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中支: 稳步打通县域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者:李 萍 中国人民银行博州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工会主任(副行级),李新 中国人民银行博州中心支行办公室副主任 日期:2019-12-31 11:11:32

导读

近年来,通过推进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博州逐步建立了惠民利民的支付体系,以惠农支付服务点、农村电商服务点融合发展为抓手,大力开展农村融合服务点建设,实现了金融基础设施“村村通”。


正文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博州中支(以下简称“博州中支”)通过实施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农户金融服务创新、产业链非现金支付、“互联网+”金融知识宣传等四大示范项目,推动农村(县域)普惠金融综合试点向纵深发展,稳步提升普惠金融对辖区弱势产业、弱势群体发展的渗透力和推动力。


多方联动,靶向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

拓宽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博州中支将货币信贷政策与科技管理部门的融资支持政策配合联动,协同推广科技金融产品创新。金桑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精河县乌兰旦达盖沙漠种植2万多亩蛋白桑生态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蛋白桑种植加工基地。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原有3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无法满足需求,一方面企业缺少土地、房产、设备等抵押物;另一方面企业拥有沙地灌木桑裸根苗栽植器等12项专利。为此,博州中支联合监管部门召开了专利质押贷款推介会,安排专人与博州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乌市代办处联系,推动精河县信用社率先打破传统融资瓶颈,发放了全疆首例专利权质押贷款780万元,并办理了专利权质押登记证书。目前,博州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4亿多元。

以“几家抬”思路探索普惠信贷新模式。金融、财政精准发挥合力,财政为融资担保公司追加7000万资本金、设立2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以此为基础,博州中支牵头组织起草了《博州金融保险财政联动支持养殖业发展实施办法(试行)》,建立了金融支持、自愿申请、保险保证、财政扶持“四位一体”贷款保证保险机制,带动地方法人机构投放养殖业贷款1.35亿元。开展“州长+行长”银企实地对接调研,组织“一区三园”专项银企对接活动,为27家企业量身推介“助保贷”“速贷通”“政银保担”“银政通”等20余项信贷产品,并建立贷款投放监测制度,跟踪签约企业信贷资金到位情况。截至2019年8月末,博州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18.3%,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2个百分点;博州法人机构各类贷款平均收息率同比下降约30个基点。


多维推动,聚焦农户金融服务创新

针对农户居住分散、位置偏远,借助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

一是推进金融基础设施“村村通”。自2012年博州在农村地区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以来,目前,全州已建立了304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打通了支付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为满足农牧民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博州中支积极推动银行机构升级助农取款服务点功能,将温泉县“艾比湖万福来商店”等26个助农取款点,打造成为“现金支取、余额查询、货币兑换、金融知识宣传、采集金融服务需求信息”“五位一体”综合助农服务站,使得农牧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

三是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推行“金融E动柜员机”,满足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前往银行柜台办理相关业务,以及部分有临时、紧急性金融服务需求的特殊客户,2018年辖区内金融机构累计上门服务200余次。自助设备上线“刷脸取款”新功能,实现了不带银行卡、不带身份证等介质,只需“刷脸”就可以进行现金取款业务。

针对农户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推进融资模式创新。

一是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新模式。通过建立交易流转平台、推进风险缓释机制建设、优化贷款管理流程等举措,引导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合理确定授信金额及期限,形成了“合作社+农户”整村农地贷、“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方协议+公证”“土地流转合同+农户联保”等融资模式。截至2019年6月末,博州农地抵押贷款余额4.8亿元,同比增长11.6%。

二是创新“电商+”金融服务助推扶贫攻坚。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精河县为抓手,推出了“电商+渠道”“电商+信贷”等金融服务,助力企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兴业、创业,2018年精河县48户电商扶贫试点户全部脱贫,人均增收8000元,相关经验被《金融时报》报道。

三是创新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举办了金融扶贫成果展示暨创新评选活动,将优秀参评项目在全州推广。引导金融机构形成了“扶贫小额信贷+”“金融+扶贫车间”“信贷+产业扶贫”等多种模式,截至2019年6月末,已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26.4亿元,惠及贫困户2.3万人次。


