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托管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及路径探讨

作者:蒋松云 日期:2021-01-18 14:36:05

  导读  

作为直接服务资本市场、保障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参与者,托管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托管银行的发展路径出发,探讨了托管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并给出了具体的转型路径。


  正文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方兴未艾。数字化、信息化趋势下,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给金融业带来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托管银行迫切需要数字化转型。本文从托管银行的发展路径出发,参考国际托管银行的经验,结合国内社会环境和托管业务的行业特点,探讨托管银行数字化转型历程,并给出了具体的转型路径。

  数字化转型是托管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托管银行天然具有数字化发展基因。

托管行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托管业务数字化发展的转型史。当1868年英国海外和殖民地政府信托诞生之时,托管银行尚可以通过保管箱和纸质账簿办理业务。时至当下,托管银行日常的清算交收、核算估值等,已经完全无法离开数字化系统。很难想象没有了数字化系统,托管银行如何办理证券交易、如何计算基金净值。数字化系统在承担托管营运功能的同时,也产出信息,托管银行利用这些信息开发出绩效分析、融资融券等增值服务。随着托管业务的发展,托管银行积累了海量交易、资金、证券、客户等信息。借助数字化技术,托管银行走了一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纯保管到全链条服务、从手工到智能化的发展之路。

其次,托管数据价值巨大。

托管银行一方面连接投资者,一方面对接资管机构、交易结算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托管银行服务品种越来越多,托管银行已经成为资管生态圈的核心枢纽。通过托管服务,以及与全市场基础设施和金融监管部门的交互,托管银行积累了覆盖整个资管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海量数据。例如,中国工商银行超过16万亿元的托管资产中,就包括100家基金公司、126家保险公司、以及信托、券商、境外资管机构等近1000家核心客户的数据;包括14类资管产品近3万个组合的交易、持仓、估值收益数据;包括每年30多万笔银行间结算数据;包括近1.5万亿元的定期存款数据;包括境内上海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境外美国纽约交易所、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等全球70余个市场的证券数据;包括客户行为、网上银行记录等各类数据。

最后,数字化转型是国内托管银行应对市场开放的必然选择。

一是科技是推动业务创新、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比如,美国道富银行通过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从零售银行转型为全球托管银行巨头,2018年超越纽约梅隆银行成为全球第一托管银行。今天的道富银行每年科技投入更占其上年全部收入的10%以上,2018年达到13.24亿美元。其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018年总收入的119.82亿美元中,仅有57亿美元来自传统托管服务。再如,国际资管机构贝莱德借助“阿拉丁系统”,成为主动投资管理领域的佼佼者。阿拉丁系统的核心是利用交易、投资品等各类数据,预测资产价格趋势,为主动投资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同时,系统本身也给贝莱德带来了巨大盈利,其2018年年报显示,科技服务收入已达到公司总收入的6%,且年收入增长率高达19%。

二是数字化转型是国内托管银行应对竞争的必然选择。截至2018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已达到145.76万亿元。虽然托管业务体量巨大,但提供的服务还是以清算、估值等传统服务为主,多数银行仅具备一套业务营运系统,缺少专业化的信息加工和分析工具。随着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加速,要更好应对国际国内竞争需求,数字化转型是国内托管银行的必然选择。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托管银行可以重塑业务流程,全面升级系统,优化服务方式和内容,打造核心竞争力。


  托管银行数字化转型有助资管行业健康发展  

在中国,托管机制首先于1997年在公募基金中引入。实践证明,托管银行在保障基金财产安全、独立以及保障投资人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养老金、券商理财、信托等各类资管产品开始引入托管机制。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托管机制对于构建社会诚信机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直接服务资本市场、保障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参与者,托管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实施数字化转型,有助托管银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托管银行实施数字化转型有利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随着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日益加深,机构、产品和资金均呈现跨境流通加速的特征;同时,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建立完善,资管产品和投资机制也更加复杂。在此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有利托管银行实施穿透监管,防范市场风险;有助托管银行与外资管理人和境外市场机构的系统对接,增强履职能力;有助打破国际托管银行在境外市场的垄断地位,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和国内资产安全。

