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银行清算系统

作者:仇京荣 日期:2015-08-10 18:36:57

不仅咖啡店可以诞生银行清算所,梧桐树下还可以诞生证券交易所。就在咖啡店清算所诞生那个年代,1792年5月17日,纽约24个证券经纪人在华尔街一棵梧桐树下签署了梧桐树协议,它就是纽交所

 

▲其实,不仅咖啡店可以诞生银行清算所,梧桐树下还可以诞生证券交易所。1792年的“梧桐树协议”为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诞生奠基。其后,在1793年,纽约的金融交易就是在华尔街上的Tontine咖啡馆里进行。图为当时街景,飘扬着星条旗的建筑就是Tontine咖啡馆

 

不仅咖啡店可以诞生银行清算所,梧桐树下还可以诞生证券交易所。就在咖啡店清算所诞生那个年代,1792年5月17日,纽约24个证券经纪人在华尔街68号外一棵梧桐树下签署了梧桐树协议,协议规定了经纪人的“联盟与合作”规则,通过华尔街老板俱乐部会员制度交易股票和高级商品,它就是纽约交易所的前身。

 

银行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客户提供票据清算、划拨资金的服务,这些业务并不是由一家银行包办,而是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不同银行之间流动来完成,可以说清算系统是银行资金流动的通道与枢纽。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已经形成多层次支付清算体系,包括商业银行之间代收代付的资金清算、一定区域内银行之间的支付清算、连接各区域之间的全国性支付清算,以及连接全球的支付清算网络。美国的银行清算体系不仅包含上述各个层级,而且在全球银行清算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其中,Fedwire (联邦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和CHIPS(纽约清算所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是支持美元全球清算的两大主要大额支付清算系统,除完成银行间资金转账和清算外,两系统还共同维系着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诞生在咖啡店的清算所

 

银行职员:喝咖啡正差,交换票据副业

 

现代银行业的清算系统配备先进的网络系统,能够实时实现全球清算交易。然而,银行的清算交易最初并不是就这样便利。说起美国银行业的清算系统的由来,还有一段趣闻。在两百多年前,两个银行职员的偶遇擦出了债务交换的火花,成为现代银行间清算系统的雏形。那天,两个不同银行的职员在收账的路途中小憩,碰巧走进了同一家咖啡店。闲聊中,得知相互都要去对方那里取送票据,于是灵机一动,干脆在咖啡店进行交换算了,这样可以省掉去对方营业地的旅途劳顿。打那以后,喝咖啡成了他们的正差,交换票据成了副业。如此滋润的事自然吸引了其他同行,他们纷纷加入进来,于是这家咖啡店变成了不叫清算所的清算所。

 

其实,不仅咖啡店可以诞生银行清算所,梧桐树下还可以诞生证券交易所。就在咖啡店清算所诞生那个年代,1792年5月17日,纽约24个证券经纪人在华尔街68号外一棵梧桐树下签署了梧桐树协议(Buttonwood Agreement),协议规定了经纪人的“联盟与合作”规则,通过华尔街老板俱乐部会员制度交易股票和高级商品,它就是纽约交易所的前身。当然,证券交易所不是本文聊的主题,我们还是接着聊银行清算所的发展吧。

 

萨福克银行的小算盘

 

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咖啡店清算所显得过于简陋与单调。1819年,位于波士顿一家名叫萨福克的银行(Suffolk Bank)创立了复杂一点的清算系统。当然,萨福克银行的此举倒不是为了省去银行职员的劳顿之苦,它可没有那么慈悲,而是怀有一个很大的野心,即为了阻止其他的银行过多发行它们自己的票据。于是它向其他银行推销说,如果你们这些银行将存款留在萨福克银行的清算系统之内,作为回报,萨福克银行同意以票面额,也就是全额回赎以波士顿为中心的整个新英格兰六州乡间的银行票据。瞧瞧,萨福克银行多么的慷慨大度,又多么善于心计啊。

 

清算所第一案

 

如果说咖啡店票据交换场所、萨福克银行清算系统处于姗姗学步阶段的话,那么1853年10月11日62家银行在华尔街14号地下室共同创立的纽约清算所(New York Clearing House)则标志着银行清算所已经能够独立行走了。纽约清算所创立的目的是解决纽约市银行间无序的交易清算,它是1914年美联储联邦储备清算系统(Fedwire)成立之前最主要的银行间清算组织,在其之后美国其他地区的银行也相继成立了类似于纽约清算所的清算组织。

 

