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中支: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芮加清 日期:2020-10-15 10:49:54

  导读  

近年来,绿色金融投入在宁国市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需要有关各方持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共同在绿色发展方面协作推进。


  正文  

安徽省宁国市(县级市)隶属宣城市,地处皖东南,东临杭州、西依黄山,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6个街道,总人口38万。近年来,宁国市金融系统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通过深化金融服务手段,转变发展方式,将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导入当地乡村绿色产业,初步探索出以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2020年7月,宁国市被安徽省委农村工作小组表彰为“2019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


  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绿色信贷,推动乡镇企业绿色转型  

宁国乡镇企业发展早,但粗放型经营的弊端逐渐显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宁国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先后建立了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逐步形成了耐磨铸件、汽车橡胶零部件、电子元器件三大产业集群,乡镇企业产值一度占宁国工业总产值的72%。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对环保和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企业粗放型经营的弊端逐渐显现,耐磨铸件等行业的乡镇企业由于科技含量低和不满足环保要求而纷纷倒闭。

中国人民银行顺势而为,督导当地金融机构强化绿色信贷支持。为促进宁国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乡镇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自2017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宣城市中心支行引导和督促宁国金融系统通过绿色金融业务加强对绿色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截至2019年年底,宁国已有5家银行开办绿色信贷业务,全市绿色信贷余额为20.52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8.6%,“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比重大幅下降。例如,宁国立盛汽车电器公司成立至今已有20年,前身为乡镇企业,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过往采用硫化机对汽车零部件进行精加工,污染大且经营门槛低,同类企业竞争激烈,利润逐年下行,濒临破产。2018年,该企业利用绿色贷款上线环保电泳项目,成为宁国仅有的两家有环保资质的电泳厂家之一,当年就实现了盈利。2019年,电泳项目利润占到该企业总利润的90%以上。

金融机构助力乡镇企业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并加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的信贷投入。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宁国支行向“宁国南山污水处理厂工程”授信1.01亿元;中国银行宁国支行向“宁国电镀污水处理设施及电镀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授信1.2亿元;建设银行宁国支行向宁国乡镇煤改电项目实施公司“皖能港华”和“安泽电工”发放绿色贷款1.21亿元等。这些绿色贷款期限较长,最长达17年,贷款利率较普通企业贷款有50~100个基点的优惠,项目全部位于宁国乡镇周边的经济开发区,大大改善了乡镇企业环保设施配套标准。


  以法人金融机构为重点,扩大绿色信贷的乡镇覆盖范围  

强化法人金融机构窗口指导和业务培训。一是以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实施为抓手加强引导。宁国农商行在各乡镇均设有网点,在当地存贷款市场均占据较大份额。为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主力军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宣城市中心支行以《安徽省银行存款类法人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的实施为契机,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对全市各农商行的窗口指导,引导其创新业务模式,拓展绿色信贷业务。二是积极引入发达地区绿色金融业务模式。通过苏州农商行宁国支行为桥梁,向宁国各商业银行推广苏州农商行的绿色金融业务经验和成熟的内控管理模式,并组织学习苏州农商行绿色信贷操作方式和业务流程,以及该行采取的“两高一剩”企业客户名单制管理经验,等等。

督促法人金融机构实施流程再造,契合绿色金融发展需要。宁国农商行积极响应中国人民银行号召,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和考核制度,2018年4月,在安徽农村商业银行系统内率先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实现专配人员、专创产品。同时,将绿色信贷业务纳入绩效考核制度,要求实现年度绿色信贷增量保持增加、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双增”目标。二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安徽宁国农商银行2017—2022年绿色信贷发展规划》,从绿色信贷增量、限制类行业准入、绿色支付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整体部署。三是明确行业分类和统计标准,结合宁国产业特点,制定《安徽宁国农商银行绿色信贷产业目录》,形成了以 “行业分类”“行业投向”为双向维度的绿色信贷分类标准,分为12个大项、71个细项,并将信贷投放重点向绿色农林业、工业节能环保业、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倾斜。四是创新绿色信贷产品,重点打造“绿色乡村贷”“绿色关爱贷”和“绿色节能贷”三款特色绿色信贷产品,在客户准入、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宁国农商行共通过特色绿色信贷产品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63户,贷款金额2.65亿元,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涉及山核桃、竹木、花卉、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粮油生产、畜禽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等多个产业,联结农户5.63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3.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的放矢地做好绿色信贷投放工作  

