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 赋能“新型”金融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作者:王 哲 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日期:2020-03-24 15:36:01

20200326114251.png


  导读  

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时,也要审慎评估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深刻变革和新的风险,积极寻找契合其技术特点的应用场景,逐步从交易频度低、交易金额小的零散金融业务场景向核心金融领域延伸,让区块链技术切实解决金融行业痛点与难点。


  正文  

2016年12月,我国正式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明确提及支持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内容。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金融业都是新科技应用的关键力量,积极探索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以打造开放共享、价值共赢的金融产业新生态为发力方向,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质量。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天然相吸”

区块链:互联网上的“信任机器”

区块链技术以密码学、分布式存储和共识机制为底层技术支撑,呈现脱媒介、防篡改及易追溯等基本特征。商业交易以诚实和透明作为双方或多方互信的基石,区块链技术具备的种种特性,助推其成为互联网上的“信任机器”。

当前,国际上普遍对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采取积极行动,美国、日本、欧盟及俄罗斯均在加强数字货币监管并加大相关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美国于2015年1月正式批准成立比特币交易所,并于同年6月发布数字货币公司监管框架。日本于2016年5月正式批准通过了数字货币监管法案并成立了区块链行业组织——区块链合作联盟(BCCC)。欧盟央行于2016年4月计划对区块链和分类账簿技术与支付、证券托管以及抵押等银行业务的相关性进行评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块链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探索与政策标准制定。截至2019年12月,国家层面共计出台40余个区块链相关指导政策,内容涉及食品安全、贸易、交通、政务管理等方面。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6年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明确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技术路径、标准化路线图和标准框架体系。2017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又相继发布《区块链参考架构》,确立区块链基础性标准以指导行业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也编制发布了我国首个可信区块链标准。此外,我国区块链相关联盟纷纷建立,有ChinaLedger、金链盟、CBRA等近20余个区块链联盟,有力助推了区块链技术长期发展。

金融业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探索

从全球区块链技术应用来看,金融领域是较早试水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行业之一。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是基于信任的合作,在信用风险大、资金运用效率低、支付处理成本高等金融领域难题上,将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区块链+金融”拥有着较其他行业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想象空间。

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2015年至今,全球有超过100家银行进行区块链应用探索。国际上,花旗银行联合纳斯达克于2017年共同推出了整合的区块链支付解决方案;摩根大通于2018年底基于区块链开发了银行间信息网络,吸引全球75家银行参与其中。在我国,工、农、中、建四大行纷纷试水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也在对金融领域进行区块链布局。总体来说,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具有以下应用优势。

一是助力金融交易提质增效,降低风险与成本。

“区块链+金融”可以塑造高效、低成本的金融交易模式。在跨境支付、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及征信等场景中,区块链技术能融合相关数据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简化验证、对账、审批与清算等交易流程。通过点对点交易模式,可以大幅降低人工、跨机构、跨系统信息传输中的错误发生率;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可以自动确认并执行双方交易结果,有力提升金融交易结算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区块链技术可解决消费金融业务面临的欺诈风险防控难题,大幅降低金融风险成本,延缓行业分化速度,甚至改变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轨迹。

二是重构金融信用机制,提升信息安全优势。

“区块链+金融”能进一步夯实金融领域的信用机制,这是区块链应用在金融领域的显著优势。区块链技术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在保证链上信息的安全和唯一的同时,通过分布式记账存储,保证了各主体间账本的安全、透明与一致,切实降低各参与方的信息不对称,各交易主体可直接进行可信任的价值交换,基本实现了信用创造机制的重构。同时基于技术本身的信息防篡改特性,金融交易信息一旦得以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长久地存储起来,这使相关金融交易业务具备了较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保证了金融交易安全。

三是支持金融监管工作,辅助降低各类型金融风险。

防范重大、系统性与局部性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的重要职责使命。区块链技术以其分布式记账、防篡改、高度透明的特性,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责性。相关金融交易通过链上的不同区块完成溯源,交易信息经过的每个环节、每个经手人都将被实时、准确记录,实现信息流通的精准回溯,有力提升了金融监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一定程度降低了监管工作的难度与执行成本,可以有效防范各类型金融风险的发生。


  中国银保信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银保信作为国家新型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者,成立6年来,始终围绕“服务监管、服务行业”这一目标,努力提升银行保险业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目前,已经发展形成了多点支撑的信息共享格局,先后建设了10余个行业信息共享平台。在探索应用区块链技术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构建“保险行业信息联盟链”

保险数字化浪潮中,电子保单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环保等独特优势,保险公司普遍趋于采用电子保单替代传统纸质保险合同。然而,保险消费者对电子保单的信任度却不高,担心自己手中没有纸质“保险合同”,需要赔付时保险公司拒绝赔付或者存在保险公司单方篡改电子保单保障条款的情况。从行业具体应用场景和共享共性痛点问题出发,联合行业内多家保险机构,于2018年应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了服务于整个行业的“保险行业信息联盟链”,打造了行业级电子保单存管平台。

“保险行业信息联盟链”选用Fabric为底层架构,实现了电子保单数据链上记录、电子保单数据分布式账本存储、各保险公司间隐私隔离(只可通过保单号查询本公司电子保单数据)、电子保单状态变更与记录、电子保单数据加密计算等功能。当前,我们还在致力打通消费者端服务,努力接入具有司法公信力的权威机构。通过区块链技术与电子保单托管的服务场景相结合建设的保险行业信息联盟链,兼具难篡改、信息分布存储、可追溯等技术特点,保证保单交易信息不可篡改,确凿可信,双方不可抵赖。

