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逻辑之变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白山市中心支行重点课题组 日期:2020-10-19 13:31:28

  导读  

主动适应客户需求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探索“产业链”信贷,全面推广银税、银担、银保合作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快速的绿色融资渠道。


  正文  

截至2020年6月末,中国人民银行白山市中心支行监测的农商行有5家,农信社有2家,农信社改制进度完成了66.67%。农商行和农信社的贷款余额占同期白山市各项贷款余额的22.68%,位居该市第二;占该市涉农贷款比例约39.29%,位居该市第二。


  疫情对农商行(农信社)的影响  

到期贷款回收率明显下降

按照五部委《关于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的要求,各家金融机构要根据贷款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政策倾向。农商行(农信社)的贷款客户基本上集中于中小微企业。疫情期间,某农商行存量业务中有9户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企业提出延期还款申请,拟给予上述企业本金及利息延期支付政策,并减免延期还本期间产生的罚息。某联社为贯彻落实延本付息政策,公司类贷款回收率80.4%,同比下降17.21%。

利息收入空间明显压缩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行,农商行(农信社)的存贷利差收入本就不高,利润空间收窄对机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2020年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贷款企业不能及时复工复产,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利息。

存款资金无法有效利用

农商行(农信社)建立了长期性流动性风险监测机制,对流动性缺口能做到实时监测掌控。疫情期间,多家农商行(农信社)存款不降反升,系统内存放及省联社拆借资金支持相对稳定,但受疫情影响,存款资金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存款利息支出较2019年同期增加明显。

“三产”行业贷款偿付能力下降

受疫情冲击,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影响更为直接,企业经营风险增大。虽然目前已逐步恢复生产,但三产行业在本年度首次旺季已过,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短暂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偿付能力。

间接加重银行管理成本负担

自疫情暴发及复工以来,为保障员工权益,农商行(农信社)积极采购防疫口罩、消毒液等一系列消毒和卫生保健用品,每家机构的支出费用都在20万元以上,相应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时,为履行社会责任、支持新冠疫情肺炎防控工作,农商行(农信社)积极响应省联社和市政府捐款的倡议,捐赠了约50万元/家。


  制约发展的因素  

成功改制后农商行面临的发展困境

1.区域经济总量抑制有效信贷需求

区域经济总量小,工业、农业现代化建设、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靖宇县是吉林省八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受自然的有效条件及人口数量的制约,农村、县域信贷需求较弱,信贷业务的不断萎缩,大大影响农商行收入结构稳定性。

2.改制遗留问题影响农户信用记录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使部分农信社成立农商行期间沉淀了大量农户不良贷款,因改制置换、核销大部分不良贷款,农户产生大量征信不良记录。现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但大部分农户已经存在不良记录,无法符合贷款条件,不仅使农商行大量资金沉淀,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发展。

3.企业经营受限加大信贷投放风险

部分县域主要以经营土特产品为主,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的项目较少,县域小微企业发展缓慢,信贷需求基本饱和。并且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等制度不规范,导致企业经营不稳定,很难提供可靠的担保资产,加大了信贷资金的风险。

农信社未改制成功的主要原因

1.资本缺口大,资本充足率不达标

以某农信社为例,截至9月,资本净额-71536万元,加权风险资产397402万元,资本充足率-18%。按照监管标准资本充足率10.5%计算,低于监管标准28.5个百分点。

2.不良资产占比较高,拨备提取不足

以某农信社为例,截至9月,资产总额为443404万元,不良资产104295万元,占资产总额的23.52%。各项贷款余额149097万元,其中不良贷款66659万元,不良贷款率44.71%,高于监管标准39.71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56.26%,低于监管标准43.7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8.46%,低于监管标准111.54个百分点。

3.不生息资产占比高,盈利能力不强

以某农信社为例,截至9月,资产总额为443404万元,其中不生息资产18145万元,扣除不良贷款66659万元,不良投资28000万元,生息资产3306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74.55%。管理成本3180万元,净收入-312万元,成本收入比1018.67%。资产日均余额447327万元,总收入6271万元,收益率2.4%;总支出9234万元,资金总成本率3.54%。

4.监管指标不达标,业务规模受限

由于自身监管指标不达标的影响,贷款额度受限,个人贷款单户限额为500万元,公司类贷款单户限额1000万元,满足不了部分客户的需求,同时按照要求压降存量大额贷款,制约了贷款业务规模的有效增长。

5.资本补充难度大

按照监管要求,投资农商行入股资金必须为企业自有资金,且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这一要求为农信社引进优质战略投资带来诸多制约。按照监管要求,对于投资入股或并购重组高风险机构的,单一商业银行持股比例5%以上的不得超过5家,其中持股比例超过20%的不得超过3家。农信社在系统内寻找有能力投资又符合投资条件的发起人较难。


  疫情后农商行(农信社)的发展逻辑  

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

扩大服务范围。采取县、乡、镇网点延伸服务,在符合条件的行政村布设助农取款网点。加大各类电子机具在农村地区的开发和应用,推动银行卡在全县范围推广的广度和深度,满足广大农民查询、缴费、小额取款、消费、转账汇款等金融需求。设立自助服务终端。加大自助设备终端推广布设力度,满足广大农民多种金融服务需求。加强银行卡的推广,引导农民养成持卡消费的习惯,营造安全的用卡环境。

加快新生态构建

从担当责任为出发点,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支农助小、扶贫帮众的战略定位,立足县域,专注主业,持续巩固扩大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份额。从产品创新入手,满足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主动适应客户需求多元化、综合化的趋势,探索“产业链”信贷,全面推广银税、银担、银保合作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快速的绿色融资渠道;积极探索扩大抵质押物范围,稳步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多样化选择。从提升服务民生为主,做实做活普惠金融。进一步推动客户上线、业务上线,打造提供集存、贷、汇、理财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升信用社品牌形象。

利用好差异化空间

确定重点区域。农贷市场,重点关注辖内经济支柱产业,重点关注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行业。确定重点客户。农贷客户,要重点关注农业产业链客户、规范的专业合作社客户以及种养殖业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优化渠道,提高客户黏度。精耕本地市场,通过渠道优化,提高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全方面金融服务,以提高客户的黏度。

形成错位优势

大力拓展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切实增强贷款营销能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突出“四个重点”,即重点围绕脱贫攻坚任务,大力支持产业精准扶贫融资需求;重点营销涉农类企业客户群体;重点推广“循环额度贷款”等小微企业信贷产品;重点满足单户1000万元以下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激发内生变革

一是明确目标,严格考核。完善《不良贷款清收转化处置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目标。二是全员清收,政策激励。完善《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奖励办法》,根据不良贷款清收难易程度及形成时间等因素合理予以绩效,充分调动清收人员积极性。三是明确责任,包保清收。逐笔落实清收责任人,逐笔研究化解措施,逐笔明确清收时限。四是分类处置,一类一策。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重点清收大户贷款、抵押贷款、公职人员担保贷款及有资产的联保和保证贷款。五是强化沟通,争取支持。充分借助地方党政力量,联合政府、公检法等职能部门,聚焦清收难点,以点带面打开清收局面。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白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成员:董洋、杨悦欣、陈重任)






上一篇:银行业视角下疫情对边远牧区经济的影响
下一篇:厘清信用建设清单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