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银行贯彻新发展理念 打造赋能生态新纪元(上)

作者:赵志宏 日期:2021-03-09 10:21:10


导读

结合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加快向“生态银行”转型,并作为整合生态资源的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助推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为《生态银行(BANK THE WORLD)贯彻新发展理念  打造赋能生态新纪元 》一文的上半部分。


正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增强金融普惠性,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结合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加快向“生态银行”转型,整合生态资源服务生态用户,泛化银行的中介属性,向生态合作伙伴输出银行能力;集合生态资源,向生态合作伙伴、生态用户(客户的客户)提供金融或非金融综合服务;作为整合生态资源的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助推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洞察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发挥商业银行禀赋优势扬长补短

2020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转型发展任务,商业银行整体经营稳健,资产质量稳定。在下一个五年,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方向,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美好生活,如何更全面地制定商业银行战略发展规划,如何把商业银行的骨骼、心力、禀赋、动能、持续性与肌体有机协调融合,需要商业银行充分洞察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充分汲取行业标杆的先进经验,发挥商业银行的禀赋优势,加快实现“扬长补短”。

新时期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是业务模式和转型。近年来,虽然一些商业银行制定了较为清晰的发展愿景,但银行转型决心不足,执行力不够,缺乏对具体路径模式深入思考,与实体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有一定背离。例如,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很多银行热衷于房地产业务,“垒大户”思维严重,产生了严重的路径依赖,客户经理营销能力退化,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银行丧失了转型发展先机。

二是客户数量和质量。尽管很多商业银行在推进科技赋能,积极与互联网开展平台合作,但银行的客户基础还不稳固,流量和潜在用户如何能有效转化成客户,是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线上,互联网平台的冲击,正在从小额高频消费市场的长尾客户蔓延至银行最为关注的高净值客户;在线下,部分网点职员不愿意去做商户、私行、代销、信用卡、普惠等一系列耗时耗力的拓客业务。

三是产品类别和体系。目前,除国有大型银行和部分头部股份制银行,多数中小银行的产品不丰富、谱系未建立,综合解决方案尚未形成竞争力和市场影响,未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内在和外延需求。尽管一些银行做出了一些产品服务创新尝试,但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仍不足,产品谱系不够完善,综合化服务的合力并未形成。

四是外部渠道和内部协调机制。尽管银行持续加强线上线下渠道建设,但有效渠道触角仍不足,整体线上线下结合、渠道灵活转换、一致化体验能力有待提升。例如,银行系App普遍客户体验不佳,逐渐落后于互联网机构、落后于时代。同时,很多银行内部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协调配合能力仍不足。目前,部分先进银行推动的项目组考核机制,其目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竖井式”部门窠臼。

新时代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机遇

商业银行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抓“十四五”时期的转型机遇,在持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推动自身业务结构优化升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一是紧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围绕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优化完善国内产业链集群,供应链金融有望迎来新突破。在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更加注重国内的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的内循环,解决部分产业对外依赖度过高的痛点,推动生产、流动、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高效运行,城市群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将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汇集点。同时,围绕部分公共物品领域有效需求相对不足、资产价格相对较高的困境,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提升等方面,银行有发挥自身资金、授信、服务、技术等能力的广阔空间。

二是挖掘城镇化建设和城市更新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不断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商业银行在优化政府平台业务方面,可以进一步强化城市更新与金融服务对接,针对城市更新整体项目的前期规划、单元划定、前期服务、权益收购、供地、开发等全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建立,银行需要将有限的资源更好、更有效利用,考虑都市圈城市群定位和总行战略区域因素,与白名单企业探索共建生态的维度和模式。

三是互联网平台“降杠杆”,消费金融需求溢出。消费需求大幅上升,推动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随着“十四五”时期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性消费需求稳步提升,消费的全面升级将带来巨大的金融需求。加之,监管部门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强监管和“去杠杆”,诸多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将面临重大调整,金融市场秩序将回归持牌经营、专业协作轨道,部分消费金融需求将向商业银行回流。特别是在教育、养老、旅游、文化等服务性消费金融领域,具备科技赋能生态能力的商业银行市场占比将步入提升态势。