二是托管银行实施数字化转型有利保障投资者权益、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资产管理行业近年接连发生的债务违约、财务报表造假等事件,是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体现。托管银行面向资管全领域,通过托管服务串联起投资者、受托人、管理人、监管部门等各参与方,是信息集中交互的枢纽。托管银行实施数字化转型,有利增强在信息收集、传递和监督中的能力,有助消除市场各参与方之间信息不对称,保障资管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资产管理活动中的共同受托人,托管银行对托管资产的安全和投资者权益也负有责任。监管法律法规中防范管理人道德风险和约束管理人投资行为的要求,贯穿于托管银行开展托管服务的全过程。托管银行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了业务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数据整合和处理能力以及风险发现和防控能力。


  托管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其一,确立数字化转型方向。

提升营运能力:传统托管服务仅具备相对标准的业务流程,系统处理的自动化、托管服务的智能化和用户体验的极致化成为客户和托管银行共同的痛点。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提升营运能力,达到提高服务质量、释放人力的目的。

强化风险管理:资本市场发生的风险事件客观上要求投资风险防范关口前移,从事中和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防范,通过对投资行为、关联方关系、负面舆情等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前进行风险预警。同时,通过操作风险监控、工作量分布分析、客户交易行为特征分析等,在托管业务全流程强化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驱动服务创新:类似互联网公司的“千人千面”服务,托管银行也要在客户投资的不同阶段、客户发展的不同时期提供不同服务,利用数字化信息构建托管生态圈,将信息流和资金流融合到客户的业务发展过程。驱动服务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终极方向。

其二,围绕数字化发展设计系统架构。

全面梳理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梳理包括内部业务的处理流程、管理流程,与外部机构的协同流程,以及与外部客户的交互流程。

重构系统层次和架构:新的系统架构既要保证现有业务的正常营运,也要能适应数字化业务的开展。可以客户为中心,确定营运管理、客服管理、风控管理三大平台;以数据运营为核心,形成专业数据管理平台。

其三,有序推动系统建设。

数字化转型的系统建设应有序、稳步推进。数据的分类、清洗,数据词典的确定,多维数据库的建立,是托管数据展现和应用的基础。对数据的正确处理,是托管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数据集成:以业务场景为导向,逐步梳理清楚数据类型,分步纳入系统。

数据治理:通过数据清洗保证数据质量,形成全业务链条的数据词典,实现有效治理。① 数据清洗:对纳入系统的数据分步进行加工,制定数据标准,保证不同来源的数据口径统一、信息准确。② 形成完整数据词典:制定标准的数据指标,形成全行统一的数据词典,保证前、中、后台及外部客户使用口径一致。

数据加工: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支持跨场景分析、面向不同对象使用的多维数据库。

数据展现:从便利使用和后续加工的角度出发,提供多种输出方式,包括静态报表、事件订阅等。

数据应用:借助多维数据库提供的模型、分析、计算、展现等能力,提供绩效分析、风险分析等各类服务。

其四,构建数字化转型长效保障机制。

确保科技投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包括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增加专业开发人员。同时,开发模式也需要更新升级,从“需求到开发”的线性模式转换成“业务+开发”的融合团队模式。

明确职责分工:围绕数据使用的全流程,研究、设计新业务模式下的职责分工和操作流程,明确数据采集、清洗、数据、日常维护等数据管理职责。

其五,通过数据驱动实施业务创新。

一方面,通过数据挖掘,开发个性化数据应用、提供可视化数据工具;另一方面,采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新数据,为优化数据系统功能和数据分析提供新的“能源”,不断进行业务创新。 






(作者为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






上一篇:推动建设ESG市场 有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银行数智化转型中风险中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