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合作向何处去

作者: 冯维江 日期:2017-02-06 17:29:40

金砖国家各成员自身的经济增长表现出现明显分化,如何在分化背景下还能加强和推进合作,是金砖峰会任务艰巨而关键之所在。2017年中国将接任


金砖国家各成员自身的经济增长表现出现明显分化,如何在分化背景下还能加强和推进合作,是金砖峰会任务艰巨而关键之所在。

2017年中国将接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并将在厦门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这次金砖峰会将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起成为当年中国主场外交的顶级盛事。这也是一次非常关键的峰会。

 

其一,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欧洲右翼势力得势等一系列事件,折射出保护主义、内顾倾向为表征的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波涛涌动,而金砖国家作为本轮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面临着为全球化鼓劲加油、举旗定向的艰巨任务。

 

逆全球化背后有更深层次的经济和政治肇因。正如皮凯蒂(Thomas Piketty)在2014年流行全球的《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所揭示的那样,财富集中、阶层固化已经成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的世界性现象。本轮全球化并未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甚至还成为被归咎的对象,由此埋下了反对经济全球化的伏笔。2012年,布热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在其《战略远见》一书中指出,即时沟通技术的发展和年轻人失业队伍的膨胀,推动了以前在政治上表现消极或收到压制的群体政治觉醒。这种以愤恨富人和统治者特权为特征的全球政治觉醒,“释放出了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动乱的民粹主义激情”。

 

更早时的1944年,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在《大转型》指出,从长程历史的视角来看,近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两股思潮的交替起伏下波动式地前进,一种思潮强调释放市场,另一种思潮强调保护社会。在释放市场思潮发挥主导作用的阶段,自由价值居于核心位置,强调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自由竞争,相应的制度安排围绕如何通过竞争将经济增长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展开。缺乏公平正义约束的自由平等,最终会带来社会经济秩序的危机乃至崩溃。面对公平正义与自由平等之间的紧张,人们权衡和取舍的天平开始倒向前者。人们更加担心的不再是竞争及生产的不足,而是分配和消费的不义,保护社会的思潮就会兴起,在一定时间内取代释放市场而成为显流。

 

上溯到2500年之前,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和《对话录》中已经提出了一个知识框架来说明上层建筑与经济社会基础互动产生的政治循环。这一循环开始于专制暴政,演变为寡头政治,进而转向民主制,接着陷于无政府状态,最后又会再次回到专制暴政。对此柏拉图有一个描述性的解释,当专制暴君死去或被废黜后,通常会出现一个集体领导的阶段,他命名为寡头政治。最初人们欢迎寡头政治,毕竟相对于血腥暴政而言,也算一种进步,而且通常民众一开始会认为这些政治寡头是充满爱国情怀的国家公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寡头会变得腐败起来,并逐渐丧失其威信。寡头政治的根基会因为不断增加的压力而被动摇,民主制应运而生。但这种民主,在政客们因为选举而向民众做出的利益承诺超出国家所能够承担的范围后会土崩瓦解,让社会陷于无政府状态。物资短缺,通货膨胀,各种社会不稳的迹象层出不穷。这会带来普遍的愤怒,最终出现一个短暂的政府不应期。但是,无政府状态通常不会持续太久,新的专制暴君会在混乱中崛起,凭借其残酷无情建立起新的秩序。要避免这个政治循环向混乱的无政府状态滑落,关键在于以合理的制度来让生产和分配不断满足对民众的承诺。

 

逆全球化的悲剧后果值得警惕,但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民众诉求并非没有价值。对金砖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用实践和政策证明,开放与合作的新路能够给人民带来利益和公正,由此反证逆全球化的封闭僵化排外之路走不通。

 

其二,金砖国家各成员自身的经济增长表现出现明显分化,如何在分化背景下还能加强和推进合作,也是这次金砖峰会任务艰巨而关键之所在。

 

国际金融危机之前,金砖五国的经济增长率虽然也高低不同,但各国时高时低、尚有交叉,并且总体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危机之后,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和印度尚能维持在中高速增长水平,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经济增速可能长期维持相对较低水平上。在全部成员都经历快速增长的阶段,各国的合作比较容易开展;在危机之中,各国经济增长速度都非常低,为了共度时艰、抱团取暖,也比较容易达成一致。但是,原先差不多的境况发生了分化,而分化成为一种常态,各国合作的意愿就会面临较大挑战。就像一起创业的伙伴之中一部分致富,他们不经意的意气风发可能被理解为傲慢,长此以往,致富者可能嫌弃被拖后腿,而仍陷于窘迫的伙伴则可能认为共同创业是造成分化的原因。因此,尤其需要各成员领导人具备合作的政治远见和坚定信念,以更加坦诚的互助和深度的合作来帮助在增长的长跑中一时落后者。

 

内外部情势的变化让金砖合作更显艰难,同时也彰显了这一事业的伟大。恰如习近平所言,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艰苦磨砺中可以铸就团结精神、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

