的方向没有改变。从当前银行业转型进展情况来看,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9年)》数据,截至2019年12月末净值型产品余额占比为43%,要在未来2021年底全面实行产品净值化,完成存量资产的整改和处置,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未来发展策略思考

从现实来看,随着资管新规及其后一系列监管规定的发布和落实,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不断深入推进,在净值化管理、规范化运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在资管新规过渡期逐渐临近的情况下,理财业务转型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多问题和困难。一方面净值化转型进度总体偏慢,且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净值型产品中占据较大比重,后续面临现金管理类新规整改压力;另一方面老产品化解难问题相对突出,投资组合中部分资产已成坏账、部分资产(非上市公司股权、私募基金份额等)不具备回表条件或回表后将对银行监管指标造成较大压力,后续压缩化解难度较大。此外,投资者教育和观念转变也尚需时日,风险偏好较低的个人投资者对市值波动的净值型产品接受程度有限,也导致理财业务差异化风险定价难以真正有效落实,权益类和商品及衍生品类产品发行相对滞后。

展望未来,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确立差异化发展策略,在继续加快推进理财业务转型、适应资管新规要求的同时,通过加强同业合作、优化投研能力、借助金融科技、完善风险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和效率,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不断强化银行理财在大资管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加强同业合作,优化投研能力

资管新规后,非标投资、信用下沉、期限错配等增厚收益的理财运作模式被严格限制,理财资金主要投向流动性较高但收益率较低的标准化资产,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压力较大。为提升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应积极寻求同业合作机会,通过FOF、MOM等委外模式加强权益类资产配置能力,以优化对管理人和基金资产组合的选择和后评价能力为基础,不断提升以宏观经济为核心的大类资产配置和以基本面为导向的行业公司研究能力,逐步构建完整的核心投研体系,打造基于不同市场特点的差异化投资策略,实现资产配置由泛固定收益投资向全市场、多元化投资转变。

借助金融科技,完善风险管理

金融科技和系统建设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系统建设基础针对性强化智能投研投顾、业绩归因、精准营销等资管价值链核心环节金融科技融合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大力提升智能化服务能力,以科技赋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全面有效的风险管控能力是理财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础,理财子公司(内设资管部门)一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加强与母行风险偏好的一致性,实现对大类风险的有效把控;二是要建立统一的风控模型体系,利用金融科技力量,将明确的风险管控策略要求融入投前、投后全流程;三是要切实加强市场风险管理,建立科学的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系,增强应对大类市场波动和净值回撤的市场风险管控策略有效性,提升理财产品净值管理的相对稳定性。

丰富产品体系,完善渠道建设

随着大资管行业监管标准的统一,市场竞争将更多表现为满足客户个性化、特质化需求的能力之争,商业银行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设体系,在深耕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推进产品创新,充分把握细分客群特点,努力打造品类丰富、特色鲜明的产品线,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选项,打破理财产品同质化的桎梏,不断提升客户满意程度。

销售渠道方面,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理财产品电子销售渠道建设,简化理财产品在手机银行和直销银行等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认购流程,切实提升和改善客户体验,着力提升理财产品对年轻客户的吸引力和便捷性,并着力加强与互联网平台和中小银行等第三方代销机构的合作力度,通过优势互补积极拓展客户基础,持续提升获客、黏客能力。



(宋一程单位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兴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刘宗治为兴业银行投行与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上一篇:招行视角下的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转型
下一篇:数字银行建设的要义
当代金融家 2022年9月 总第207期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党建与业务工作坚持六个“双融合”
如何在“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之...
古埃及的重量单位和钱币流通——外国...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疫情下的交易场景与吸存策略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浅析绿色贷款及绿色贷款统计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金融影响与应对
人行菏泽中支: 创新“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