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视角下的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转型

作者:刘 波 日期:2021-03-09 10:19:00


导读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成长于大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发展直接融资、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变革,托管服务如何转型,成为当前国内托管银行发展研究和业务布局的重点。


正文

托管源于金融产品投资治理的需要,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并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发展。托管业务起源于英国,成熟于美国,在共同基金托管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全球托管业内权威媒体《Global Custodian》(《全球托管人》)将资产托管业务定义为:为客户处理证券交易、安全保管金融资产以及为相关投资组合提供服务。1998年,托管机制从国外引入,托管人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接受委托,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合同约定,针对公募基金资产,提供安全保管、清算、核算、估值以及投资监督等服务,从而实现了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与保管权的分离,形成了一套保护投资者、约束管理人的风险隔离体系。

20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扎根于资本市场,成长于大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产品类型从最初的公募基金扩大至基金专户、券商资管、期货资管、银行理财、信托计划、保险、养老金、跨境产品等,独立第三方托管机制已成为保障资管产品顺利投资运作的基石。2020年末,国内27家托管银行托管资产总规模已经超过169万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助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机构体系;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及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发展监管科技,大力提升监管效能。为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变革,托管服务如何转型,成为当前国内托管银行发展研究和业务布局的重点。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资本市场改革政策对包括托管银行在内的各类市场参与主体产生广泛影响。2018年底,以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为标志,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2020年以来,定增新规颁布,新《证券法》施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政策陆续出台。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的初心是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循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机制创新,也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借助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无论是经济发展需要,还是人民群众财富管理的需要,都需要直接融资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大发展。

企业上市步伐加快,数量快速增加,将大力促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产业引导基金等上市前期投资基金的大发展。据统计,科创板上市企业中,80%以上企业有私募股权基金的前期参与。在二级市场上,监管层积极引导发展权益类基金,完善基金注册、发行、评价以及基金投顾的制度环境,2020年底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0万亿,全年增长4万亿,私募基金总规模约16万亿,全年增长2.2万亿。可以预计,机构投资者将会在资本市场中扮演更为主导性的角色,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将吸引更多境外资管机构和资金的进入。

随着资本市场和资管行业不断创新发展,托管银行应首先坚守独立第三方的履职定位,提升托管服务专业性,提高运营能力,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开放、智能和全面的托管服务。同时,托管银行还需保持与资管机构同步的市场敏锐意识,以创新陪伴服务为内在动力,在符合监管政策导向下,协助资管机构开展产品设计和创新试点,满足资管机构及投资者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需求。

招商银行凭借高效的金融科技能力和体系化的运营支持能力,不断探索托管服务模式创新,为资管机构产品创新提供支持,深度参与了资本市场的各类创新试点业务,例如全市场首只德国DAX指数基金、首只印度市场基金、首只深市沪港深ETF试点、首批MOM试点、首批参加GDR跨境转换机构境内托管、各种标的ETF等新产品。2020年末,招商银行资产托管总规模突破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万亿元,增量全市场第一,总规模保持行业第二,市场首位度提升,各类型托管产品数量和规模均实现了高速增长。

资管机构全面转型提供了建立完整投资服务体系的机遇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资管机构均面临着一定的转型困难,包括:产品端从资金池产品到三单产品的转变、销售端从固定报价到净值报价的转变、核算端从摊余成本法到市价法的转变、非标资产到标准资产的转变等。具体到不同机构来看:银行系资管或理财子公司转型重点是不断丰富金融资产投资品种,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型转化,稳妥有序压降存量资产,实现新老产品有序衔接,逐步完成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信托公司转型压力聚焦于非标类产品压退,转型方向在于非标转标、资产证券化、主动管理类信托、家族信托等;券商资管或基金子公司转型以公募基金、资产证券化和公募REITs为着力点,发展主动管理业务,向公募化转型。另外,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社保、保险、年金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也将逐步进入资本市场。

资管机构的转型为托管银行建立完整的投资服务体系提供了机遇。一方面,由于托管银行深度参与各类金融市场,具有明显的平台属性,在保证客户信息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基于自身专业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可以合理拓展托管服务边界,提供围绕投资的增值服务,这有利于资管机构专注于专业领域、发挥各自特长,降低资源浪费,提升市场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当前托管服务同质性较强,托管费率非理性降低的低端竞争态势。比如,托管银行可深度参与资管产品设计、投资运作全流程,并利用托管机制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可以借助专业能力提供运营外包、绩效分析、风险管理等相关服务,帮助客户转型;可探索现金管理、税收筹划以及资本市场相关延伸服务,为资管机构转型赋能。