当今人们看待清算所,觉得理所应当,但是在一个半世纪之前,相当一部分人却不这么看,他们对清算所的合法性提出质疑,甚至有人为此提起了诉讼。被称为清算所第一案的菲乐诉帕特森案((Philler v. Paterson),起因缘于1873年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38家银行签署了一项协议,共同成立费城银行协会清算所(Clearing House Association of the Banks of Philadelphia)。清算所采用所有成员银行的代表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行结算的方法,来取代每个银行在柜台与其他各个银行所进行的个别结算。会员行出资找到了一间合适的房间,房间里摆满了桌子和一些必要的设备,这个房间就是结算地,各成员银行的代表在这里会面。协会委任一名经理主持清算所会议,每次会议结束时,每个银行应收、应付的金额被确定下来,债务银行于是向经理支付总的差额以清偿其对协会所有成员银行所欠的款项;经理则将所收到的欠款根据债权额分配给各债权银行。这种清算方式运行一段时间后,大家感到这种模式比较费时费力,作为改进措施,日常结余清算可以不通过每个个案中交易和计算现金来实现,而是根据股本的固定比例,在各银行推举的人那里存放一些钱、或者优质证券等等价物,用作偿付它们所欠的余额。被银行推举的这些人被称为“清算委员会”(clearing-house committee)。委员会将以这些款项发行适当面值的收据或者证明将取代它们所代表的现金,而这些现金留在委员会手中,当这些证明需要偿付时作为支付的担保。

 

1873年9月,会员银行之间又签署了另一份协议,为了便利银行间因日常交易所产生的结算,各成员银行授权清算委员会从会员那里获得额外的应收票据和其他证券并且存款,并以此总额发行适当比例的凭证。这些凭证由清算委员会托管,作为清算所日常结余偿付的支付手段。这种方法或是与之相似的方法已经被美国的各大城市以及其他国家的许多城市的银行所采用。

 

宾夕法尼亚州最高法院法官在上诉审中认为:没有一个法域曾判这个方法是非法的,相反,这个方法以节约了银行的时间和人力,以及它随后产生的互助和相互信任而受到欢迎,已经被公众欣然接受。据此,宾夕法尼亚州最高法院于1895年作出判决:银行以清算所协议的方式安排它们之间的日常结算没有违反法律。

 

实际上,在宾夕法尼亚州最高法院的判决之前,清算所凭证作为一种以银行资产支持的本票的形式,曾经被用做缓解暂时的货币供应紧张的一种手段。清算所证书的价值在1873年、1884年、1890年以及1893年的恐慌中得到了证明,当时的清算所履行了中央银行在货币紧张时的某些职能。

 

第一家官办清算所——联邦储备清算系统

 

清算所:枢纽与压舱石

 

清算系统不仅是资金流通枢纽,更重要的是货币信用的“压舱石”。基于此,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确定新成立的美联储应当承担改进支票清算过程的重任,特别是位于不同区域银行之间的清算。美联储先是一改之前各银行普遍不按支票面值清算的做法,要求各成员行必须按照面值清算其他银行开出的支票。正是由于这一规则,使得各银行及它们的客户不用担心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Denver)收到的1美元,第二天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Boston)是否等值于100美分;他们也不用担心,一个实体公司所在的银行是否接受一个国内银行账户开出来的支票。当然,这种对于清算体系预期的不信任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而美联储的清算系统就成为消除怀疑甚至恐慌的一件利器。

 

以面值清算为基础,美联储建立了自己的清算系统——联邦储备通信系统(Federal Reserve Communication System, 通常称为Fedwire)。Fedwire系统自1914年11月开始运行,1918年起开始通过自己专用的摩尔斯电码通信网络提供支付服务,从每周结算逐渐发展到每日结算,联邦储备银行安装了一套专供其使用的电报系统来处理资金转账。20世纪20年代,政府债券也开始用电报系统进行转让。直到70年代早期,美国国内资金、债券的转移仍然主要依赖于此电报系统。

 

1972年,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开始与其在洛杉矶的分支机构交换电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s);1978年,这一服务在所有的联邦储备银行中推广。这是一个实时支付系统,有美联储在某一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内开设准备金或清算账户的银行而运营。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一些银行团体开始建立各自的自动化电子通信系统,如今,虽然出现多种形式的电子资金支付结算方法,然而美联储始终决定着它们的发展方向。

 

1980年之前,联储成员银行使用Fedwire系统不交纳或交纳很少的费用。1980年的货币控制法案的出台,Fedwire服务收费被确定下来,并且非联储的成员银行业也允许使用该转账系统。为鼓励私营部门的竞争,法律规定Fedwire服务的收费必须反映提供此项服务的全部成本,以及因资金占用所带来的潜在成本和应有的赢利。

 

