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中 研究货币政策

作者: 日期:2017-02-06 17:06:03

导读:在黑泽尔看来,从金融本位货币向信用本位货币的过渡,最根本的影响不仅是货币供求机制的变化,而在于货币价值的锚从具有内在价值的实


导读:在黑泽尔看来,从金融本位货币向信用本位货币的过渡,最根本的影响不仅是货币供求机制的变化,而在于货币价值的“锚”从具有内在价值的实物转向不确定的公众预期,这意味着以维护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体系将截然不同。

 
 

着中美学术、官方、商务、媒体等方面相关交流的增多,对美联储及货币政策的介绍、分析和报道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介绍、分析和报道经常是碎片化的、强调时效性的,虽然过去信息不畅时期蒙在美联储面前的“神秘面纱”在逐渐揭开,一些无稽巷谈的阴谋论也得以纲正澄清,但可供学术研究以全景地、历史性地细致观察之用的系统性文献比较稀缺。社科文献出版社近期出版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史》对美联储近百年的货币政策历史以变革为线索,按照不同的时期分二十六章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评述,时间跨度之长久、历史资料之丰富、人物言论之鲜活,在已有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史的文献中极为罕有、非常珍贵。

 

这本书的原著者罗伯特·L.黑泽尔(Robert L. Hetzel)是里士满联储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的资深经济学家和研究顾问。1975年,黑泽尔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起至今在里士满联储银行供职近40年。长期以来,他参与里士满联储银行行长参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议息会议的准备研究,经常还列席议息会议。基于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出台情况的了解,以及他本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史研究的热忱,黑泽尔于2008年在剑桥出版社首次出版了这本专著。

 

不同于常见的那些分析美联储近二三十年货币政策或是简述美联储历史的研究,黑泽尔的这部著作详尽地描述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演变历程。这本书从美联储成立前夕的世界金融格局和金本位制度谈起,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为应对国内金融危机而仓促成立的美联储,起初只是简单地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缓解金融恐慌;接下来的大萧条时期,美联储在对抗经济衰退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自身定位,并奠定今日雏形;之后的20年,美联储逐步放弃金本位、在争论中探索新的经济规律和通胀预测方法,进而逐渐形成信用本位体系下的现代中央银行理念;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危机处理中,美联储开始将稳定通胀预期明确为新的货币政策锚,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形成了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和规程。美联储百年来的货币政策发展演变史,由此完整而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贯穿变革和史实的,是黑泽尔对美联储如何在扬弃和徘徊中找到货币本位与政策目标,如何明确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如何形成控制通胀的理念、市场化的工具和明晰公开的规程,如何发现公众预期的影响并尝试与之沟通互动等问题的观察、再现和思考。我们可以看到,今日美联储货币政策所蕴含的理念、技术、制度等并非一蹴而就,当下我们看起来顺理成章、毋庸置疑的一些政策,历史上往往都经历过漫长的探索和往复。比如,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全球中央银行中享有盛名。早在美联储成立之初,《联邦储备法》就在法律层面上确定了美联储相对于政府的政策独立性。但在实际的演进和探索中,很多历史时期,美联储迫于政府、国会的压力和严峻的经济形势,其独立性都曾受到过严重挑战,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后果。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困扰美国的“滞涨”,在很大程度上便是美联储过度迎合政府,试图同时追求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而造成的恶果。

 

尽管涉及的文献、主题浩繁,但黑泽尔的观点和理论线索却极其简单、清晰。在他看来,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维护物价稳定,在金本位时期,这一目标取决于黄金供求及其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在信用本位时期,这一目标则取决于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因此,从金融本位货币向信用本位货币的过渡,最根本的影响不仅是货币供求机制的变化,而在于货币价值的“锚”从具有内在价值的实物转向不确定的公众预期,这意味着以维护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体系将截然不同。当然,在实践中,中央银行家并没能及时地认识到这样的变化,而将金本位时期的货币政策理念沿袭到新的阶段。以至于在金本位向信用本位过渡的漫长期间,货币政策非但未能很好地实现其物价稳定的目标,反而屡屡成为经济动荡的根源。在黑泽尔看来,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六七十年代的滞涨,渊薮都在于货币政策理念与货币本位演进的错位。黑泽尔认为,在信用本位体系下,货币政策最重要的职责在于以更为明确的制度来锚定公众的通胀预期,以切断相机抉择对预期的频繁干扰,以此货币政策赢得更大的空间。也正因为此,在黑泽尔看来,尽管沃尔克和格林斯潘成功地管理了公众预期,并将美国带进了长达20年的“大缓和”的繁荣时期,但二者都没有意识到建立一个更加透明和稳定的制度的重要性。在缺乏制度制约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领导的更迭与情势的变迁,仍有可能让货币政策重回旧的窠臼。就这个意义上来说,百年联储的变革仍任重道远。

 

所幸的是,作为联储体系资深的研究人员,黑泽尔的观点代表了美联储内部的主流看法。在本书付梓(2008)之后,美联储在完善“名义锚”制度方面做出了许多重大的探索。经过先后两位主席(伯南克和耶伦)的努力,美联储已经基本确立2%的通货膨胀目标,以更明确的方式来锚定信用货币的长期价值。此外,为进一步稳定公众对货币政策走向的预期,美联储在2012年还设立了沟通委员会,专门负责与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和预期管理。在伯南克(2004)看来,强化中央银行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有三方面的好处,其一,在短期内,清晰的沟通有助于经济主体预期并理解中央银行的决策,从而可以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与风险,并平滑利率变动;其二,在长期内,有关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和路径的沟通,有助于锚定公众的长期预期,特别是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其三,通过更清晰和公开的沟通,可以引导金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政策路径的预期与中央银行的规划保持一致,这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效力。以上这些变化,进一步证实了黑格尔贯穿始终的观点的正确性。这些变化,不仅仅局限于美联储,而是信用本位体系下各国中央银行演进的必然方向。

 

总的说来,黑泽尔的这部著作为我们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提供了很多新鲜的、客观的观察视角。这部著作提示我们,美联储的具体货币政策都有哪些历史的、当下的背景,可以帮我们避免生搬硬套的谬误,以及避免遗漏和忽视的风险。特别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工具创新也层出不穷,如何去评价这些创新的作用与价值,可能还需要借助于更长的历史视野,而本书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参考。借由这部译著的付梓,寄望我国货币政策研究在日益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下成果更加丰硕。






上一篇:可持续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开发性金融改革
下一篇:在生态系统时代 如何“让战略落地”

相关文章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新疆特稿】农信社“触及灵魂”的改革
解读从前,看见未来: 金融机构集团...
5G时代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变革
浅谈跨境网络赌博金融综合治理对策
商业银行业务联动营销效能提升之道—...
网络游戏行业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
古希腊的德拉克马银币——外国货币史...
古印度的重量制度和早期钱币
完善存款保险风险差别费率核定工作的...
做好金融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