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影响下保险资金运用的挑战及应对

作者:周延礼 日期:2020-09-10 10:04:24

20200914151305.png

  导读  

2018年中美贸易博弈以来,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国将矛盾转向中国,造成了复杂的外部环境。严峻的经济金融环境下,资产负债如何匹配是当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中短期利率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对资产配置的时点选择、灵活性要求更高。


  正文  

2020年伊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典型“黑天鹅”事件,打乱了原有社会的生活节奏和经济秩序。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全球经济短期增长的不确定性影响加大,给全球金融保险业的运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仍错综复杂


  全球疫情未见拐点,经济严重衰退带来悲观预期  

一是世界各国均采取了经济刺激政策。2020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冲击,各国普遍通过史无前例的财政货币“双宽松”经济政策刺激总需求。从货币政策方面看,美联储4个月扩表3万亿美元至7.1万亿美元,欧洲央行3个月扩表1.5万亿欧元至6.2万亿欧元。财政政策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刺激包占GDP的比重均超过10%;其中,德国比例最高35.9%,美国总额最大,达3万亿美元,占美GDP的13.9%。虽然随着经济的企稳,货币政策力度开始边际减弱,进入6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边际收缩,欧洲央行扩表速度也有所放缓,但预计宽货币、弱复苏的大环境难以发生逆转,刺激政策不会骤停,具有结构性特征的财政政策将会持续发力。

二是全球经济急剧衰退复苏之路困境重重。一方面,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长尾”特征亦将制约反弹的幅度,经济复苏仍存压力。有机构预计二季度美国GDP同比或是-10%,欧洲或是-15%,经济全面复苏仍需时间,而经济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态势则需要更长时间。美国仍处于疫情失控阶段,7月初以来,美国经济复苏节奏已有所放缓,未来美国“疫情+大选”博弈的叠加对短期政策将带来严重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随着各国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全球经济增长渐进修复可能是一个大方向,同时对全球经济,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地缘政治格局的重构造成深远影响。

三是疫情持续蔓延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IMF认为,防疫的客观需要和集体行动,关闭各国国境使产业链供应链脱离,对全球企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预计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还会延续相当长时间,不稳定和不确定风险会相应加大,全球产业链的部分断裂何时修复难有明确的时间表。就中美关系而论,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加上美国政府对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打压,带来的生产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损失不可估量。受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在中国外资企业担心受牵连,产业链外迁有加快倾向。其中,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有相当部分向东盟转移,疫情暴发后,美日等国为保障自身产业链完整和对中国供给链的依赖,呼吁在华本国企业迁出中国,产业链外迁风险加速。

四是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加剧。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政府不排除为迎合选情需要,在政治、贸易、科技等领域对中国进一步采取难以预料的手段施压,也有可能把中美贸易这块“压舱石”都要甩掉。多数机构认为,长期来看中美博弈仍有波澜,矛盾依然突出。2018年中美贸易博弈以来,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国将矛盾转向中国,由此造成了复杂的外部环境,阴雨连绵、乌霾密布。由此可见,我国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仍然非常严峻。

国内经济恢复超预期,下半年仍存不确定性

短期来看,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8%,二季度增速为3.2%,预计三、四季度能够进入正常区间,会有6%左右的增速,乐观预计全年GDP增幅会超过2%,甚至以上。从上半年看,经济整体表现出生产强、投资分化、消费缓慢恢复的特征。目前看各项经济活动向正常水平靠拢,显示出国内经济持续复苏的动力与继续增长的韧性。据IMF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0%,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2021年增速为8.2%。长期来看,外有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金融市场动荡、逆全球化潮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不利局面,内有结构性、周期性问题挑战,叠加疫情冲击,下半年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要重点解决我国经济内需自发性动力弱问题,继续加大力度鼓励消费,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外需担忧并未消除,对此恐怕也无有效的解决办法。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同比增长5.4%,乐观地看,持续外需复苏的韧性仍需观察,经济复苏后续或将平缓。但有机构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  三四季度国内GDP增速区间大致为4.5%~5.7%,仍太过悲观了些。


