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展

作者:潘文娣 林爱群 日期:2021-03-22 14:14:50

从澄迈县推进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实践来看,要紧紧抓住普惠这个根本,以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大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党的十九大后,国家一系列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已成大势所趋,金融业如何进一步发力服务“三农”成为各方焦点。如何最大限度发挥金融行业杠杆效应,撬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夯实农村地区实体经济,成为金融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聚焦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以海南省澄迈县为例,深入调研分析在全面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农村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难点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高效可持续实施。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进入关键时期,对普惠金融提出了更新要求,普惠金融领域的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征信体系完善,公共平台打造、风险分担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有效衔接亟待进一步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创新。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尚需改善

农民收入构成发生改变,农村大量青壮年到城镇打工、经商,乡村劳动力下降,直接造成农户及农业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降低。如澄迈县163个农村金融服务站兼职工作人员多为中年妇女,综合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乡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不力,应用率不高。目前,澄迈县4家涉农金融机构已接入澄迈县农户征信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农户信息收集录入以后更新和补充不及时,系统应用达不到预期,涉农金融机构应用系统对农村群体进行有效授信积极性不高、难度大; 农村贷款不良资产增加,信贷风险升高。特别是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期,农村企业面临很大的困境,对整个农村地区产生信用危机。以澄迈县为例,受疫情影响,该县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整体下降,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急剧攀升。截至2020年10月末,该县不良贷款余额达到近5年新高,不良贷款率较2020年年初上升3.0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企业不良贷款占比重较大,农村企业不良贷款占总不良贷款的76%。

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程度低,金融支持产业规模化偏弱

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大,产品质量档次不高,产品竞争力不足,未形成规模效应。如澄迈名牌农产品福山咖啡和澄迈福橙,品牌和声誉都良好,但是仅局限于狭小的福山地区生产和种植,没有辐射周边形成农业产业化规模,信贷投放效益没有达到预期。二是专业化程度低,销售理念滞后,还没有形成专业的农业产业链,导致农业贷款仍难以与产业链相结合。如澄迈山口无籽蜜柚,生产情况良好,但销售链欠佳,没有专门的营销渠道,致使山口无籽蜜柚销路尚未打开,也难以获得银行大额信贷资金支持。

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相关配套政策和机制不完善

澄迈县乡村振兴基础仍较薄弱,政府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力度不够,在乡村治理方面效率不高。如澄迈县“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作为提高农民贷款获得率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涉及5家金融机构12个乡镇,但由于该县尚无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机构,“两权”抵押转让、再流转、仲裁、诉讼等处置机制仍然空白,阻滞了“两权”抵押贷款的推进。澄迈县“两权”抵押贷款自2014年澄迈农商行发放首笔1000万元,后续6年没有再新增。而且,从总体上看,澄迈县大多数乡镇的农村信用体系、农业保险主要依托人民银行主导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对特色产业领域信贷风险的有效分担仍显不足。

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难,金融产品针对性不强

普惠金融旨在为更多更需要帮助的农村个体和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但受农村金融服务成本较高、收益低、风险大等因素影响,创新产品虽多,但农户获得贷款仍不易,难以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如2019~2020年澄迈全县自主创新信贷产品多达14种,但新开发产品贷款总量占比不足3%,创新产品因服务范围和领域相对狭窄,较难形成“拳头”产品。如澄迈县农商行及邮储银行开办的联保贷款模式,联保人员中只要存在一个人贷款不还,另外的联保户也不愿偿还贷款,贷款风险难以避免;而且普惠金融资源分布呈现不平衡状态,向经济基础较发达的区域集中,偏远及贫困山区的金融资源明显偏少。

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近两年,澄迈县政府大力推动普惠金融,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补贴方案,但受惠的条件及力度仍不足。普惠金融受众广泛,需要更加长期有效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在政府引导和财政补贴上仍不足,仍缺乏从税收、激励和风险补偿等全方位深层次的普惠支持体系。


普惠金融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从澄迈县推进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实践来看,要紧紧抓住普惠这个根本,以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大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不断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农村地区的最后一公里。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方针,聚焦方向和重点

一是围绕产业兴旺,不断深化农村产业金融服务体系,通过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主体,带动特色农业、乡村电商、旅游等澄迈县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围绕生态宜居,对乡村基础建设以及环保项目加大支持力度,通过为澄迈特色农村、美丽新农村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持续推动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奠定基础。三是围绕生活富裕,做好乡村、农村金融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户的信贷力度,引导农民创业致富,提高乡村内生产动力;另一方面助推县政府对乡村医疗、教育、养老等产业发展,积极拓展惠农业务等新兴涉农业务,不断提升乡村民生金融服务质量。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基层支行继续牵头定期进行金融知识宣传,充分利用好农村金融服务站功能,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信贷政策及宣传最新的金融产品,用良好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足发展;提高普惠型贷款不良率容忍度,完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降低各类金融事件的违约风险,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继续在全县开展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活动,引导有需求的个人和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

密切政银关系,强化机制建设及政策扶持

推动政府完善产权制度,保证产权交易通畅,使农户和农村地区企业所拥有的土地和房屋等财产可以有效转化为金融机构所接受的抵押品,着力推进县域“两权”抵押和林权抵押贷款开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源的杠杆拉动作用。通过政府增加财政贴息资金、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形式,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在风险可控范围内的前提下推动澄迈县担保公司启动;利用金融杠杆效应,促进银行与政府合作频率,为乡村撬动更多的银行资金投入,同时利用保险等专业金融工具,为乡村经济发展“护航”,推动“政+银+保”合作模式,一定程度上转移和化解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政银保协同打造合作共赢的普惠金融生态圈。

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传统金融机构普惠动力不足,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向“互联网+”方向加快转型,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契机,金融机构积极运用自身科技、网络、人才等优势,推动科技金融与传统金融产品的融合,深入探索金融科技运用,设计操作简单、交易便捷的数字金融产品服务,实现金融产品数字化、消费网络化、交易信息化,精准对接“三农”需求,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增强农村普惠金融的包容性。 









(潘文娣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林爱群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澄迈县支行)








上一篇:锡林郭勒盟支付环境现状及发展建议
下一篇:如何推进县域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