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作者:重庆三峡银行课题组 日期:2020-08-10 12:57:01

  导读  

城商行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城商行在乡村业务上存在天然的弱质性问题,存在“脱农” “畏农” “惧贷”问题,存在体制机制问题,存在短板问题四个方面。


  正文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紧紧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升县域“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但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受限于历史原因,传统经营区域主要局限于城市,如何进入传统上不熟悉、不擅长的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把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是摆在城商行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城商行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困难  

众所周知,商业金融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对于以传统城市金融为主的城商行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城商行支持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压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城商行支持乡村业务面临天然的弱质性问题

城商行在支持服务乡村振兴中面临的首要困难主要源自“三农”本身的弱质性,具体表现在“三农”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高、风险大、盈利低。

小农经济特征导致我国农村金融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土地承包制塑造了我国的小农户经济特征,也导致农户贷款呈现小额比例高的特征,2013年农户信用贷款新增额中,小额信用贷占了40%,金额小,频率高,就形成不了规模经济,银行与农户之间发生借贷的成本相比城市要高,并得不到合理回报。

行业特征导致农业信贷风险较大。一是农业借贷受不可抗力、不可预测的自然风险影响较大,且因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而呈现随季节波动的周期性特征;二是农户不能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房产作为抵押,导致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在借贷时普遍缺乏抵押物;三是大多数农村小微企业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完整的信息披露,城商行难以了解其真实准确的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

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业务收益普遍较低。我国农业相对于工商业市场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率较低,从而导致涉农业务信贷收益率也相对较低。

——城商行支持乡村面临“脱农”“畏农”“惧贷”问题

由于城商行的发展定位主要在城市,因而忽视了乡村市场的支持服务;由于传统农区受自然灾害、技术条件和市场风险的影响,加上农业生产规模小、风险大、收益低,直接影响其还款能力和信用水平。同时农业具有生产投入大、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城商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畏农”问题;由于银行业普遍实行“谁发放、谁收回”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城商行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逃避风险,宁愿不发放贷款的“惧贷”问题,尤其是客户经理为规避放贷问责和处罚,宁愿少放或不放贷款的“惧贷”情况较为突出。

——城商行支持乡村业务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城商行发展涉农业务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

风险防控机制问题。从农村金融业务的实践看,风险管理成为农村信贷领域关键因素,银行业始终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防控问题,因而导致贷款难成为长期现象。

成本控制机制问题。在农村金融领域,除了风险防控问题,包括人力成本、信息化投资、融资成本在内的成本控制,成为制约农村金融业务市场拓展的重要因素。

激励约束机制问题。正是由于在银行业推进金融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高成本、高风险,加上各类银行面临各种不同的困难和障碍。因此,迫切需要银行业内部的正向激励和外部的财政支持机构以及宽松的金融支农环境。

产品服务机制问题。总体来看,城商行发展涉农业务普遍存在产品服务与基层农村客户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同“三农”发展、乡村振兴相适应的产品服务机构。

——城商行支持乡村业务面临天然的短板问题

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难以适应乡村金融服务要求。在规模扩张、机构增加和金融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城商行支持“三农”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并且较为突出,导致城商行专业人才储备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要求不相适应。

涉农金融基础相对薄弱,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与国有银行和农商行相比,城商行涉农金融管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管理科技含量较低,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缺乏规范化的涉农金融业务管理机制、制度体系及管理决策流程。

乡村客户认知度不高,品牌市场影响力有限。城商行的品牌优势在立足服务的城市当地普遍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在农村区域对城商行品牌的认可度相较于国有银行和农商行仍普遍较低,整体社会形象尚待进一步提升。


  城商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对策和重点  

城商行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对策思考主要包括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扶贫金融和等几个方面。

——在绿色金融上下功夫

生态环境对乡村振兴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城商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绿色资源及实际发展需求,着力打造具有丰富绿色金融内涵的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农村开展的厕所革命、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城商行要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为这些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尤其是在重大项目开展过程中,城商行不仅应为其提供融资方案规划、排污权质押贷款、发行绿色债券等金融服务,还应提供引入社会资本、PPP模式、培养优秀人才等非金融服务。

高效整合绿色产业链。现阶段的乡村绿色产业主体仍然为小、散、多,因而城商行应助力其做好产业链整合工作。例如,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就需要打造涵盖衣、食、住、行、游等一系列服务的具有乡村特色的绿色产业链。城商行要大力支持绿色农业项目开发与循环,助推实现由农业加工、仓储服务等二、三产业带动一产发展,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农村产业体系,有效融合各大产业,实现共同发展。

强化信贷政策绿色导向。构建绿色信贷管理体系,做好项目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以及贷后监测评估工作,尤其是项目的开展是否会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调查工作。采用扶控并济的信贷政策,为乡村绿色信贷提供有效助力。

