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及趋势分析

作者:中国东方资产研究院课题组 日期:2021-03-22 14:03:26

国内不良资产供给的增加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其中,各机构间将依托自身优势开展错位竞争。


近年来银行业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2017至2020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其中2020年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超3万亿元。展望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内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中国银行业仍将持续大力推进不良资产处置。本文在回顾2020年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多方位研判金融不良资产市场发展趋势和行业未来方向。


金融不良资产概况

不良资产行业政策环境概览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责主业得到进一步明确。2020年8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妥善应对疫情冲击更好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化解处置风险功能作用的通知》,出台多项政策举措,鼓励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注主责主业,充分发挥AMC化解处置金融和实体企业风险的功能作用。

标准化债权认定规则出台,同业借款确定为非标债权。202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按照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等标准化债权认定标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银行的同业借款被认定为非标准化债权。

区域性不良处置协调机制和制度不断完善。2020年9月,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实施《关于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通知》(京银保监发〔2020〕415号),要求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完善组织机构、做实资产分类、依法合规处置、强化风险管控、完善激励约束五个方面开展不良资产处置工作,进一步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前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20年6月,四川省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金融机构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若干措施》(川金发〔2020〕19号),提出10条具体举措,助力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

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持续完善。2020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债券违约处置应充分发挥受托管理人和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在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核心作用,丰富市场化债券违约处置方式,针对发行人恶意逃废债、债券募集文件薄弱等问题要加大债券市场统一执法力度。

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到期债务转让。2019年12月,监管部门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权人将到期债务转让给金融资产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普遍存在规模总量庞大、资产负债期限严重错配、融资过度依赖、经营收入无法覆盖到期债务等问题。

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业务加速推进。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将进入快速推进、实质进展的新阶段。


银行类金融机构整体情况 

经营状况有所好转,资产规模稳中有升。2020年三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平稳发展,银行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截至2020年8月末,国内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25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尽管较5月12%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总体仍维持在2018年以来的较高水平。

不良处置积极性提升。为缓释不良风险,三季度银行业处置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20年9月末,社会融资总量中贷款核销累计规模高达7644亿元,同比增速达18%。据银保监会统计,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同比增长3414亿元,增幅近25%。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总体情况

信托行业基本情况

资产风险率持续攀升,金融及工商企业领域违约集中暴露。2020年1~9月,信托违约金额共计约1348.88亿元,其中,三季度共有93只信托产品违约,涉及金额390.53亿元,占1~9月违约总量的29%。

基金行业基本情况

行业规模小幅扩张。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公募基金共有7497只,规模达17.80万亿元,较二季度末环比增长5.28%;私募基金共有89784只,规模达15.02万亿,较二季度末环比增长4.72%。

证券行业基本情况

资管规模收缩趋势放缓。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管理产品数量近1.7万只,资产管理规模10.26万亿元,同比下降18.11%,环比下降1.9%,其规模下滑速度逐渐出现放缓之势。

保险行业基本情况

行业规模延续增长态势。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披露,2020年前三季度,31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及10家保险私募基金管理人共登记(注册)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276只,同比增加58.62%,合计登记(注册)规模5828.45亿元,同比增加50.67%。

区域不良资产市场情况

1. 华东地区市场基本情况

2020年三季度,华东地区金融不良资产一级市场整体供给有所减少,不良资产市场竞争加剧,不良资产包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其中,江浙地区三季度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持续推出不良资产包,资产包的体量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进一步增加,城市商业银行三季度亦有持续推包的计划,但规模小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2020年三季度银行不良资产包的平均本金折扣率较2019年同期上涨近10个百分点。江浙地区金融不良资产一级市场一直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市场投资主体相对比较理性,恶性竞争情况较少,在金融不良资产收购方面市场份额分布较为均衡。不良资产二级市场不良资产热度较高,投资主体众多,各有其自身优势,对不良资产市场参与度较高。

2. 华北地区市场基本情况

华北地区各区域金融不良资产市场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北京地区商业银行的不良率相对较低,不良资产处置的迫切性不强。天津市三季度经济复苏仍然较为缓慢,由于受到大型国有企业破产重整、债务违约情况不断发生、国企混改项目较多、整体推进速度较慢等因素影响,不良资产处置难度有所增加; 河北地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包数量和不良债权金额均有较为明显的增加,城市商业银行目前经营状况不稳定,资产质量风险较高,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处置意愿不强。河北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收购资产包时表现较为激进,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河北地区银行不良资产包的价格,总体上资产包价格较为平稳; 山东省受疫情因素影响当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进度较2019年放缓,不良资产市场整体处置环境出现一定分化,同一地区不良资产价值的市场认可度也出现分化。不良资产市场一级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银行对不良资产转让价格预期居高不下,资产包价格也因之水涨船高,与二级市场处置价格形成鲜明反差。