目前,该联盟链已接入以太保人寿、太平人寿为代表的若干家保险公司,并在持续不断接入行业公司。目前,累计上链存证数量超过了400万份,月均上链存证数据量约30万份。这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联盟链的建成进一步补充完善了行业级基础设施; 二是联盟链对关键信息进行加密,确保上链的信息仅密钥持有人或被授权人可解析,实现信息上链锁定和信息的行业级分布式存储; 三是联盟链实现链上各节点(各保险公司)相互背书,提升了信息的公信力; 四是联盟链促进了数据的流通,增进了保险消费领域的相互信任,大力促进了诚信体系建设。

区块链探索实践仍面临挑战

尽管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应用取得了蓬勃发展,仍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发展仍处于萌芽起步阶段。金融业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时,仍面临一些问题挑战。

★ 区块链技术应用存在技术性能与安全方面的瓶颈

区块链系统的实际性能在高频业务场景下很难满足业务需求;为了保证账本数据在各节点能即时同步,单个区块的数据承载能力要有所限制;直接对链上数据信息进行查询、检索效率不高,且在金融专网环境下,支撑区块链系统的网络稳定性问题有待完善解决。同时,原生区块链技术的加密算法主要以商密为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技术应用平台也尚未形成国家级、行业级风险防控保护机制。

★ 区块链技术应用与金融业现有系统进行整合难度较大

区块链技术框架与现有金融系统技术框架差异明显,在“区块链+金融”技术融合应用时,原生金融系统平滑转入的门槛较高。要实现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具体应用场景的结合,必须打破传统,对原有的金融系统技术框架和业务流程进行大量的优化和改造。

★ 区块链技术发展亟须解决隐私保护问题

区块链技术成名于比特币系统,它所倡导的交易信息公开透明是建立在账目信息匿名的基础上的,这与实际场景下金融交易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商业机构的隐私保护需求很难兼容。当区块链上存储的数据足以显示某人特征时,虽然加密技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一旦算法破解很容易形成个人隐私数据的透明公开直至泄露。解决区块链的隐私保护问题,还需要同时做好隐私权和透明度的平衡,避免助长违法犯罪。

★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需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金融是建立在信用背书之上,具有刚性标准的约束机制。金融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要符合金融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符合风险穿透的监管要求。因此,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既要坚持安全加密、分布式以及可追溯的技术特点,也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使金融交易顺畅并符合监管框架,确保金融风险总体可控。

★ 我国区块链基础研究起步晚,复合型人才匮乏

区块链在全球范围内属于新兴技术。我国在区块链底层技术研究与研发方面起步较晚,底层代码多来自国外开源社区,在核心技术能力上较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有巨大、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人才方面,我国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人才匮乏,适用于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的开发人员更为稀缺。随着国家对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要求的进一步明确与大力支持,相信相关人才队伍会逐步培养壮大。


  区块链技术赋能金融领域展望  

当前,全球范围内金融区块链技术的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应用协作等不断深入。从具体的金融业务应用场景来看,结合区块链特性、行业特点与自身工作,未来的发展着力点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是重塑跨机构支付结算业务,实现点到点交易。

现阶段,机构间交易需依靠中介机构完成交易主体间的清算事宜。每发生一笔业务都需要金融机构与消费者、金融机构与商家、金融机构与央行之间的信息衔接才可完成全部支付程序。金融机构需多次核对账目、结算清查才能保证交易过程不发生纰漏。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实现点到点快速且成本低廉的跨机构支付。具体到保险业,再保险业务结算是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利用区块链技术将再保险业务中的巨灾、溢额、临分等合约等上链,建立结算业务分布式共享账本,有助于大幅提升再保险业务结算的效率。在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进一步打通并连接各交易对手,重新定义机构间支付结算过程。

二是规范金融单证管理,实现价值传递去中介化。

目前,金融票据交易一直存在第三方角色来确保有价凭证传递安全可靠。在纸质票据交易中,交易双方的信任建立在票据的真实性基础上;在电子票据交易中,需要通过央行信息系统进行交互认证。票据的使用中也滋生了大量违规操作或客户欺诈行为。借助区块链技术,可直接实现点对点之间的价值传递,无须特定实物票据或中心系统进行控制和验证,这将大幅减少人为操作介入,违规交易将更容易被识别。具体到保险业,保险销售过程的留痕可以规范保险公司的销售行为,同时也为事后产生争议时提供依据。但一旦发生法律纠纷,留痕记录的证据力比较有限,经营机构难以自证清白,监管机构或法院也缺乏客观的判断依据和手段。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接入鉴定中心、公证处、法院、仲裁机构、监管机构等,进一步建设完善保险销售过程中音视频、合同及电子记录等数据上链与验证的行业信息联盟链,进一步规范行业保险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利益。

三是推进银保行业融合,深化金融创新。

近年来,银行保险在资本、业务等多个层面相互渗透融合,监管部门对银保合作的支持也不断加强,为银保的深入合作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小微企业融资业务为例,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是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的两大难题。通过区块链结合大数据搭建金融交易信息服务平台,作为银行、保险间信息对接和交易融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信息的真实有效、通过分布式账本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大数据技术、贷款保证保险和银行小微贷业务相结合,形成新的小微贷款运营模式。这不仅可以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同时也能提升银行贷款业务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区块链,可以进一步提高银保结算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促进流程标准化,使业务更高效。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探索过程充满挑战和机遇。唯有切实提升金融体系运行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并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符合国家金融监管和法制要求,才是金融区块链发展的根本。未来,中国银保信将携手各类金融机构,把握区块链技术发展浪潮,以数据和技术为纽带,构建完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助力我国新金融体系建设。





上一篇:联盟区块链 在市场化个人征信领域应用的探索与思考
下一篇:现代经济体系中的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