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支持乡村振兴应突出“四大定位”

作者:重庆三峡银行课题组 日期:2020-01-02 16:14:37

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银行业积极响应,紧紧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升和优化县域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城商行如何在实施这一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文

商业金融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而商业金融中的城商行要服务好三农、支持好乡村振兴,更是难题中的难题。攻克这个难点和痛点的关键是要结合城商行自身发展实际,确定与设计好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差异化战略定位与目标取向。


城商行“跨界”支持乡村振兴可拓展县域农村“蓝海”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向新常态过渡过程中, 银行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城市银行的改革转型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经济降速换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从宏观经济到银行业都呈现出从数量扩张向内涵进步转换的趋势,城商行规模利润增速普遍下降,宽松优越的发 展环境将很难重现。伴随经济转型,金融市场环境与金融业态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市场界限被打破,各类金融机构市场跨界跨业发展的趋势凸显。大型银行逐渐下沉渠道,村镇银行等新型银行不断扩大覆盖面,互联网金融不断向传统金融业渗透,城商行处于“夹心层”,传统市场已经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红海”, 发展的战略空间受到压缩。而乡村振兴在关键时期为城商行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宝贵的战略机遇。正因如此,城商行只有积极顺应“跨界”发展的历史潮流,主动下沉服务渠道、延伸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将转型发展的市场空间向金融服务 相对匮乏的广大县域农村“蓝海”市场拓展,才能在大行、小行两头夹击,社会金融、互联网金融外围围堵的“包围圈”中成功“突围”,实现更有效率、更有质量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空白点与增长点并存的农村金融市场,为城商行带来广阔增长空间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在此进程中,人口、土地、资本、金融在城市空间中良性互动,带动房地产、基础设施等产业崛起,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拉动效应。当这种循环达到一定水平后,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一系列“大城市病”。良性循环受阻,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脱实向虚等系统性金融风险症病。城市面临“成长的烦恼”,乡村也有“衰退的困扰”。过去多年来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资源和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广大乡村出现了土地撂荒、劳动力外流、产业凋敝和基础设施薄弱等“乡村病”。

流动的城市与停滞的乡村,犹如经济社会版图的两条岔流, 渐行渐远,城乡矛盾更加突出。对此,城市和乡村共处一个生态系统,互为依存又相互平衡,农村包围着城市,乡村是城市的重要保障,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离不开广阔的农村和农民。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乡村巨大商机已到喷薄欲出的临界点,政策、资本、人才、科技等资源要素正在向乡村积聚,蓄势待发,推动乡村大融入、大整合、大变革。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国家为乡村发展勾画出一幅清晰可见、努力可达的美好蓝图。农村土地确权、置换流转和产权交易所等市场化趋势逐步深入;乡村空间与信息科技、健康医疗、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农村电商、田园养老、田园综合体、社区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生态民宿农业等新业态不断出现;农民工回流、城市休闲阶层等“适居性移民”特殊群体涌入乡村。乡村已处于大变革、大转型、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据银中国保监会统计,2017 年末我国共有农村商业银行 1262 家、农村合作银行 33 家、农村信用社 965 家、村镇银行 156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乡镇覆盖率仅为 19.58%。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7 年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 13.53 万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增加 3.08 万亿元,占比 22.76%。空白点与增长点并存的农村金融市场,为城商行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巨大的发展空间。


城商行支持服务乡村振兴需有差异化的战略定位和目标选择 

城商行以地方法人机构为主,天然地亲近本地乡村市场,必须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把履行社会责任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到支持乡村振兴上,大力助推乡村振兴。

——总体战略定位 

总体战略定位是:充分有效发挥城商行一级法人金融机构决策链条短、市场化程度高、反应灵活快捷的体制机制优势和立足本土、服务地方、服务百姓、服务实体的独特资源优势,力求避免金融同质化、坚持差异化市场竞争的发展道路,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人先我特、突出特色化经营品牌的金融服务理念,力求错位经营发展、充分有效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金融在实践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参与性补充性功能作用,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使城商行最终形成金融服务到位、经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支持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建设的发展新格局。 

具体设计就是在始终坚持做好并巩固提升城市金融业务发展质效的同时,认真分析研究判断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三农金融、合作金融、邮政金融、村镇金融等主要涉及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经济建设金融服务(以下简称“六大金融”)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经营策略、主要服务产品以及支持主要领域、主要行业、主要客户对象的基础上,以城商行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城市资源优势、服务网点优势、信息技术优势,着力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坚持错位经营、差异发展、特色服务乡村建设,有效避免金融服务的同质化竞争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城商行开展乡村建设金融服务的参与性、补充性功能作用和效应,高质量推进城商行自身经营效益与支持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建设同步共赢,为可持续、高质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 

