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突围路径

作者:贾润崧 王 刚 周志伟 日期:2019-11-01 11:20:10

导读资管新规及配套的银行理财细则是中小银行不能错过的政策红利。中小银行需重新思考资产管理业务在全行未来战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

未标题-12111.jpg


导读

资管新规及配套的银行理财细则是中小银行不能错过的政策红利。中小银行需重新思考资产管理业务在全行未来战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顺资产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关系,找准自身竞争优势,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禀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正文

在金融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代,中小银行由于投研能力较弱,对理财产品主动管理能力不足,理财业务或将进一步向头部机构聚集,市场集中度提高。面对严峻挑战,中小银行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地域和客户优势,在精细化客户营销和服务上多下功夫,强化战略聚焦,另一方面可与外部实力较强的资管机构合作,通过“干中学”,逐步提高自身投资研究能力。监管部门可以实施差异化监管,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申设理财子公司并进一步加强对中小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指导。


中小银行理财需实现高质量发展

伴随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人均收入逐步提高,居民理财需求也出现明显上升。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测算,2018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的规模总量为147万亿元,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167万人,稳居财富市场规模世界第二。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也持续快速上升,实现了从2007年末的5300亿元到2018年末的32.1万亿元的60倍增长。与此同时,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年龄、家庭结构、财富积累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资管新规实施后要求理财产品破除刚性兑付,客户的真实风险偏好逐步显露,居民的可投资金规模、风险承受能力、流动性要求等日趋分化,理财需求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的特征。

面对居民理财需求的新变化,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理财产品的供给能力存在较大落差。一是总体相对粗放,客户服务群体不够明晰。根据家庭收入、可支配收入、风险偏好、资产配置结构和理财习惯对目标客户群体合理区分和打造独具特色的理财产品体系的能力亟待提高。二是金融科技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发挥客户和渠道优势,将基金、保险、贵金属、外汇等多类产品与智能理财平台有效对接进而打造理财业务新优势。三是在大数据和社交网络时代,利用新技术拓展新的营销渠道不够,无法满足客户随时可得、随时可买的需求。


当前中小银行理财发展现状

监管制度陆续落地,配套规则逐步完善

2018年被誉为资管新规之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对理财产品种类、投资管理、合格投资者认定、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为新时期规范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意见,势必重塑银行理财市场。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回归资管业务本源、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理财新规,未来银行理财产品要回归净值型产品,金融机构不得对本息收益做出任何承诺,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并鼓励公众举报刚性兑付行为。显然,打破刚性兑付将促使资管业务更加规范和健康,但短期内也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给参与各方带来新的挑战,银行理财的主动管理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优势。

根据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规定,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将成为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主要载体,据统计,截至2019年8月末,共有32家银行公布理财子公司的设立计划,包括6家国有行、9家股份行、15家城商行以及2家农商行。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行的理财子公司已先后开业,另有7家获批筹建。设立理财子公司有利于银行实现理财业务专业化规范化经营,有利于强化理财业务风险隔离,符合国内外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中小银行已加入理财子公司的布局战。

中小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现状

在具备刚性兑付特征的预期收益率产品模式下,中小银行可以凭借当地网点和渠道的优势,与大型银行和其他资管机构开展“不对称竞争”,靠更高的预期收益率吸引客户。资管新规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落地后,中小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需要满足专业投资研究、系统开发、全面风险管理、估值核算、信息披露等多个维度的监管要求,原有的当地网点、渠道优势被大幅度削弱,转型发展压力陡增,不少县域小型法人银行甚至已不具备开展理财业务的能力。根据普益标准统计,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开展理财业务的区域性银行数量明显出现趋势性下降,表明行业集中度正快速提升,需有关方面加强关注。


未来中小银行理财转型挑战

一是投研能力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储备不足。

打破刚兑后,未来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理财产品的投研风控能力以及产品销售能力。未来的理财是投研、科技、服务、产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体现。资管领域人才培养是要面临的首要难题。与大行相比,中小银行投研能力整体比较薄弱。传统上,中小银行在行业信用分析积累较多,而对宏观经济及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的市场分析能力不足,对市场敏感性不强,且短期难以组建高质量的资管队伍。一线、新一线城市聚集了最多的资管专业化人才,致使在当地注册地的中小银行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近期各大理财子公司的“抢人大战”进一步加大了招人难度。

二是投资者教育难度大,合格投资者缺乏。

中小银行客户大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金融知识较匮乏,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变后,如何降低乃至消除长期以来客户的刚性兑付预期、提升客户接受度是中小银行面临的第二大挑战。中小银行需要让投资者认识到,刚性兑付被打破是一个必然趋势,并引导其确立风险意识,在投资理财时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作出理性选择,真正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科学投资。另外,资管新规对于合格投资者的自然人要求较高,要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预计中小银行所在的广大三、四线城市普遍缺乏此类合格投资者。