  常态防控形势下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进入2020年以来,保险资金机构普遍认为低利率环境下信用风险有抬升趋势,市场非标供给有限,权益市场不断分化,险资投资面临较大压力。截至2020年6月末,保险业总资产2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88%。其中,银行存款2.82万亿元,占比13.99%,较年初上升0.37个百分点;债券6.97万亿元,占比34.63%,较年初上升0.07个百分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2.68万亿元,占比13.33%,较年初上升0.18个百分点;其他类投资7.66万亿元,占比38.05%。

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

相对特殊复杂的市场环境,资产负债如何匹配是当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资金总量匹配困难。截至2020年6月末,保险业保费收入突破2.72万亿元,同比增长6.5%,保持平稳增长,加上新增保费稳步增长和非标资产集中到期,面临“资金不荒”“资产荒”的局面。但是,相对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我国金融市场可供保险资金选择的资产品种有限、层次不够丰富,市场上获得稳定收益的资产减少。二是收益成本匹配困难,投资能力要求高。一直以来,保险行业竞争激烈,保险负债端成本下降缓慢,保险销售从业人员产能较低,主打“价格牌”,高额销售费用拉高负债成本。从资产端看,公开市场上保险资金以固收为主的配置策略受利率整体下行影响,机构在非标市场优质资产上竞争拥挤,特别是对于中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来说,获取优质资产的能力具有局限性。三是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困难。保险行业久期结构差异大,总体久期拉长,寿险行业平均久期12.6年,其中万能险和分红险久期5年,长期健康险长达15年甚至终身,客观上要求资产端精耕细作。中短期利率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对资产配置的时点选择、灵活性要求更高。

权益大幅波动考验投资智慧

多家机构表示权益类资产估值合理,未来投资可适度增加权益配置,但具体配置和持有时间非常具有挑战。一是短期看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较大。权益资产在宏观经济变量、国家政策、估值水平、盈利能力、流动性、投资者情绪、海外市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价格波动较大,尽管目前政策鼓励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方面的比例逐步增加,但权益投资比例的提升也会加大资产的短期风险。二是股票结构性分化严重。高股息策略方面,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股息企业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估值并不低,长股投策略要求投资机构对该公司具备较强的掌控力,大比例持股对资金流动性形成制约。三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将带来更大挑战。IFRS 9等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将对权益投资产生较大制约,如何管理权益波动、控制回撤、防范风险面临较大挑战。

非标领域“优质资产荒”形势严峻

一是非标市场供给收紧。在当前货币政策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市场流动性供给充裕,企业对融资渠道的选择空间较大,发债和贷款融资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在非标市场的融资需求,导致非标资产的供给量不及预期,而保险资金对非标资产的配置需求旺盛,供求关系不平衡的情况日益明显,已形成资产荒的迹象。二是市场竞争激烈。与银行等业外机构竞争,保险资金由于成本较高缺乏价格竞争力;同业竞争中,中小机构竞争压力更为突出,可选择优质标的稀缺。三是诸多不确定性的制约。企业和政府契约精神缺失给非标投资带来不确定性,如要求提前还款,压低利率、展期延长等行为降低资产配置质量,打破现金流安排,给非标投资带来压力。 

低利率环境下带来的信用风险困扰

低利率环境下,部分企业信用风险上升,但企业信用利差不断压缩,保险资金配置被动信用下沉,信用风险敞口加大。投资主体上,当前保险资金投资以信用类固定收益产品为主,大部分投资品种高度依赖主体信用,无其他增信措施支撑,缺乏成熟的信息披露、技术资产和信用管理等辅助手段,在出现风险时,风险处置手段有限。投资策略上,保险机构信用策略较为粗放,信用溢价挖掘、获取能力不足。在目前的内外部复杂经济环境背景下,保险资管机构对于风险很容易形成一致性预期,普遍都会降低风险偏好,但未来信用策略能力取决于挖掘信用溢价的能力,需要深入挖掘项目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以获取信用提升。 