——客户群体定位 

客户群体定位是:未来五年,城商行应在遵循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参与性作用、补充性功能的重要前提条件下,主要依托地方城市建设优势,紧扣乡村市场主流方向,立足三大领域(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围绕三大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扶贫金融),全力服务大三农(涉及农村领域的大设施、大项目、大市场、大客户)、新三农(涉及农业农村的新主体、新要素、新经济、新业态)、特色三农(涉及农村领域的特色农业 特色企业 特色产品 特色资源), 重点支持四大类客户群体对象(一是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重专大户、贩运大户、电商大户、家庭农场等在内的新型经营主体,二是包括农村饮水、用电、燃气、乡村道路、厕所革命、垃圾处理等在内的基础设施项目,三是包括小学校、幼儿园、医疗卫生、养老院等在内的公益事业建设,四是适量、适度的农村小额扶贫贷款农户,从而为城市金融在乡村建设中进一步地发挥参与性补充性功能作用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对象与客户群体)。具体设计就是避开“六大金融”同业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重点方向、目标市场选择、客户群体定位、主要服务对象、主要服务领域、主要服务产业、主要服务产品等方面的侧重点,立足错位经营,坚持差异发展,突出特色品牌,重点对“六大金融”同业机构在支持乡村建设金融服务中没有涉及的领域、行业、产业、产品、客户群体对象进行选择性的优先支持;重点对“六大金融”同业机构在乡村服务战略中暂时做得不强的、做得不好的、做得不优的、做得不足的领域、行业、产业、产品、客户群体对象的进行参与性补充性的大力支持;重点对符合三农市场需求、乡村建设需要,并且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金融资源优势,更加适合城商行自身实际情况、经营特点、发展属性、运行规律的乡村客户群体进行探索性的有效支持。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使城商行有效避免农村金融服务同质化、真正实现乡村建设金融服务差异化、重点突出三农金融服务特色化的客户群体战略定位,确保城市金融资源优势充分有效配置在乡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而真正发挥城商行金融服务在乡村建设中的参与性、补充性功能作用效应。 

——主要目标定位 

主要目标定位是: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城商行支持乡村振兴、服务三家建设有明显成效,并在以下八个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是城市金融服务下沉乡、涉及乡村振兴和三农建设领域的贷款额度占比保持 10%以上,并逐年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二是贷款保持每年增长,“三农”贷款、农村绿色发展贷款、农户小额信贷客户群体每年保持 5%以上的增长速度; 三是积极探索城商行定点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新模式,每家城商行的区县分支机构网点应在自己所辖区域内选择一个贫困村作为定点帮扶对象,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为城市金融支持服务乡村建设提供实践经验与参考借鉴;四是小额扶贫贷款实现突破发展,适当地涉足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市场,每家城商行在区县的分支机构网点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自己所辖区域内选择10~20 户建卡贫困户作为城市金融支持农户脱贫试点,探索城市金融通过发放小额贷款,助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新经验;五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先进信息技术工具,加快发展线上金融业务,在乡村领域更大范围内开展城市金融服务,进一步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提升乡村金融业务市场质效;六是扩大农村理财业务覆盖面、有效培植农村理财客户群体,帮助农民增加财富收入,力争使城商行的农村理财业务占比提高到 40%以上; 七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贷款实现零售的突破,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新型城镇化建设贷款在城市金融有所涉足、实现零的突破; 八是通过实践支持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建设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安全区域建设,使城商行乡村建设贷款不良率控制在 2%以下。 

——转型发展定位 

转型发展定位是: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通过实践错位经营策略和差异化、特色化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战略定位,使城市金融资源充分有效配置在乡村振兴、三农建设领域,推动城商行自身经营转型、发展转型、服务转型,为自身转型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实现由过去只穿“皮鞋”转向现在或者未来的既穿“皮鞋”、又穿“草鞋”的转变,不断实现城市金融下乡村、填补农村金融短板,最终形成以城市金融为主体、以农村金融为补充的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深度对接、有效配置、相互融入、合理流动,城市金融服务带动乡村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服务的新格局。      





上一篇: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层次
下一篇:70年来央行货币政策演变及创新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