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启动路径

作者:李一民 李慧勇 鄂志寰 王志峰 罗桂连 日期:2015-06-30 19:12:47

“一带一路”下主动开放的国家战略势不可挡。但目睹丰硕果实的同时,我们也收集到不少实体企业对于寻求“加快走出去”的困惑与困难。企业的无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项目与资金。

 

“一带一路”下主动开放的国家战略势不可挡。但目睹丰硕果实的同时,我们也收集到不少实体企业对于寻求“加快走出去”的困惑与困难。企业的无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项目与资金。我们需跳出热情高涨的市场情绪,冷静为宏观经济寻求出路。
 

Ⅰ.愿景何以落地

Ⅱ.“一带一路”与四大机遇

Ⅲ.新辟大型银行“国际化之路”

Ⅳ.保险资金参与“一带一路”的路径设想

愿景

何以落地

文/李一民 李慧勇

【作者单位为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隶属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

 

实体企业的“十二道坎”

 

发改委与国开行能否牵头搭建信息平台盘活各大央企海外事业部的当地资源?亚投行与PPP从模式摸索到正式运作时间尚早,钱的问题是大家最大的困扰,能否加大政策性援助力度并加速搭建基金—贷款—债券—保险四元融资闭环?

 

“一带一路”下主动开放的国家战略势不可挡,但不少实体企业寻求“加快走出去”正面临诸多困惑与困难。比如,不熟悉地方规则,不适应英美规范;单一国家工程总量有限,项目不可持续,等等。图为西伯利亚大铁路

 

 

地图上画出这几条线路并不难,但如何把蓝图变成现实?我们需跳出热情高涨的市场情绪,冷静为宏观经济寻求出路。

 

“一带一路”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尚有几道坎亟待逾越。

 

我们走访了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材国际、工商银行、出口信保,并与相关政策性金融机构深入交流。在切实感受到“一带一路”下主动开放的国家战略势不可挡,目睹丰硕果实的同时,我们也收集到不少实体企业寻求“加快走出去”的困惑与困难。

 

企业的无助主要来自两方面:项目与资金。具体说来,可以归结为“十二道坎”:

 

(一)感受到国家战略的历史高度,海外订单一直增长很快,但还没有感觉到国家政策方向变化,期待贷款投向支持、商务部项目获批、“一带一路”区域引导政策的明确。

 

(二)战略性优势、项目需求点、哪些回报率高的理论研究缺乏,经验积累又不愿分享,靠企业用真金白银去尝试成本太高。

 

(三)中亚市场以往业务空白,陌生市场设立海外办事处拓展新订单往往需要时间积累。

 

(四)区域上,目前非洲市场二十几个国家占比最大,东南亚的自主项目更好,非洲部分国家(利比亚)比较富裕,塞拉利昂、塞内加尔、马来西亚、缅甸、印度等地区中资企业不好做。

 

(五)单一国家工程总量有限,项目不可持续。属地公司、业务牵动、形成连片以后会容易很多,例如东非、西非(安哥拉、加纳)、南美(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

 

(六)不熟悉地方规则,不适应英美规范。

 

(七)部分国家“建设靠援助,吃饭靠大树,穿衣一块布,说话不算数”。

 

(八)资金是最大的限制,人力、设备、资源、技术都没有问题,基础设施收入限制,社会资本吸引力较低,对非资源类的海外项目扩张往往比较谨慎。

 

(九)部分区域风险高,需要规范境外项目投标管理办法。项目风险评估、担保、保险(出口信保、世行、mega),以及项目贷款和一般贷款(出口信贷、并购)同进同退。

 

(十)国别风险(主权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整体风险状况)数据实现共享,“一带一路”战线太长,国家保护恐鞭长莫及。

 

(十一)越是产能过剩行业,产能输出的难度越是不小。以水泥为例,原材料与产能的输出困难导致海外建厂初期成本更高,更需要有国家统筹的安排,能和基建打包走出去,通过政府谈一揽子合同。

 

(十二)同类国有企业相互竞争、民营企业技术水准不高。

 

早期落地的果实大多是企业在当地存量的项目积累,资源共享总比只身涉水风险低,发改委与国开行能否牵头搭建信息平台盘活各大央企海外事业部的当地资源?亚投行与PPP从模式摸索到正式运作时间尚早,钱的问题是大家最大的困扰,能否加大政策性援助力度并加速搭建基金—贷款—债券—保险四元融资闭环?