Fedwire系统由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建设、管理和运行,是一个高度集中化的系统。Fedwire系统的使用者不管是在哪一个联储开户,其大额资金支付清算都要通过纽联储的主处理中心进行,进而实现了全美支付清算规则的一致性。

 

四大功能

 

Fedwire系统由资金转移系统和簿记证券系统两部分组成,资金结算和证券交易可以同步进行,具有极高的处理效率和运行效率。也正因如此,美联储可以将美国有价证券交易(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在内)的主要环节有效置于其监管之下,在Fedwire系统平台上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国际金融市场吞吐美元基础货币,迅速扩张或收缩美元的全球市场信用。Fedwire系统有多项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四大功能:

 

※ 功能之一:资金转账

 

即根据转出方的指令,将其储备账户的余额划拨到接收方的户头上。通过Fedwire转账的资金几乎都是大额资金。

 

通过Fedwire转账的资金立即有效并立即可用,这也使Fedwire成为可使用在美国的任何资金转账,包括来自纽约清算所的CHIPS和其他支付网络的资金转账,实现最终清算的唯一网络系统。

 

Fedwire的资金转账能为用户提供有限的透支便利(capped intraday credit),它根据各商业银行的资本来匡算其最大透支额。只有出现超过透支额的支付业务时,该支付命令才处于等待或拒绝状态。如果商业银行的账户余额不足,只要支付金额在透支额度内,美联储自动提供贷款,使支付命令得以执行。Fedwire的这一措施解决了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的问题,提高了支付系统的效率,能实现及时的资金转移。

 

起初,美联储并未对成员银行的透支设定限额,而且也不收取费用,于是透支数额越来越大,到1987年,Fedwire系统平均每天的透支额就达112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数额,就连美联储这样巨大的资金池也感到难堪重负,而且这也积累着巨大的风险。此后美联储开始对个成员行设定透支限额;1991年又要求一定类型的透支提供抵押品;从1994年4月起,联邦储备银行开始对在其账户上的透支收取一定的费用,开始时年利率为24%,1996年提高到年利率60%,用以控制商业银行的日间信贷。

 

※功能之二:交易清算

 

Fedwire通过美联储12个联邦储备区、24个分行和11个专门的支付处理中心,将美国联储总部、所有的联储银行、美国财政部及其他联邦政府机构,以及1万多家商业银行、2万家金融机构连接在一起,这些机构之间的支与付交易都汇集到Fedwire系统,每日数十万笔交易指令、数百万亿交金额经过Fed wire的配比、轧差,被实时全额清算。

 

※ 功能之三:票据处理

 

支票是最常用的支付工具,每天都有数亿张支票在各银行间流动,这些票据又汇总到Fedwire的自动清算系统(ACH系统),ACH系统通过自动票据清分机,实现支票和其它纸凭证的自动阅读和清分,再进行传输和处理,整个支票支付的处理过程全电子化。现在,所有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都提供对支票的电子支付服务,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可接收电子形式的支票。图像处理和条码技术是支票电子支付系统的两大关键技术,图像处理包括获得物理支票的图像和存储其中的数据信息,然后将图像信息传送到支付机构;条码技术使支村机构能对拒付支票自动进行背书,并可识别背书,以加快退票处理。

 

※ 功能之四:证券簿记

 

Fedwire的证券簿记系统建于20世纪60年代末,它是集多种债券(包括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国际组织债券等)的发行、交易清算于一身的电子化平台,是一个实时的、交割与支付同时进行的全额贷记转账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证券交易成本,提高交割与结算效率以及安全系数。该系统每天处理的业务笔数虽然只占非现金支付总交易的1%左右,但其结算金额却占交易总金额的85%。

 

为了确保包括上述功能在内的Fedwire系统各功能的正常运转,Fedwire系统在安全控制、风险防范、电信格式、信息传递等方面都实行了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化措施,同时保持技术支持体系和安全防护体系的不断更新,使得资金清算的效率稳步提升,确保了联邦储备银行体系中大额资金清算和证券交易的安全。

 

便利还是争利

 