标杆带动,建设农业产业链非现金支付示范区

构建四方联动的工作机制。

为做到精准施策,博州中支及时深入基层,摸底调查金融基础设施、种植结构、涉农企业经营等信息,摸清产业链各环节非现金支付需求,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引导和支付工具配置+金融机构负责推广和布防+核心企业收购、销售等环节使用+种植农户了解、信任”的四方联动机制,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种植户等四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层层传导带动的金融工作格局。

构建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任务指标体系。

明确4家承办金融机构,以企业开户为依据,采取“划片包干”将任务分解,推动金融机构指导、培训企业应用非现金支付工具,推进新型非现金支付工具与产业链企业需求相融合。精河县信用社向6家棉花收购企业推广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网上结算平台,通过增加外接刷卡器,直接读取棉农借记卡信息,自动向棉农发送转账短信,增强棉农资金安全感,目前该平台累计交易8477笔,交易金额3.67亿。

构建特色农业非现金支付链条。

注重发挥核心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将非现金支付贯穿产业链的上下游。龙头企业金沙山果业有限公司业务往来31家公司以及800多红提、枸杞种植户。农行博尔塔拉兵团支行通过为金沙山果业安装5部POS机、1台转账电话,带动了种植户开通手机银行300多户、安装企业网银31家,2018年红提葡萄、枸杞等收购非现金交易金额就达到1.7亿元。


创新撬动,探索“互联网+”金融知识宣传模式

运用新媒体,让金融知识宣传拥有“+”速度。

借助互联网举办普及金融知识文艺作品大赛,新颖的艺术形式更具感染力,10个文艺作品点击量突破28万次,投票8万多次。畅通网上答题互动新渠道,先后组织了支付结算、反洗钱、消保等6次微信有奖竞答,累计答题6万多人次。依托手机移动端,制作了9份图文并茂、适合网络传播的H5宣传海报。整合了金融机构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等平台,累计推送信息100多条,覆盖8多万人。突出少民族特色,自导自演了《信用重如山》(蒙语)、《访惠聚 金融知识雨润万家》等微电影,通过在互联网站、微信朋友群、户外大屏等各类媒体播放,让金融知识宣传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创建宣传阵地,推进金融知识宣传常态化。

借助“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6个村(队)建立了特色鲜明的普惠金融宣传示范点。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112个营业网点建立公众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区。协调博州公安在72个便民警务站设置了金融知识宣传角。联合辖内金融机构在博乐市逸夫小学、锦绣小学相继签订“金融教育基地”建设协议,进一步推进广大中小学生普及金融知识,探索建立“金融知识进校园、课堂、课程”机制。组建了“白天鹅”“草原轻骑”等哈萨克语、蒙语宣传队伍,以社区“金融知识大讲堂”、农牧区“普惠金融巡回宣讲活动”“千场电影”送金融知识进乡村、金融知识“边境行”等形式,与各族群众“面对面”进行宣,切实提高了金融知识宣传的普及面。

近年来,通过推进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博州逐步建立了惠民利民的支付体系,以惠农支付服务点、农村电商服务点融合发展为抓手,大力开展农村融合服务点建设,实现了金融基础设施“村村通”。推进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建设,运用场景位于新疆前列,实现“足不出村存取款、指尖银行进农家”,带动银行卡使用更加频繁。截至2019年8月末,银行卡人均持卡量为4.82张,同比增长7.35%;银行卡人均消费交易28.48笔,同比增长160.12%。信用体系建设进步明显,信用档案建档率维持高位,小微企业和农户分别达98.1%、93.5%。

2020年是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博州中支将继续发挥普惠金融发展牵头引领作用,引导辖区金融机构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下沉服务重心、丰富服务主体、扩大服务覆盖面,稳步打通县域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让各族群众共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上一篇:克拉玛依中支: 探索深化绿色金融“生态圈建设”
下一篇: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