保险资管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压力

一是投资长期化和绩效考核短期化之间的矛盾。短期业绩考核和排名会使保险资管机构过分关注短期收益,容易出现跟风投资和增加交易频率的行为,尤其在市场下跌时更会做出短期化决策。二是偿付能力压力比过去更为突出。随着保费规模持续增加、负债结构的变化、偿付能力计算口径的调整,近年来行业偿付能力压力逐渐加大,需要引起行业和监管的重视。三是中小型和新成立的保险资管机构压力加大。中小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较高,成本收益匹配压力更大,资产端不得不提高对各类资产投资基准收益率要求,这也伴随着投资风险的提高、信用风险或者市场风险的加大,与中小保险公司较低的风险承受能力相悖,加剧了中小公司的生存困境。四是与其他资管主体竞争激烈,行业呈现资金“逆差”局面。在跨界竞争的泛资管格局下,保险资管和其他金融主体同台竞技,保险资管行业管理资金规模流出大于流入,呈现资金“逆差”局面,不利于保险资管公司长期发展。


  应聚焦“双循环”战略部署积极创新求变  

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保险业要切实贯彻落实“双循环”要求,积极应变、创新求变,努力在应对变化变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宏观形势研判和交流

一是疫情应对缺乏历史经验。本次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的程度可谓是几十年甚至是百年一遇,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剧烈下滑,缺乏成熟的应对经验。二是后续演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随着全球疫情的“震中区域”不断漂移,全球强刺激政策的后遗症甚至更深层次危机仍隐藏其中。三是内外交困加剧应对难度。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经济修复中,消费需求复苏乏力、制造业投资增长疲弱,全球产业链的部分断裂不可逆,中美关系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明显恶化等,将加剧我国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疫情冲击下的内外部宏观形势将对保险资金运用产生深刻影响,值得持续跟踪研判。

发挥行业优势,做好长资金管理者

一是发挥保险资管行业大类资产配置和长期稳健投资优势。保险资金90%的投资收益取决于大类资产配置,因而在具体投资策略上应区别公募基金、PE等其他金融主体,围绕国家战略引导,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久期优势。二是重视同业竞争与合作,走差异化第三方业务竞争道路。在大资管竞争格局下,保险资管机构面临转型和重新定位问题,保险资管机构应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以服务母公司为基础,协同各种资源,力争在特定领域形成管理优势和特色产品,逐步拓展第三方业务,形成多样化产品,打造独特管理风格。三是深化财富管理合作。随着社会财富管理需求提升,保险资管行业要积极研究养老金、居民财富管理、公益慈善资金等长期投资需求,挖掘类保险资金的管理空间。四是提升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投前加强市场研究和前瞻研判,主动识别风险前置,限制集中度;投中注意防范财务造假和关联方风险,通过技术和分散投资降低整体投资组合信用风险,妥善利用衍生产品对冲风险;投后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手段有效监测、提前应对,降低投资风险,完善风控体系。

加强资产端、负债端的匹配管理和联动

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和框架建设重点把握两方面:一方面,要明确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目标。不同机构资金规模、负债结构不同,资产负债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保险资管机构要在可承受的收益波动、风险控制的程度等基础上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决策。另一方面,加强资产、负债两端联动。负债端要重视长期负债成本把控,主动优化产品结构、产品创新,摆脱单纯的价格竞争,提升多元化保险服务水平;资产端要做针对性匹配,分账户开展资产配置,为负债端赋能;产品、精算、业务等多部门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并制定严格的规则。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注重投资安全性

在当前宏观经济低增长和金融市场高波动的背景下,未来信用风险的上升恐怕无可避免,保险资管行业要正视信用风险,提升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投前研究,要加强市场研究和前瞻研判,提升投资风险管控,把握风险管理实质性;更加主动将风险研判前置,帮助投资经理树立投资纪律,限制集中度。二是投资管理,要加强风险防控,注意防范财务造假和关联方风险,通过技术和分散投资降低整体投资组合信用风险,妥善利用衍生产品对冲风险。三是投后管理,要针对风险预判性,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手段有效识别、提前应对,降低投资风险,完善风控体系。

研究挖掘资产,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不良资产处置、困境企业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纾困、困境物业盘活等特殊机会投资,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整体回报稳定、资产安全垫较高、对抗经济周期波动等特点,与保险资金的长期特性和投资需求较为契合。建议参考设立纾困专项产品的监管经验,支持保险资金开展特殊机会资产投资,既有利于缓解疫情冲击下的企业困境,也有利于低利率、资产荒背景下保险资金拓宽投资渠道,更好发挥保险资金长期优势。





(作者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






上一篇:“双循环”格局下资产公司防控金融风险的另类投行策略
下一篇:推动保险公司依法合规加大权益投资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