为了更好地推进金砖合作,有必要对已有的合作做全面系统的反思、总结,发扬优势,革除弊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从金砖四国领导人会议开始算,金砖峰会已经开了8次,每次会后都发布了联合声明或峰会宣言。这些宣言的内容显示了金砖合作不断成熟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例如,金砖合作已经广泛涉及贸易、投资、金融、工业、农业、教育、能源、基础设施、政府治理等诸多领域。这些领域的合作规划与相关进展和成果,反映在领导人峰会的宣言之中。再如,金砖合作的深度或机制化水平也有显著提升。一方面,金砖机制自身的强度有所提升,应急储备安排投入运行,增强了全球金融安全网,金砖新开发银行顺利开张,并已经批准了首批贷款为金砖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支持,还发行了首批人民币绿色债券。另一方面,金砖机制作为整体,不仅早已共同发声对世界趋势、国际局势和主要区域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有逐渐开始以单一实体身份与其他机制开展合作的“金砖+”迹象,第8次峰会的果阿宣言称,将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组织(BIMSTEC)成员国领导人对话会,探讨拓展金砖国家同BIMSTEC成员国经贸关系和投资合作的可能。又如,金砖机制初步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全球经济治理观,这是合作机制趋于成熟的关键标志。

 

但也应当看到,金砖国家合作还有不断改进的余地。

 

首先,从宣言文本来看,不断膨胀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了金砖合作不断增长的领域丰富性,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官僚主义、繁文缛节冲淡合作主题的风险。尤其是巴西和印度主办的几次峰会,宣言文本段数相对于上年出现了大幅增长。回到2009年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办的首次峰会,联合声明只有16段,1500多字,聚焦应对危机主题,凝练而鲜明地提出了金砖国家对全球金融体系原则的主张,宣示了对重大全球问题的立场。其后,随着国内各部门越来越多地“挤入”峰会,宣言不得不包容它们的各项内容,成为向五国领导人集中展示各部门工作业绩的总结报告。

 

峰会作为5个新兴大国的年度盛会,应当聚焦当年与五国及发展中国家利益高度相关的重大事项(比如那些与金砖国家共谋发展、共御风险、共担责任三大支柱密切联系的重要议题),特别是这些重大事项中的紧迫事项。至于某地召开运动会,某地发生水灾、瘟疫,这些事情各国可以自行发去祝贺或表示慰问,没有必要5个大国一起来“凑份子”。

 

其次,从宣言的语言和职能来看,对于那些具备长期性的重大事项,峰会宣言不宜停留在“我们相信”、“我们注意到”、“我们致力于”的水平上。在这样的场合,更应该清楚表明,去年我们说了要干些什么,一年来我们干成了些什么,哪些没有完成,让五国人民失望了,请大家多海涵、多担待,未来我们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或行动来改进工作,弥补过失,完成任务,请大家监督,等等。总之,应让各国民众看了宣言,不感到这是联谊会或清谈馆。为此,宣言宁可多一些更加严肃的“罪己诏”的色彩。对民众坦诚,走群众路线,这样才可以避免被那些“大言欺世”的民粹主义领导人侵蚀民众基础。

 

最后,关于金砖合作的方向,笔者建议应以机制建设为核心,加强战略对接。

 

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加强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与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的10+3区域外汇储备库对接。目前,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规模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承诺410亿美元,拥有39.95%投票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脱钩的最大借款额度比例是30%。10+3区域外汇储备库规模为2400亿美元,中国和日本承诺出资比例最大,均为32%,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条件脱钩的最大借款额度比例也是30%。清迈倡议下还成立了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负责区域内经济监测,为10+3区域外汇储备库启动提供判断材料和经济数据支持。2016年2月AMRO正式升级为国际组织,成为国际组织后的首任主任常军红博士为中国籍。鉴此,金砖应急储备安排与10+3区域外汇储备库对接具备良好的条件,对接之后不用新增资金承诺规模就可以因为互换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对区域乃至全球金融的稳定预期。而AMRO的宏观经济监测范围也可以扩大到金砖全部成员,为金砖应急储备安排可能的启动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决策基础。2017年金砖峰会是实现这一对接一个良好的契机。

 

第二个对接是通过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来帮助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和拉美的对接。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的范围尚未涉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及拉美,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对非和对拉美已有合作倡议的对接势在必行。同时拥有非洲成员和拉美成员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促进这一对接的合适场所。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从资本规模上看比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AIIB)等要小得多,“硬实力”有所不及,但在充当新兴与发展中国家知识银行的“软力量”建构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应当仁不让。扩大职能范围后的AMRO重在宏观经济监测和政策协调,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可以致力于为“一带一路”、非洲拉美及金砖成员在投资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中微观层面国内经济政策改革及国际政策协调和对接(如印度纸币改革、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巴西的投资伙伴项目等)提供智力支持。

 

上述两个对接也分别反映了金砖国家合作在“共御风险”和“共谋发展”两大方面所可能推动的实质性进展。只要坚持开放合作的方向不动摇,逆全球化就注定是时代大潮中旋生旋灭的小浪花,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或将在更高水平的再全球化进程中扮演关键的建设性角色,厦门峰会有机会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篇:金融科技监管的国际经验、趋势与启示
下一篇:后危机时代 金融监管改革与重塑(上)

相关文章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