美联储的Fedwire系统在为参与全市的银行提供支票全市便利的同时,也堵了一些银行的生财之道。在Fedwire系统运转之前,异地提示付款一般是通过授权人将票据存入其开户行,由银行托收。而托收行又通过票据清算所或者代理行向付款行提示票据。当支票被提示后,付款人通常不是以现金偿付,而是用它们在一些储备银行中结余签发会汇款,或以一些代理行的信用偿付。这种托收过程为对方银行带来了双重利润,一重来自托收服务费或给予的信用;另一重来自流通过程,因为支票在通常的流通过程中,从收款人银行到自己的托收行之间,有很多停顿,付款银行在这段时间内(在那个年代通常需要几个星期)使用存款人的钱获得利润。而在Fedwire系统开通后,这些利润和大程度上被美联储所完结美联储的各储备银行不支付任何交易费用给付款银行,它们的先进设备极大地节省了托收支票所需要的时间,以致付款行能够用于贷款的余额极大地削减。由于储备银行在托收时不需要交易费用,所以地方银行的大多数支票都通过储备银行流通。这样的好处使得地方银行支票逐步退出原来的流通方式。地方银行为了免受损失,开始设法阻止联邦储备银行承接支票托收业务。美洲银行和信托公司率先以诉讼方式挑战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American Bank & Trust Co. v.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官司一直打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原告主张,应当发出禁令,因为联邦储备银行通过建立交易余额,托收费储备体系会员银行或者与清算系统无联系的银行的支票是确权无效的,而且这些银行已明确地拒绝同意按照储备银行的要求以票面价值清算。

 

联邦最高法院认为,联邦储备银行是被国会授权,可以为其他储备银行、会员银行、关联非会员银行托收任何在它们各自区域内银行的支票,只要支票是按提示付款,并且事实上可以在不支付交易费的情况下托收。在这些限制内,联邦储备银行和其他任何州注册银行或联邦注册银行所有的权利一样。证据证明的事实法定了有关储备银行违法意图或者强迫的控告,联邦储备银行已经正式宣布,它愿意在提示支票时,接受付款银行签发的从其亚特兰大代理行或者其他任何有偿付能力的银行账户支付的汇票,只要汇票可以以票面价值托收。地方银行无权要求禁止合法竞争。地方银行所展示的损失,是当他人引进先进设备,或者一个更有效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时,原营业者通常所要面对的,这是法律不予救济的损害。联邦最高法院于1923年作出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1991年4月23日,意大利商业银行【现已并入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 Sanpaolo)】与华莱士史密斯信托有限公司达成一笔货币掉期交易,随后引发其纽约分行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例。对清算所的规则,包括出现失误后的补偿规则,必须熟练运用

 

猫鼠同台竞技:CHIPS 登台

 

Fedwire是美联储的清算系统,CHIPS则是纽约清算所的清算系统。CHIPS是全球最大私营的美元资金交换系统,平均每天清算和处理1.5万亿美元的美国境内和跨境支付业务。CHIPS集支付系统两个最优的类型——净额高效清算系统(Liquidity Efficiency of Netting System)和日清实时全额支付系统(Intraday Finality of 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 于一身。

 

虽然纽约清算所早于美联储的清算系统,但是由于美联储的中央银行身份,从而使其在支付系统中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占据了垄断地位。尽管纽约自身并无能力打破Fedwire的垄断,但是纽约清算所并未甘心,它们一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清算能力,于1970年建立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 CHIPS),以电子化的手段代替原来的纸质支付清算。当时采用的是联机作业方式,通过清算所的交换中心同9家银行的42台终端相连;另一方面等待时机打破美联储的垄断。

 

机会终于来临。1980年《存款机构管制放松和货币控制法案》允许私人机构提供清算服务与美联储竞争,私人机构拥有并操作的资金支付系统与美联储支付系统同时运作,出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机构之间有趣的竞争。到1982年,CHIPS的成员行一下子就发展到100家,包括纽约当地银行和美国其他地区及外国银行。1990年,美联储宣布它将减少对资金转账的参与(当然不是完全不参与)。此后,美联储在支付体系中不再具有垄断地位,但是,它仍然履行对全美各支付系统的监管职能,从此,美国的支付体系出现猫鼠开始同台竞技的局面。

 

成员与管理

 

CHIPS的成员分为两类,一类是资金参与人(funding participant),目前有24家,都是全球著名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这些资金参与人在CHIPS开设清算账户,在联邦储备银行开设结算账户,它们可以代理各非资金参与人进行清算;另一类是非资金参与人(nonfunding participant),它们不能直接利用CHIPS系统进行清算,必须通过某个或多个资金参与人作为代理行。然而非资金参与人既被资金参与人代理,同时又代理CHIPS成员之外的银行进行清算。如此,层层代理,构成了庞大复杂的国际清算网络。目前,95%的跨国美元最终清算通过CHIPS系统进行,CHIPS系统为来自全球21个国家、49家参与银行(Participants)提供美元大额实时最终清算服务,中国有7家银行为CHIPS非资金参与人,它们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

 