三是成立理财子公司难度较大,在理财业务领域或逐渐边缘化。

对多数中小银行来说,曾经的理财事业部制改革不彻底,致使成立理财子公司获批难度较大。一方面,设立理财子公司所需要的条件对中小银行而言较为严格,开办成本也不低。根据中信建投的测算,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将分别下降10.07、16.45和22.81个基点,其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将随着银行规模的变小而增加。很多中小银行理财业务规模有限,设立理财子公司后的规模效应并不明显;另一方面,理财子公司的核心是投研团队和产品净值管理能力,多数中小银行暂时不具备这些能力。但中小银行如果完全退出理财业务,客户很可能在转移理财的同时,将其他存款也一并转移,使得负债荒更加严重。随着各大银行纷纷成立理财子公司,资管行业竞争加剧,未来中小银行面临的资管业务发展环境将更加严峻。

四是有序推进“清旧”与“立新”是当前最紧迫问题。

过渡期临近是悬在理财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过去中小银行理财运营模式是,负债端通过同业负债,低成本吸纳短期同业资金,资产端配置长久期高收益率资产,赚取利差。资管新规明确提出要严格非标类资产投资,禁止资金池。在过渡期内如何有序推进存量资产退出、现有问题产品整改,在仍有老产品存续的情况下如何让投资者接纳新产品都是需要面对的课题。


下一步中小银行理财业务机遇

一是居民理财资金不断增加,理财意识不断觉醒,资管行业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贝恩数据,2018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190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9年底,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首次突破200万亿大关。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的首份《90后攒钱报告》显示,80%的90后会将结余进行理财。90后首次开始理财的平均年龄是23岁,比父辈要早10年。另外根据《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8)》,我国家庭金融资产在家庭财富中的比重仅为16.26%,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之和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超过80%。相比城镇家庭而言,农村家庭手存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这3项金融资产的占比更高。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结构配置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随着“全民理财”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于理财主动管理的诉求、对于相关服务需求都会大幅上升。

二是资管、理财新规等政策的发布,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部分中小银行的资管业务曾存在不少合规问题,新一轮资管政策红利对中小银行提质转型而言意义重大。首先,投资门槛降低,投资范围拓宽,投资期限拉长。公募理财产品不设销售起点、固定收益类和混合类产品的起投点均为1元,投资门槛大大降低;公募理财产品可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突破传统的固定收益领域,投资产品更加多样化;同时资管新规明确,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投资期限较传统产品拉长,这将大幅降低中小银行曾经的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压力。其次,新规并未对理财子公司的地域有限制,因此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可根据需要对公司的注册地和办公地灵活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摆脱异地经营的限制。

三是随着金融科技在资管行业参与度进一步深化,资管科技崛起,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中小银行带来了新机遇。

随着AI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金融科技在资管领域的渗透应用已开始扩散蔓延,并渐有提速升级之势,整个资管行业正借助技术全方位提升产品设计、投研、交易、获客、客户体验、风险管理等能力。“金融科技下半场”也为中小银行带来了弯道超车的良机。以智能投顾为例,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即可生成风险匹配的个性化资产配置方案,满足普通客户的理财需求,由于节省了专业投资顾问,收费也相对较低。中小银行可借助技术实力强大的科技公司拓展生存空间,如近期京东数字科技即向合作资管机构开放技术平台,以此促进提升资管行业整体智能化运营水平。

中小银行的突围路径及政策建议

中小银行需重新思考资产管理业务在全行未来战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起步阶段就牢固树立起合规意识和文化,理顺资产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关系,找准自身竞争优势,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禀赋和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聚焦自己擅长的理财产品。

通过持续推进战略聚焦来应对挑战、实现转型。新规及细则出台以前,银行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渠道,此后银行理财的核心竞争力应是“渠道+理财产品设计”。这要求中小银行既要强化渠道建设,精准营销,更要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和投研能力,实现自研与代销结合。但对于大多数中小银行来说,覆盖全市场的理财产品设计既不现实也没必要,要着力打造拳头产品,做某个门类的精品特色理财,以此树立市场口碑,如可以根据聚焦银行较熟悉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

二是借助外部力量加强合作。

首先,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金融科技,加强与实力强大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对内提升能力边界、对外提升客户使用体验,实现双赢、多赢。其次与信托、基金、证券、保险等资管机构在产品设计及销售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更好满足客户投资理财需求,甚至可以将理财业务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尤其是在权益类产品投资方面,与成熟的资管机构合作,逐步提高自身投研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2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在中小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过程中,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支持力度。其一,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申请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并适当加快审批节奏;其二,加强对中小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具体指导;其三,为避免出现处置风险时的风险,统筹考虑在适当时机适度延长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过渡期,使银行理财和资管产品转型行稳致远。







(贾润崧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讲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访问学者,王刚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周志伟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资管行业转型发展的“第三方助力”
下一篇: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突围、崛起与发展之道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