四是新业态发展持续加速为银行提供“蓝海”市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下,“十四五”时期市场会出现加速出清,部分夕阳产业将继续被淘汰,大量代表未来生活的新行业和新业态将迎来快速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将引导全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等快速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不断涌现。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出现为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更多突破空间,拓宽了共建生态的合作机会;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带来的要素需求也会为商业银行增加更多的客户资源,成为银行新的利润拓展点。

五是金融与科技的相互赋能将迎来新机遇。“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卡脖子”环节投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商业银行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上将具备更加充足的能力,科技金融、投贷联动等业务将同步迎来重大突破,企业对商业银行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将持续上升。同时,随着下一代IT科技能力和开发模式在商业银行的广泛应用,全面强化银行的数字分析和应用能力,提供根据客户需求整合无缝的客户体验,建立数字化营销能力。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认真汲取标杆的力量

在洞悉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打破固有思维,俯下身子向各行业的标杆企业学习。“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对标杆的学习应当是认真、反复、深入、活学活用、落于实践。总结各领域标杆企业的创业、发展、转型经验,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强的战略意识和执行战略的决心。成功的企业往往对战略有着清晰的目标定位、战略解码、战略执行、战略校准,并形成了完整闭环。在进行竞争者分析的时候,也充分立足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战略落地执行。

二是核心价值定位清晰:向一切优秀者学习。很多行业领先企业都强调,要围绕目标客户,在成就客户的过程中成就自己,合力执行,赢得市场,打造生态共赢的局面。例如,华为有一句非常朴实的话,“华为就是在耕耘这片黑土地,使得生态伙伴能够种庄稼”。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与场景生态伙伴的很多实践。例如在银行场景,利用华为云和相关技术,华为建立了开放实验室为银行测试验证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华为有庞大的线下团队,协助银行进行成熟解决方案的培训、推广、浸润;华为设有与产业相结合的合作载体,如信创、鲲鹏等生态联合创新中心。

三是对流程、精益和企业级敏捷的不懈追求。头部的科技企业往往对企业级架构的追求是极致的。有的企业布局了万名工作人员在全球知名大学密切跟踪科技前沿和创意创新,发掘其中亮点加以孵化。与银行相比,头部科技企业流程体系的外洽和开放生态能力很强,业务架构和流程较为清晰,更加注重执行力和企业级敏捷的贯彻。

四是人才管理和激励约束的鲜明色彩。成功的企业往往对员工有很好的培训,对人才有良好的呵护。企业家就像一位总架构师那样去设计流程,使得专才和通才可以相互转化,激发团队潜能;组织数据,为人才流转搭建平台;选择算法,使得敏捷组织在算力算法的支持下发扬光大。基于此,对银行而言,也要加强人力的激励约束,不断为人才提供晋升的动力。例如,创设企业贡献奖、敏捷项目奖、创意创新奖等奖励机制;加快建立人才池,为需要锻炼提升、调整角色的员工提供通道。

打造生态银行“Bank the world”,减少路径依赖,推进银企共建生态的全新实践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创造是一种遭遇的结果,文明总是在异常困难、而非异常优越的环境中降生。挑战越大,刺激越大。”在“十四五”规划伊始,银行要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新发展格局,“谋定而后动,拓路而可控”,突破业务发展的“舒适区”,减少路径依赖,强化金融科技和创新驱动,严格推进战略落地执行,推进银企共建生态的全新实践,把对公业务往广度上做、往深度上做、往精度上做。例如,笔者在与某多元化经营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研讨共建生态时,曾讨论一句话:“股权是时间的朋友,杠杆是时间的敌人。”这是说,依靠高杠杆的传统地产商业模式无法行稳致远,且在监管当局加紧压缩监控房地产授信额度的局面下,如欲与此类企业集团持续加强合作,不宜走“房开贷+企业存款+个人按揭”老路,而应推进银企共建生态的全新实践,在业务模式创新上加快突破。  