从1988年起,CHIPS由清算所支付公司(Clearing House Payments Company L.L.C.,CHIPCo)管理。所有CHIPS的参与人(包括资金参与人和非资金参与人)都是清算所支付公司的成员。清算所支付公司由一个10人组成的管理董事会管理,其中4人是根据清算所支付公司参与人的交易量选出,其余6人由清算所任命;日常工作由清算所支付公司CEO负责。

 

运行

 

CHIPS是一个实时的、终结性清算系统,对支付指令连续进行撮合、轧差和结算。支付指令的结算有三种方式:一是用CHIPS簿记账户上正的资金头寸进行支付,即单边轧差(netting),占总量89%;二是由反方向的支付来对冲,即双边轧差,占总量10%;三是三方参与者之间相互支付,即多边轧差。每个CHIPS参与者都有一个预先设定的起始资金头寸要求,如果参与者没有向CHIPS账户注入这笔资金,未达到初始头寸要求,则不能通过CHIPS发送或接收支付指令。

 

在CHIPS运行时间内,参与者向中心队列提交支付指令,CHIPS系统通过优化算法从中心队列中寻找将要处理的支付指令。当进行某一次结算时,优化算法将相关的支付指令从中心队列中释放出来,对支付指令做连续、实时、多边匹配轧差结算,根据结果在相关参与者余额账户上用借记/贷记方式完成对支付指令的最终结算,同时标记CHIPS记录反映资金头寸的增减变化。对于发送行账户余额不足,而尚未执行清算之支付指令,系统会自动寻找收款行给发送行的支付指令,将这些支付指令进行双边抵销演算,当指令满足清算条件时,立即执行净额抵销;若上述二参与者间的支付指令不能满足清算条件,系统将在特定时点,自动进行多边抵销演算测试,当发现符合最适演算的支付指令可以清算时,则将该等指令从队列中移出,进行多边净额抵销,借记发送行账户并贷记收款行账户。在系统关闭前,东部时间下午5:00,参与者随时可以从队列中撤出指令。

 

绝大部分支付指令会在东部时间下午5:00系统关账前完成清算,但可能有少数支付指令尚未执行。在结束营业前,CHIPS会解除前述部位上限的限制,尽可能让现存支付指令完成清算;CHIPS随即计算每位参与者现存支付指令的多边净余额,将这些多边净余额与参与者的现有部位合计,计算出每位参与者的“结账头寸”(closing position);每位参与者会收到CHIPS通知其“结账头寸”,结账头寸为负数者称为“结账头寸需缺”(closing position requirement),必须在30分钟内,透过Fed wire转入“结账头寸需缺”数额的资金到预备余额账户。当所有这些资金转入时,现存支付指令将被净额抵销且解除支付义务。东部时间下午5:15,CHIPS将参加单位的正“结账头寸”资金,透过Fed wire转回给参与者,日终时将其在CHIPS账户的金额减为零。

 

CHIPS系统参与者可以指定任何支付指令为“紧急”或“优先”,“紧急”指令的处理次序在“优先”指令之前,而“优先”指令的处理次序则在没有指定次序的支付指令之前。CHIPS系统还允许参与者通过网络追加资金(Supplemental Funding),并指定某些支付指令优先处理,立即清算。CHIPS作为具备终结性的多边净额结算系统,对多个参与者的支付指令进行匹配,然后进行实时的清算和结算。大部分指令的清算在15秒内完成,但有时银行会希望某些指令具有更高的优先级,能够立即清算。通过这项服务,银行就可以在网页上控制这一过程,根据需要更改支付指令的处理顺序。

 

在线管理工具

 

CHIPS系统为其成员提供实时的在线监督、查询和管理工具,成员银行可以随时随地获得账户头寸金额、付款状态、付款查询明细、日终余额等信息,并能删除未解付的付款指令,这些即时的管理功能有效降低了清算参与者的作业成本,并能迅速应对突发危机。

 

风险控制

 

自1990年起,CHIPS规定在一天清算结束时,若有一家或多家银行出现清偿问题,且这些银行找不到为其代理的清算银行的话则被视为倒闭,这时,由其造成的损失由其余各成员行共同承担,以确保一天清算的完成。这些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不仅控制了成员行的风险,而且也控制了整个系统的信用风险。迄今为止,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还没有未清算的交易。

 

清算所规则——各个要牢记

 

银行每日通过清算所交易系统拨调资金千万数亿,市场会出现一些指令错误,或者出现该核实的不做核实、不该放弃的却无意识地放弃等错误。因此,对清算所的规则,包括出现错误后的补偿规则,必须能够熟练运用。如果对规则不熟悉,或是粗心大意则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这方面是有案例教训的。

 