3. 华中地区市场基本情况

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华中地区不良资产一级市场上半年资产处置计划明显受阻,整体上推出的资产包数量及金额较2019年同期均呈下降趋势,三季度以来华中地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持续增大,风险进一步暴露,批量转让的需求有所提升。从2020年三季度情况来看,不良资产市场的发展相对比较平稳,市场活跃度依然不高,不良资产包成交价格整体有所回落。一级市场供需双方的主要矛盾来自对资产包价格的差异化判断,价格仍然是影响资产包供给和成交的决定性因素。华中地区整体司法环境有所改善,但与沿海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4. 东北地区市场基本情况

东北地区受区域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的影响,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余额和不良率呈现“双高”状态,但目前不良资产一级市场的供给量和成交量整体并不理想,2020年三季度金融不良资产交易市场总体上仍然呈现不活跃的状态。东北地区的不良资产整体质量较低,不良资产一级市场竞争激烈,不良资产的价格不够合理且流动性较差。2020年三季度银行对于资产包打包处置的计划性仍然不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打包处置意愿较低,中小银行由于对损失接受能力薄弱,其市场试探性组包较多,对资产包尽职调查和投标流程的管控能力普遍不强。

5. 西南地区市场基本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对西南地区生产型实体企业的经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银行贷款质量下滑风险较大,但受益于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相关扶持政策,2020年三季度西南地区一级市场不良贷款的供给尚无明显增加。西南地区金融不良资产一级市场供给主要来自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中小银行虽然处置不良的愿望强烈,但受利润、拨备、内部考核的限制,基本无法承受大规模批量转让造成的经营大幅亏损,因此推包规模很小。西南地区不良资产公开市场的交易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部分地方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多采取自行清收、债务重组等方式处置不良,部分二级市场投资主体积极寻求通道介入一级市场,促使不良资产一级市场竞争有加剧的趋势。2020年三季度,西南地区银行不良资产包价格稳中有降,但是仍然处于相对高位。

6. 西北地区市场基本情况

西北地区不良资产市场规模总体较小,金融不良资产供给方同样主要来源于银行资产包。2020年三季度受疫情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推包意愿偏弱,西北地区银行资产包有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资产质量差、债权金额小的特点。西北地区不良资产一级市场竞争逐渐趋于理性,2020年三季度买方市场整体估值较为理性,收购成本较往年出现下降趋势,不良资产一级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一般,同业竞争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状态。西北地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与当地政府联系密切,在获取信息、整合当地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西北地区不良资产二级市场交易、投资不够活跃,处置服务商较少,暂未形成较为完整、专业和活跃的不良资产处置链,专业化程度相对偏低,对资产包价格较为敏感。

7. 华南地区市场基本情况

2020年,华南地区金融不良资产供给数量、规模出现大幅下降。华南地区不良资产市场供给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截至2020年三季度,华南地区金融机构未大规模推出不良资产包,不良资产一级市场供需缺口很大,资产包价格和2019年同期相比出现明显上涨,其中珠三角地区不良资产一级市场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地方资产公司背靠地方政府支持,特别是在与地市级政府的合作中,更容易获得与资产处置等相关的各类信息。受经济整体环境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良资产二级市场社会投资者观望情绪渐浓,投资意愿较前有所降低。


金融不良资产市场供需情况

金融不良资产招标情况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进度大幅放缓,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二、三季度金融机构加速处置不良资产,三季度不良资产招标金额保持平稳。2020年三季度,华东、华北地区金融不良资产招标规模较大,华中、西北及西南地区各省金融不良资产招标分布较为平均。西北、华南地区金融不良资产招标金额增幅较大,华东、华北地区增幅略高,东北、华中、西南地区招标规模有所缩减。

从银行不良资产包招标主体来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金融不良资产主要招标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招标金额环比增幅较大,其他金融机构招标金额环比均有所减少,其中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招标金额降幅较大。单户金融不良资产招标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单户金融不良资产推出主体多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有部分招标主体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外资银行等。

金融不良资产成交价格变化情况

前三季度金融不良资产成交价格先降后升,三季度金融不良资产成交价格较二季度稳中有升,整体本金折扣率约为38.5%,较二季度提升5.7%。三季度,华南地区成交价格水平最高,平均本金折扣率约57.6%,华中地区成交价格水平最低,平均本金折扣率约25.8%。三季度,上海、陕西、广东地区的金融不良资产成交价格水平最高;天津、四川、湖北金融不良资产成交价格水平最低。

三季度,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转让不良资产价格水平涨幅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涨幅较小。农村商业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转让不良资产价格水平较高,平均本金折扣率均超过40%。