招商银行作为专业、科技和创新能力领先的托管银行,一直致力于在高效的基础托管服务和丰富的托管大数据基础上,探索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可能。针对资管机构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投资交易、中后台运营等痛点,招商银行全力打造了“托管+”增值服务体系,为资管客户提供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个性化增值服务,2020年推出了“托管+运营外包”“托管+投研报告”“托管+交易结算”“托管+风险管理”“托管+绩效评估”五大增值服务模块,并不断迭代和丰富增值服务内容,将银行集团的综合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输出,构建完整的投资服务体系,用专业能力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2020年,招商银行运营外包业务规模较年初增长超过3倍,外包项目数量较年初增长超过12倍,招商银行“托管+”各项服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应用和市场认可。

金融科技应用为托管银行服务智能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托管业务具有轻资本、技术密集的特点,托管服务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能力的提升,科技和托管融合越紧密,对托管服务的创新驱动就更加有力。当前,高度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业务系统已成为托管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托管银行需要站在金融科技平台的高度不断对托管业务系统进行完善和优化,建设兼具客户信息交互、托管业务处理、内部关联支撑、系列增值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创新型托管科技平台。

近年来,随着托管产品数量快速增长、产品复杂度越来越高,资本市场政策应接不暇,以及客户对托管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托管系统的稳定运行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招商银行托管系统在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层面,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是聚焦托管系统的快速支持体系建设,通过系统配置化体系建设,增强系统的适应性、扩展性;同时,在系统研发机制上,采用敏捷研发模式,通过快速迭代来支持外部的变化。

二是聚焦托管系统的性能及算力体系建设,一方面,通过托管系统分布式云平台技术架构体系建设,依托招商银行云平台,在硬件资源支持上,能自动根据业务需要,对资源进行动态的调配,满足业务性能要求,另一方面,在业务处理流程上,通过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API(应用程序接口)、消息机制等方式,推进系统的自动化体系建设,减少人工参与的环节,进一步提高操作效能。

三是聚焦托管数字化分析体系建设,通过数据标准、数据模型、数据架构、数据治理等持续的探索建设,为数据价值挖掘、市场机会洞察、客户需求感知等数据高价值应用场景,提供核心的托管数据中台支撑,最终为行内托管业务的经营分析决策及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智力支持,从而实现托管客户获取和客户关系维系的数字化转型。

托管银行应在维护金融稳定和风险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随着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居民储蓄、政府资金通过多渠道以各类金融产品形式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例如,在私募基金、信用投资、股票质押及场外配资等重点领域仍然存在风险隐患,欺诈发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虚假信披等违法违规行为也很难杜绝。另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大,投资风险进一步增加,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产品引入托管机制,通过法律或合同约定,明确了委托人、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责权利,通过托管人的履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委托信任、投资监督和道德风险防范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对托管人履职边界的期望不可无限扩大。管理人是承担投资管理责任的直接主体,托管人以托管合同为限尽职履责并承担责任,投资者教育应和投资者保护并重,否则容易扩散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尽管如此,完善的托管机制仍然是资管行业治理结构实现内部制衡的根本要求,是实现资金安全、监管合规、信息透明的重要保障因素,是资管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托管银行专业履职的重要性,已在多年资本市场实践中得到了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的充分认可,日益成为资管行业不可或缺的制度设计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中坚力量。

招商银行资产托管以安全保管资产和独立监督产品运作为己任,制度流程完善,机制手段领先,有效发挥了风险防控作用。在投资监督方面,招商银行将法规特征化、特征指标化、指标模型化,搭建了投资监督系统,系统具备逻辑架构清晰、指标设置灵活的特点,能够实现秒级运算和特定交易事前监督,风险提示及时,并满足管理人个性化需求,保障投资合规。在风险管理方面,招商银行自主研发了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控指令处理流程,同时通过指令双人录入、关键时点预警、授权书自动调取等风控手段,在保障管理人指令审核处理效率的前提下,确保指令处理准确和无误。

下一步托管银行服务要更好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

在新时期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下,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也明显加快。

一是资本市场逐步放开。2014年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开展试点,2016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境外各类金融机构开放(CIBM),2017年“债券通”正式上线运行,2020年QFII/RQFII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出台,进一步简化了境外机构入市流程和跨境资金管理,方便境外机构深度参与境内证券期货投资。

二是对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逐步放开,包括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取消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

三是人民币于2016年10月成功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后,各国央行和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明显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币可自由使用水平不断提升。托管银行作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肩负着连接各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服务境内外各类客户,保障跨境投资金融资产安全的重任。

招商银行以打造全球托管银行为目标,结合国情和自身优势,持续提升跨境托管服务能力。一是通过托管服务落实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战略,为境外机构“引进来”修路搭桥,积极向境外机构宣传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改革举措,协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境内市场。二是借鉴国际托管银行的先进经验,建立全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托管业务系统,打造跨境托管专业团队,搭建以总行和国内分支机构为主体,以香港全球托管中心为桥头堡,链接境外各分支机构和第三方全球托管代理人,搭建全球托管网络,为境内机构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和“一体化”投资解决方案,为境内机构“走出去”保驾护航,助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作者为招商银行总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






上一篇:智能风控时代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要有智慧
下一篇:商业银行理财业务 政策变迁及其发展策略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