1991年4月23日,意大利商业银行【Banca Commerciale Italiana,现已并入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 Sanpaolo)】的伦敦分行(简称BAI-London)与华莱士史密斯信托有限公司(Wallace, Smith Trust Co. Ltd.)达成一笔货币掉期交易。根据协议,伦敦分行将向华莱士史密斯出售175万英镑,以换得2968262.50美元。伦敦分行同意将英镑存入华莱士史密斯在米兰银行(Midland Bank,现已并入汇丰集团)开设的账户,而华莱士史密斯同意将美元同意将美元存入米兰银行。

 

伦敦分行于上午9:06分将175万英镑存入米兰银行;华莱士史密斯随后向北方信托国际银行公司(Northern Trust 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发出指示,要求其向伦敦分行开设在意大利商业银行纽约分行(简称BAI-NY)的账户中存入2968262.50美元。北方信托通过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向纽约分行签发相同数额的支付令。该支付令于12:50:42进入纽约分行在CHIPS的户头,并于15:16:44进入伦敦分行的账户。

 

同一天,就在北方信托的支付指令已经被传送至纽约分行之后不久,华莱士史密斯电话通知北方信托,取消对伦敦分行自纽约分行账户的支付,其后又以直通电报的方式确认了这一指示。根据这一指示,北方信托电话告知纽约分行,并在17:02送去一纸用户直通电报,要求纽约分行返还2968262.50美元。电报称这笔钱原来就不是打算给贵行的。为了打消纽约分行的顾虑,该电报还承诺:考虑到贵行对本补偿条款的遵守,我们同意根据国际银行理事会的《赔偿的发布与回应指南》中包含的“赔偿补偿金与回应”(Compensation Indemnity and Response)条款对贵行作出赔偿。

 

当天17:48分,纽约分行通过美联储的Fedwire系统向北方信托返还了2968262.50美元,北方信托随即将该金额计入华莱士史密斯的账户。

 

两天以后,也就是1991年4月25日,北方信托依据国际银行理事会的规则向纽约分行提出放弃对纽约分行返还资金的赔偿保证。纽约分行在没有接触伦敦分行并取得返还资金(借记)授权的情况下,于1991年8月29日通知北方信托,称:关于贵司1991年4月23日的电传,我们再次认为你的担保已失效,因为资金在同一天通过我们在Fedwire的户头已经被返还。

 

那么,纽约分行为什么会放弃对北方信托毁约索赔请求呢?这其实是纽约分行的失误所致。纽约分行的调查部负责核实退回资金的情况,但是该部门并未去核对,而是简单地假设北方信托当天发出撤单要求是很早就已提出的,负责转账的业务部门有足够的时间通知伦敦分行,并且取得了它们关于退回资金的同意。但伦敦分行从未同意返还资金,不仅如此,在它得知资金已经被返还之后,要求纽约分行在其账户上再次计入2968262.50美元。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返还资金已经不可能了。就在北方信托撤回资金后的第二个星期,华莱士史密斯被英格兰银行暂停营业,并且开始进入破产程序,其有关高管也因高达1亿英镑的欺诈行为而被判处6年监禁。无奈,意大利商业银行及纽约分行只得在联邦地区法院起诉北方信托,一审败诉后,又上诉到联邦上诉法院。

 

上诉法院第二巡回区法庭在1998年作出的判决书中指出:假设纽约分行主张北方信托有欺诈和不当得利的事实成立的话,北方信托仍有权获得普通法主张的简易判决的支持,因为纽约分行在向北方信托退还资金的两天之后通知北方信托,认为北方信托的保证是无效的。地区法院将这一通讯视为纽约分行普通法上权利的放弃,上诉法庭同意这一观点。上诉法庭进一步指出:北方信托在其1991年4月23日17:02的电报中引用了国际银行理事会规则,要求归还资金,并表示同意根据国际银行理事会规则作出赔偿。正如纽约分行所承认的那样,国际银行理事会规则并没有令其承担向北方信托归还资金的义务。然而,国际银行理事会规则规定,如果接受北方信托赔偿要约,纽约分行应立即接触伦敦分行,获得其借记(同意归还资金)授权。如果得到借记授权,北方信托在此赔偿条款下的义务将终止,并且纽约分行将放弃索赔的权利通知北方信托。因此,正如地区法院注意到的那样,根据国际银行理事会规则的强制性规定,纽约分行应承担的义务是,在同意北方信托撤回保证之前必须联系伦敦分行。

 