借助科技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科技是发展绿色金融、创设绿色产业、实现绿色目标都不可或缺的核心助力。在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的过程中,城商行一定要正确认知科技的重要性,挖掘科技金融市场的优势,积累一批高新技术客户,实施科技带动绿色的策略,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在普惠金融上出成果

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城商行相比于大银行,其地缘条件好、机动灵活、产业特色化、服务多样化、决策链条短等优势较为突出并且明显,因而要充分发挥和运用好这些突出优势,持续拓宽支持范围、延伸服务领域,使得更多的乡村居民都可享受优质的城市行金融服务。

拓宽基础服务范畴。城商行要科学应用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助农取款点等渠道形态,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的惠及领域,实现农村与城镇可享受相同金融服务的目标。

拓宽融资服务范畴。在现有的组织架构基础上,实施科学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确保涉农贷款余额处于不断增长状态,且普惠性涉农贷款应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更高,缩小城乡信贷规模及增速差距。大多数乡村客户融资失败原因都是抵押物缺乏,对于仍主要保持传统信贷风控模式下的城商行来说,更是如此。城商行的财政贴息、政策担保等政策的应用,应结合农村的土地制、集体产品制改革,引入更多创新产品,不断拓宽抵押物范畴,提升乡村客户融资成功率。

拓宽信用服务范畴。定期开展金融知识免费培训活动,强化乡村客户的信用意识,引入更多提升信用的手段,为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提供有效助力服务。

——在扶贫金融上用实劲

创新精准信贷投向。一方面是应当结合当地政策及资金导向,弥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足,大力支持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是为当地的重点项目、特色产业、优势资源提供金融支持帮助,提升信贷资金使用效益。

创新精准金融服务。创新效率高、决策链短等大银行不具有的优势,城商行应充分发挥自身长处,持续创新金融产品,结合各地区、各类型客户各阶段的需求,在确保融资成本可算的基础上,为其制定相宜的金融服务产品。

创新精准业务模式。人缘地缘优势也属于城商行较为显著的优势之一,因而应借助优势积极开展模式创新,精准投放贷款资金、大力提升金融支持水平。城商行应深入乡村,了解各企业、各特色产业、各贫困户的实际状况,提升信贷资金的投放精准度。做好各乡村贫困户的建档工作,建档应细致到一户一档,确保资金投放到最具意义的项目、最需要的人。对于贫困户,为其提供的扶持不应仅限于资金上的,还应为其提供思想、技能等方面的扶志、扶智支持,努力实现“拔穷根”目标。

——在金融创新上见实效

产品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载体、展现企业文化的窗口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利器。因此,精准研发“三农”特色产品,坚持务实创新,确保金融产品与“三农”市场有效对接是城商行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

探索构建“三农”产品专业化组织推广体系。城商行总行牵头探索构建“三农”产品专业化组织推广体系,包括建立“三农”产品研发组织体系,统筹规划全行“三农”产品创新研发工作,牵头创新全行“三农”通用类产品,指导各县域分支机构研发区域性“三农”特色产品,制定全行“三农”产品创新规划指引,优化完善“三农”产品创新管理,对产品准入、产品运营、产品推广、产品销售与跟踪、产品后评价与退出等全生命周期进行规范。

充分结合“三农”特点实现产品精准创新。“三农”产业和“三农”客户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多样性、差异性特征,在开展“三农”金融创新工作中,城商行要充分结合“三农”业务特点实现产品精准创新。一是根据农户特点和融资需求,分类精准创新农户类信贷产品,积极创新研发农户专属信贷产品,探索设立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农民消费升级和改革民生的特色产品线。二是紧扣法人客户特点,分类精准研发“三农”法人信贷产品,着力推动设立支持县域城镇化、支持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支持农村幸福产业和民生工程的产品线,有效满足“三农”领域各类法人客户的多元化、差异化融资需求。三是在做好“三农”法人、农户分类产品创新的同时,着力在农村产权改革和特色农业、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创新研发精准度高、接地气、适用性强的信贷产品。

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金融产品的差异互补。除了尽可能满足“三农”贷款需求外,城商行还要重务实、接地气,善于不断创新,确保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一是实现产品差异化,做到人无我有。二是突出产品特色化。三是坚持服务效能化。      




(本文为重庆市金融学会2019年度招标课题文章“城商行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差异化战略定位与主要路径”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组长王良平为重庆三峡银行行长;课题组其他成员姚姜军、王钟枢、张磊、王蘅、余永、岳传刚单位为重庆三峡银行)






上一篇:商业银行:疫情下的交易场景与吸存策略
下一篇:再融资新规下银行理财定增投资思考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