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迭代,目前,国内很多大型企业集团并非单一主营业务,而是往往在多个行业领域中拥有生态,包括城市更新、康养、旅游、教育、体育等。基于此,银行可与这些企业集团在共建生态层面开展相互赋能,在优势创新领域实现突破,形成双方合作成果的扩增效应。对银行而言,产品以组合的形式一揽子打包供应给核心企业,在满足核心企业深度需求的同时,通过业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化与战略伙伴开展生态层面的深度合作,向“客户的客户、客户的合作伙伴”提供财资管家服务。

银行应主动联通生态,与生态用户交互,借助金融服务及科技赋能实现覆盖生态下的共生共赢,智联互通,“Bank the world”,帮助银行客户构建生态系统 ,意在通过场景、圈链、产业、生态提供客户旅程最佳体验的同时,也会促进银行低风险资产占用、高科技能力支撑的战略转型,更必然提升银企双方资本市场估值。

    在生态层面,一是银行可以将“白条”类产品嵌入企业集团的文娱体育、长租公寓等场景,以受托支付的形式为客户生态的C端客户提供bank as a service服务。二是可以将小微企业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植入企业集团的物业、办公地产等场景,附加金融属性,助力客户提供服务体验。三是可以通过与企业集团的物业对接,运用联邦学习等加密计算方式进行双方数据库对撞,在合规的前提下将物业数据引入银行客户分层模型进行计算,推进资产端和负债端交叉营销。四是通过交易银行产品圈和“租赁+”(one plus)银租联动在内的B端属性业务合作。

    在业务层面,近年来,一些企业集团正在推进客户营销画像体系,一些有流量输出的产品陆续面世。银行可以与其合作引流,将其基于营销画像筛选出的优质客户引进来,银行再做二次分层,提供营销画像到资产(风控)画像的映射能力,和生态场景下客户质量的分层能力,可降低获客成本,流量的质量相对于互联网平台CTR获客也更有保障。

    在技术层面,利用银行在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基于引入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等在银行业务中得到验证的前沿技术,以及先进的大数据智能应用技术向企业集团做技术输出。在当前阶段,如果企业集团应用银行的技术体系,后期无论是引流合作还是生态合作,数据的来源和可用性就更有保障。另外这种技术层面的输出也可以形成辐射效应,提升企业集团和银行的品牌价值。依托银行建立中心化的模型仓库,积极探索模型开发经验在生态合作伙伴之间的高效迁移。充分利用零售端已取得的模型开发成果,如客户关联关系图谱等先进技术,创新性地移植到小微和对公业务场景中。

在数据利用层面,通过分布式商业模式,以及“数据不动模型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联邦学习技术,银行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存储于企业集团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联邦学习建模。二是在其数据中心算力和工具支持不够的情形下,将数据存储于可靠的第三方加密云端。这样做,一方面建立企业集团前置风控子模型,融合场景生态评分、白名单和其他风控维度,进行企业集团生态客户信用风险评分,实现企业集团内部客户画像分级、金融场景转换、强化生态黏性;另一方面,对接银行风控主模型,进行反欺诈评分、信用风险评分和贷后评分,推出银行个人和小微企业线上信贷产品。

2020年出版的《联邦学习》《分布式商业模式》《未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等著作,预示了未来分布式商业模式,阐述了“Bank everywhere”“Bank the world”的生态银行先进理念,真正实现银行能力溢出和赋能“使能”阶段。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银行“现代财资管家”的内涵和外延也要不断拓展,向“客户的客户”C端,以及“客户的合作伙伴”小B端渗透,穿行于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穿透集团内母子公司、穿越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提供生态式金融服务,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现代财资管家服务。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所供职机构意见)






上一篇:数字银行建设的要义
下一篇:数字化转型助力建设有温度的智慧金融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