针对纽约分行关于即使其向北方信托发出的通讯是权利放弃声明,声明也仅限于放弃要求北方信托的赔偿,并没有构成对其普通法权利的一般放弃的主张,上诉法庭认为,Middle East一案关于对保证的放弃范围被视为等同于保证本身的范围的判例对本案有指导意义。虽然在其他情形下,我们可能会对采用这样宽泛的规则犹豫不决,但在电子资金拨调这一特殊背景下,数以百亿计的资金每天通过几十万笔资金拨调得以流转,对这种不经商议的银行间通讯的确定性应当予以认定。据此,上诉法庭判决:维持地区法院关于纽约分行发出的通讯与北方信托作出的赔偿保证范围相同,纽约分行的通讯构成它对其在普通法下权利的整体放弃。

 

美国银行清算系统特点

 

官民并举,差异化竞争

 

美国的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发端于民间,美联储成立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形成了一种垄断。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对银行等存款机构管制的全面放松,国会通过法案要求监管机构自动放弃对银行间支付清算的垄断,美联储也一改不收费的惯例,根据服务成本、资金占用成本收取清算费用,这样就形成了官方与民间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平等的环境。当然,这种竞争并非无序竞争,而是差异化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双方还进行互补。比如,纽约清算所CHIPS成员预付金余额账户的起始资金头寸要通过纽约联邦储备银行Fedwire资金账户注入;每个营业日终了,CHIPS中央计算机系统对各参加银行当日的每笔交易进行统计,统计出各参加银行应借或应贷的净金额,并于当日下午4:30后,通过Fed wire系统将各参加银行应借或应贷的净金额通知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利用其会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账户完成清算。清算完成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通知CHIPS,CHIPS再完成轧平账务。

 

多层次银行清算系统

 

美国的银行清算系统既有全国性的,如Fedwire、CHIPS,也有区域性的。既有大额资金清算系统,也有小额资金清算系统,如自动清算所系统(Automated Clearing House,ACH),它是覆盖全美的一个电子清算系统,现有超过15000家金融机构在线清算。该系统一般处理小金额、大批量的收付款,或者定时、重复性的付款,例如退休金、养老金、保险费、薪金,以及消费者账单的支付、抵押分期付款及利息的支付、企业间贷款结算等,主要为政府机构、公司、企业、消费者提供小额支付结算服务。既有综合性的清算系统,也有行业性的清算系统,如1974年由35家地区性联社发起设立中央信用联社清算系统,为全美所有地区性信用联社提供资金结算、资金调剂、票据交换等清算服务。

 

能够支持多种支付工具的清算

 

美国非现金结算体系十分发达,信用卡、各种票据,尤其是商业支票、政府支票、旅行支票、邮政汇票、个人支票在美国流通较广。近年来,电子钱包、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话银行、电视银行、在线银行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些花样不断翻新的便利支付工具的使用,依赖于庞大、兼容、计算不断更新的银行清算体系的支撑。

 

与非银行清算系统衔接

 

美国是全球金融市场最发达、最齐全的国家,拥有各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而这些市场与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又产生了强烈的相互依赖性。美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银行清算系统,还拥有全球最发达的资本市场清算系统,还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清算中心,1992年至2002年经过10年的整合,在纽约银行法下共同组成了一个统一、特殊的银行组织DTCC(全美证券托管清算银行),从而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四大全球证券托管组织。其中的NSCC系统负责撮合和轧差,DTC系统负责托管和结算。此外,VISA和MASTER是两大国际信用卡组织,其中VISA系统是全世界最完善的电子支付网络,将全球多达10亿持卡人,与2400万个商户交易点紧密联系,而两大信用卡系统的清算银行均为位于美国纽约的摩根大通银行,同时也是自动清算所的成员,美国实际上也就成为了全球信用卡的发源地和支付清算中心。

 

自律为主、监管为辅

 

美联储作为美国银行清算体系的监管机构,每日都在监管各主要清算系统的运营数据和活动,也制定了一些监管规则,但是美国银行清算体系的平稳、持续、高效运行,更多地还是依赖于自律,各清算系统有的自行建立一套严密的规则,有的则采用行业组织的规则,如:《CHIPS 规则和管理程序》(CHIPS Rules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国际银行理事会(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Banking)的《赔偿的发布与回应指南》(Guideline For Issuing and Responding to an Indemnity);纽约清算所协会(The New York Clearing House Association)和国际银行委员会(The 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Banking,CIB)共同制定的《纽约银行业相互补偿规则》(New York Interbank Compensation Rules)等。

 

稳定性好,应对突发能力强

 