部门联动,率先建立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在各地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往往成为阻碍绿色信贷投放的因素之一。为促进信息共享,宁国市由当地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与科技、环保、安监、人社、旅游、发改委、经信委、金融办等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协调,率先建立了绿色信贷“四名单、两信息和一行业”的信息共享机制。系统功能强大,各管理部门可依托系统加强信息沟通,增强部门之间合力。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系统及时掌握当地高新技术和绿色环保企业名单、安全生产“黑名单”、重特大环境污染企业名单、落后产能淘汰企业名单,以及用人单位职业健康评估信息、安监和环保局的行政处罚信息和淘汰落后产能重点行业。

共建共享,提升了绿色信贷投放精准度。通过信息共享机制的有效运行,大大提升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实现了贷款投放银行对全市尤其是乡镇偏远地区绿色环保型企业和项目的有效跟踪,提升了绿色信贷投放精准度。例如,宁国市青龙乡龙阁村人尹淑友是当地一家农家乐的经营业主,近年来,随着“皖南川藏线”等旅游线路的兴起,农家乐接待游客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尹淑友有意扩大经营,但苦于手中资金有限,贷款抵押品也不符合相关要求。宁国市旅游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向金融系统反映,当地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时间协调商业银行现场调查,在一周内为其办理了15万元的“绿色乡村贷”,帮助其兴建了14间集装箱式宾馆房间。


  畅通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为乡村振兴铺设金融基础设施  

提质提效,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宁国市金融系统越来越认识到,光有信贷“量”上的阶段性投入还不够,还必须依托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质”上的根本性提高。为此,一是建立市、乡、村三级联创工作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宣城市中心支行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普惠金融服务两方面着手,着力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为绿色金融发展打造良好的外部基础。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紧紧围绕“信用创建村、信用村和信用示范村”创建工作,深入农村和农户进行调研座谈,通过指导和协调,建立市、乡、村三级联创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宁国全市共评定信用示范户1008名,评定信用村(社区)38个,信用乡镇7个,信用示范村1个。全市建档农户数13万户,授信农户总数18512户。二是实施信用村授牌动态管理。为建立创建长效机制,2020年对3个已不符合创建条件的已授牌信用村进行了摘牌,通过授信和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了绿色金融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

分步实施,优化完善支付环境建设。在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宣城市中心支行采取分类施策、分步推进的方式,在偏远农村地区建立助农取款点和惠农金融服务室。截至目前,宁国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66个,其中有47处升级为惠农金融服务室,除取款和转账服务外,还增加了国债预约购买、小面额和残损人民币兑换等功能,让偏远农村地区居民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便利的金融基础服务。例如,宁国市中溪镇东坡村距离集镇较远,是上市公司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旧址所在地,居民数量较多。20世纪90年代初该村还设有银行网点,近年来,随着凤形耐磨公司搬迁至市郊开发区,劳动力人口转移,银行网点撤离,东坡村逐渐成为金融服务“盲点”区域。2016年,当地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商业银行选取东坡村中心地段的超市建立了惠农金融服务室,用于村民们取款、转账、公用事业缴费等,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得以大大提升。

体现特色,助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宁国市金融系统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全市旅游景点和采摘基地大力推进移动便民支付工程建设,结合乡村旅游,针对民宿、农家乐、采摘和景区等具有乡村特色的场景,提供综合性支付服务。目前,共完成34个银联惠农服务站的建设,具备受理云闪付和银联二维码交易的能力。在知名度较高的夏林旅游风景区和“皖南川藏线”景区,绝大部分商户均能采用银联二维码和智能POS机开展交易。


  政策建议  

近年来,绿色金融投入在宁国市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宁国市先后获得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市)”“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示范县(市)”“安徽省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和“安徽省农业化示范县”等光荣称号。在取得了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

一方面,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的共识有待进一步提升。长期以来,重短期增长和短期利益的价值判断仍不同程度存在,规模数量性等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等各类经济主体对于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还未完全一致。

另一方面,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保障体系有待完善。总体来说,绿色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政策保障框架、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进行绿色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以上这些问题,还需要有关各方持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共同在绿色发展方面协作推进。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宣城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上一篇:阜阳中支:聚力金融扶贫,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下一篇:六安中支:用活金融政策,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