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金融支持路径探索——以衡水市为例

作者:杜 娟 日期:2020-08-24 15:06:52

  导读  

农村信用体系的完善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金融系统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有助于完善这方面的内容。


  正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衡水市是农业大市,一直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能够推动衡水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可以通过何种途径参与建设过程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五方面内涵(即产业、生态、文明、乡村治理和农民收入)探究金融在这一过程中的支持路径。


  衡水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成就  

衡水于1949年设立专区,并于1952年撤销,而1962年国家为便于集中治理贫困又恢复了衡水的专区设置,衡水被定位为“扶贫专区”,11个县(市、区)中,拥有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和阜城县4个国家级贫困县和枣强县、故城县2个省级贫困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70周年的时间里,衡水市的战略地位、交通区位和发展基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040倍,人均生产总值增长572倍;尤其是在农村经济领域,1949年的农业总产值仅有1.8亿元,2018年达到377.3亿元,6个贫困县已经全部脱贫退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农村人口摆脱贫困作为前提,以促进乡村人民生活富裕作为根本目标,是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部署。2019年衡水市大力实施“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程”,以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并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摆在优先位置。2019年4月5日,衡水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将制定的《衡水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行了解释和说明;7月23日召开的第二次会议则从衡水市的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和改革创新等方面内容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和要求。

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生活富裕是根本,每一方面的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补短板导向的金融资源再配置能够切实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基层金融的视角来讨论衡水市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过程中的结合点,以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  

金融支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因素,并且,随着农村产业经济不断升级和结构的不断调整,衡水市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正在经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农”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构建将进一步完善;培育出休闲农业、旅游餐饮、民俗体验和农产品产业链等一系列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现代发展项目。截至目前,衡水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题已达到77家,年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3.8亿元;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逐渐显现,如近几年出现的一系列衔接绿色农业供给和教育服务需求的衡水特色发展模式。农村产业发展的深入、创新过程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在信贷支持方面应“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一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性和产业优势等特征,开发适合当地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持产品和模式。二是可以选择当地有带动示范效应的乡镇企业,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促进金融支农取得更大突破。

金融支持实现乡村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中长期的规划,其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应着眼于乡村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需要金融要素的投入,尤其是绿色金融的发展,涉农金融机构应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要求的内涵,引导资金对接区域内特色、可循环、绿色涉农项目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衡水市于2018年新启动建设30个以上以“三区同建”为基础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预计到2020年,该市将建立美丽宜居乡村精品村300个以上。在生态环境的治理优化方面,衡水市各县区乡村可以打破环卫保洁“政府包办”的传统习惯,探索运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思想理念,建立起由政府部分出资和监督、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市场资源自发调配的“PPP”保洁运作模式。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环境的过程中,除引导绿色农产业发展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物质基础和保障之外,乡村居民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建立更显得尤为重要。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可有效地鼓励涉农企业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结构调整,还可以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与农民的生产、生活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将环保意识内化于心。

金融支持乡村文明建设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金融对教育发展、道德建设的支持虽然并不直接与商业交易发生关联,但其本质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思想赋予乡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的发展要求,也与普惠金融社会绩效评价遵循的原则一脉相承。衡水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突破口,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建立了以挖掘国学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培育乡风民风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阵地,如滨湖新区魏家屯镇以传播民族精神建造的闾里文化古镇,如今已经形成集文化传承、游览观光、疗养度假和演艺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年接待游客达150万人次,衡水农商行通过定向发放9000万元贷款资金来助力该项目的有序发展。除此之外,农村信用体系的完善也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金融系统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有助于完善这方面的内容。

金融支持乡村治理有效

金融助力乡村“治理有效”的方式潜移默化在乡村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供给环节中。例如,金融在乡村的延伸过程中,可以通过打造“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社区金融网格化服务,并全面融入社区治理体系重构的进程中,成为未来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在创建农村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应创新评价方法,拓宽指标选取范围,除包括一些可定量化的经济指标之外,还应把党建活动、社会关系、文化水平、生态和家庭文明等定性指标纳入多维评价体系。在金融业务创新方面,农业银行衡水分行突破了传统贷款思维方式和业务流程,在信用的评定上注重村支部建设、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村两委班子工作能力等党建因素,依托党支部实现党建与金融资源的有机结合,搭建为农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新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

金融支持助力乡村人民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近几年,衡水市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农业金融产品的创新模式,针对农村特定群体开发多样化金融产品以满足农户在农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融资需求。截至2019年6月底,衡水市银行业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9.57亿元,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的精准扶贫贷款已达到2.99亿元,金融机构对支持农村贫困人口、返乡创业者、下岗再就业人员、小微企业创业群体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并在发展中陆续推出“信e贷”、政银贷、农保贷、强农贷等多种创新型金融产品,形成满足农户定制化信贷需求的服务产品体系。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日本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思路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信用“扶贫套餐”为脱贫攻坚“添能续航”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