如CHIPS将4台Unisys Al5大型计算机组成两套系统,实行两套系统互为备份,每套系统又是双机互为备份。两套系统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地方,并用高速线路连接。为保证不间断的电源供应,由蓄电池储备,并以双内燃发电机系统保证。又比如,在911恐怖事件中,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被袭击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立刻停止靠近纽约的新泽西美元支付清算系统的运行,启动灾难备份系统,将美元支付清算系统从纽约新泽西切换到里士满和达拉斯。在整个切换过程中,支付清算系统没有中断服务,也没有丢失一个数据,充分显示了联储Fedwire支付清算系统高度安全、快速有效的运行能力。

 

发达的银行清算系统,支撑着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既依赖于美国的经济实力,同时也离不开发达的货币支付清算系统。其实,不只是美国,世界上可以称得上国际货币的,都有信誉卓著的清算系统做支撑。

 

比如英镑作为国际货币,是与伦敦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多币种清算系统——持续联结清算系统(CLS)的业务处理所在地分不开,CLS系统的建立使得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银行可以不再依赖于单个跨国银行的外汇清算渠道,通过其直接进入国际外汇清算网络,伦敦还建有由英国一些大银行组建的跨国外汇清算系统FXNET,通过既定的框架协议处理现货和期货外汇交易的双边轧差清算。伦敦还有全球第一家向全球主要外汇市场ECHO成员提供14个币种、多边外汇交易轧差清算服务的环球外汇交易清算所ECHO。CHAPS(清算所自动化支付清算系统)是伦敦的主要大额支付清算系统,提供以英镑计值、以欧元计值的两种独立性清算服务。

 

又比如德国是欧元最重要的成员国,是欧元的台柱子,欧元支付清算体系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其管理和运行的TARGET(欧元实时全额清算系统)是目前最重要的欧元跨国支付清算系统。TARGET系统由12个欧元区国家和4个欧盟国家的实时金额支付清算系统(RTGS)和ECB支付机制构成,通过Interlinking公共网络相互连接,可以处理欧盟国家间所有的欧元贷记转账业务,而且还能够为成员与EUR01系统(位于法国巴黎)、CLS系统(位于英国伦敦)之间的欧元支付提供最终结算。因此,TARGET系统实际上成为了欧元区统一支付清算的核心系统,日均交易金额为1.9万亿欧元,其中跨境业务金额占比约为35%。

 

积极参与国际银行清算体系建设

 

1973年5月,美国与加拿大、欧洲共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成立了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SWIFT),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它是为了解决各国金融通信不能适应国际间支付清算的快速增长而设立的非盈利性组织,负责设计、建立和管理SWIFT国际网络,以便在该组织成员间进行国际金融信息的传输和确定路由。从1987年开始,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包括经纪人、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等,开始使用 SWIFT。目前该网络已遍布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行业安全报文传输服务与相关接口软件,支持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时支付清算系统。

 

美国不仅参与国际银行清算体系的建设,而且还将国内系统与国际系统对接,比如CHIPS设计了一个灵活的记录格式,以方便发报行和收报行能进行高效的计算机自动处理。参与行的支付信息可在不同系统之间流动,而无须人工干预。例如,CHIPS接受SWIFT的标识码,并可自动地与CHIPS的通用标识码相互参照。

 

本文参考书目

 

1.莉莎·布鲁姆(Lissa L. Broome)、杰里·马卡姆(Jerry W. Markham)著,李杏杏、沈晔、王宇力译,何美欢审校:《银行金融服务业务的管制案例与资料(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7月版。

 

2.马克·格林布拉特(Mark Grinblatt)、谢里丹·狄特曼(Sheridan Titman)著,王琪琼、苏莉、苏莹、陈艺云译:《资本市场与公司战略》。中信出版社,2004年9月版。

 

3.莫娜·J·加德纳(Mona J. Gardner)、迪克西·L·米尔斯(Dixie L. Mills)、伊丽莎白·L·库珀曼(Elizabeth S. Cooperman),刘百花、骆克龙、张庆元、张大威译:《金融机构管理资产/负债》。中信出版社,2005年5月版。

 

(作者单位为中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其所在机构无关。本文原标题为《美国的银行清算系统》,连载于《当代金融家》2015年第6期、第7期)

 





上一篇:拉詹:竞争性货币宽松和严重危机正在逼近
下一篇:美国银行业如何支持小企业

相关文章

当代金融家 2022年9月 总第207期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贝塔股市论坛成立 为国内首个关注资...
唐双宁:深入学习邓小平金融思想 做...
【老马一席谈】央行原副行长:利率市...
化云为雨:实时智能银行
【徐诺金读书会】珍惜中国优势 突破...
新书速递 | 《开创者 · 互联网金融20人》
兰考3年:中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样本
重磅 | 银行风险管理顶级大佬聚齐...
美国平民银行之经验、教训
美国反洗钱:银行被充当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