金融不良资产网络拍卖交易情况

近年来网络拍卖发展迅速,自2014年网络拍卖兴起以来,2019年金融不良资产网络拍卖挂拍金额已达到2500亿元。华东地区金融不良资产网拍交易最活跃,华南、西南地区次之。东北、西北和华东地区增长较快,华中、华北和西南地区增长较慢,华南地区挂拍金额有所缩减。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金融不良资产网络拍卖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其他参与主体也较为丰富。债权、房产、土地是金融不良资产网络拍卖的主要资产种类。债权资产成交率稳定居高,房产、土地资产成交率出现下滑。


不良资产市场趋势分析

国内金融风险的持续暴露给不良资产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行业面临的问题也因疫情而放大,不良资产市场和各参与主体面临较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大不良”经营格局下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各类风险不断暴露的背景下,金融不良资产来源多元化,“大不良”经营格局逐渐形成。截至2020年8月末,全国银行业境内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较2020年年初增加5041亿元,不良贷款率2.14%,较2020年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信托等非银金融资产风险暴露加速,AMC正面临开展不良资产业务的战略机遇期。但考虑目前国内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和结构转型调整的叠加阶段,资产估值去泡沫,AMC业务盈利面临挑战,不良资产行业单纯依靠经济增长获取差价红利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对依靠价值挖掘和价值重估提升盈利水平的需求进一步提升。

局部区域价格反弹或将成为不良资产市场新特征

2020年受疫情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处置计划受到干扰,金融不良资产一级市场批量转让的资产包数量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虽然资产价格进一步回落,资产处置面临较大难度,但资产包的价格并未延续之前逐步下探的趋势,资产包价格在不良资产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其他主要地区的资产包价格则保持了相对平稳。

经济回升有望提升不良资产交易活跃度

根据金融不良资产一级市场的相关统计数据,2020年三季度债权市场的招标规模有所下降,但成交规模保持上升,与2019年同期相比略微下降,随着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压力加大,债权市场成交规模有望扩大。根据金融不良资产一级市场统计的相关数据,2020年三季度债权市场的招标规模已逐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可见疫情对债权交易的负面冲击已经显著减弱。后期随着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加大,不良资产市场成交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高处置需求或将驱动处置进程显著加快

2020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复杂严峻,疫情影响下企业经营状况变差,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需求增强。逆周期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风险暴露。但政策影响仅能阶段性延缓风险爆发,预计不良资产供给增长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特征。

不良资产供给结构进一步分化

从结构上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供给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走低,不良贷款出现向中小商业银行聚集的明显态势。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也在持续暴露。随着风险资产规模的增加以及行业整体信托资产规模的压降,信托资产风险率持续提升。从资管机构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企业经营,资管产品底层资产发生局部风险暴露的可能性提高,尤其是弱资质企业风险暴露概率显著增大。

个贷不良资产供给将持续增加

2020年6月4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拟放开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的转让试点,银行处置个贷不良的渠道得到拓宽,预计未来个贷不良资产的供给将持续增加。

参与主体增多使行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加

目前,国内不良资产供给的增加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参与其中,竞争格局已经发生显著变化,竞争程度显著提升。随着第五家全国性AMC—— 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银河资产”)获批成立,我国不良资产市场已扩展为“5+2+N”的多元化竞争格局。但总体来看,由于不良资产业务对专业化经营能力的要求显著提升,短期内新增机构进入的影响不会太大,各机构之间仍将依托自身优势开展错位竞争。

疫情影响下不良资产处置难度进一步加大

2020年上半年以来,不良资产清收、重组等交易活动受疫情影响较大,资产交易市场较为低迷。虽然不良资产供应增加有利于AMC开展不良资产收购,但市场交易不活跃、投资机构谨慎参与、对处置收益的预期不高等因素使得盘活存量资产面临较大的挑战。四季度国内可能仍将面临疫情反复的风险,市场整体转暖仍需时间催化,在上述多重因素影响下,不良资产处置难度进一步加大。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逐渐多元化,疫情影响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疫情期间,AMC通过举行多种形式的线上推介会,加大不良资产推介力度,缩短处置周期、提升处置效率。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AMC将会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此外,2020年以来,包括扩大不良资产转让范围(提出试点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个贷不良批量转让)、扩大AIC业务(准许通过债转股业务参与不良资产处置)、扩大不良贷款ABS试点范围和规模等政策开始实施,也将推动不良资产处置方式进一步丰富。


(作者单位为中国东方资产研究院。课题组组长:董裕平,课题组副组长:吴庆、刘亚楠,课题组成员: 吕鑫、曹东坡、王育森、宋宇、朱珠、石琦、毕一博、郑步高、李红阳)








上一篇:构建专业化综合性金融消费者 投诉处理机制
下一篇: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 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当代金融家 2022年9月 总第207期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党建与业务工作坚持六个“双融合”
如何在“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之...
古埃及的重量单位和钱币流通——外国...
美元清算体系下 金融制裁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疫情下的交易场景与吸存策略
新形势下金融反腐与廉洁风险管理
浅析绿色贷款及绿色贷款统计制度
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金融影响与应对
人行菏泽中支: 创新“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