 

测算显示,2015年~2019年,“一带一路”核心国家的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约为3.26万亿美元。单单2015年,会有5580亿美元,即3.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十二五”计划我国全部的铁路投资额。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质推进将分为三阶段。《“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将工作重点落脚在“五通”,明确了整个战略将分段推进。第一阶段政治沟通,3月29日博鳌论坛闭幕与3月31日亚投行截止接收创始成员国申请的两个时点,可以作为第一阶段基本达成的标志。第二阶段将是资金融通和设施联通,这个过程需要耗费的时间会比较长,需要完成资金安排、工程部署,区域合作、产业政策的配合。第三阶段即贸易畅通与民心相通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相应的,我们在2014年10月底开始推荐“一带一路”时,也把投资分成主题投资、订单驱动和业绩驱动三个阶段,目前正式进入订单驱动阶段。进入订单驱动阶段,能够最快解决项目与资金问题的企业已开始品尝基建订单落地的蛋糕。不同企业获得订单的能力要每个企业具体分析,在估价的表现自然很快也会分化。央企国企有获得国家打包项目的优势,民营企业有灵活适应不同国家定制化施工的能力。

 

能否顺利形成资金支持,并获得地方和国际的订单,成为这一阶段布局的关键。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全解读

 

政策沟通是重要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领域。贸易畅通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资金融通重点在于亚洲货币金融体系建设与金融监管合作;民心相通包括教育、旅游、医疗、科技、文化等多层面的合作。

 

市场以往对“一带一路”路线的推演更多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范围,故有贯穿欧亚非、覆盖全球60%人口和30%经济总量的提法。图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汉代烽燧遗址

 

 

“一带一路”建设愿景与行动文件已制定并得以公布,使我们测算总投资规模及影响成为可能。在此之前,市场与学界分析“一带一路”时,更多基于推演与猜测,现在框架范围与各省定位等市场关心的问题都得以明确。

 

我们先对《“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要点做个全解读,然后再测算“一带一路”订单拉动的投资规模会有多少。

 

不容忽略的要点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不容忽略的要点有:

 

其一,范围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坚持开放是共建原则。“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市场以往对“一带一路”路线的推演更多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范围,故有贯穿欧亚非、覆盖全球60%人口和30%经济总量的提法。目前来看,这一估计是合理的,但可能还是保守了,“一带一路”的范围是开放的,既然国际各国均可参与,那么国内各省积极囊括也是合理的(2015年4月10日,国务院推进“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欧晓理曾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今后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纲领,不存在谁在路上、谁在带上,谁不在路上、谁不在带上的问题,全国各个省区都覆盖)。

 

其二,目标是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一带一路”承载的目标极具多元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这里需要强调,政治可能是本,但经济一定是源。因此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这句话是有经济内涵的。博鳌论坛结束,一定会有详细的合同与项目合作络绎不绝的落地,摸索互利共赢的运作模式。

 

其三,7个资金支持平台,提出基金—贷款—债券—保险四元闭环的融资体系。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我们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调研中,曾一度感受到基建项目不是问题,但资金的来源问题是整个战略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本次文件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磋商上合组织融资机构;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境内境外发行债券三大类融资体系,钱的问题基本可以解决。

 

其四,投资重点仍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首先要有设施联通,才能进而达成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互联互通的建设重点已得以明确,文件中虽未分列具体项目的名录,当然这也为后面调整和扩围留下空间。硬件方面,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道路交通、口岸民航、输油输气、电力电网、光缆通信;软件方面,促进贸易、相互投资、标准对接、监管互认。

 

其五,区域重点是中心城市与重点港口,“六省六港”投资重点继续沿袭。从目前文件来看,“一带一路”建设初期的重点,会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以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区域上,新疆、福建分列核心区。“丝绸之路”西北五省区(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向西开放,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向北开放,西南四省区(云南、广西、重庆、四川)对口东盟并辐射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涵盖的范围有三个主港(泉州、广州、宁波)和其他支线港、喂给港,及东部六省区(广东、福建、浙江、云南、广西、海南)联动整个沿海15个沿海城市。

 

关键在于做好“通”的文章

 

进入订单驱动阶段,具体有哪些订单、利好哪些行业?

 

关键在于做好“通”的文章。

 

政策沟通是重要保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领域。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当然基础设施不只包括修桥建路,还有油气管道、输电网、跨境光缆建设等。贸易畅通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资金融通重点在于亚洲货币金融体系建设与金融监管合作;民心相通包括教育、旅游、医疗、科技、文化等多层面的合作。

 

各省布局全扫描

 

发改委与国开行能否牵头搭建信息平台盘活各大央企海外事业部的当地资源?亚投行与PPP从模式摸索到正式运作时间尚早,钱的问题是大家最大的困扰,能否加大政策性援助力度并加速搭建基金—贷款—债券—保险四元融资闭环?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内蒙古与东北地区提出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概述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整体分为西北、东北,西南,沿海和港澳台,内陆地区四大板块。与我国区域战略的“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一脉相承。

 

“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总体战略,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概括,囊括了“三纵两横”区域发展,也整合了上海与三地自贸区开放。可见“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机遇,同时也有中国对内升级的考虑。这一思想上自中央,下至各省,其实早已落实,在各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所辖项目的动工。

 

西北地区: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加快开放开发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西北地区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新疆:“三基地”、“三通道”、“五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开局良好

 

新疆此前已明确自己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做了积极规划和推进,并出台了《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实施意见及行动计划纲要》,提出了重点加强新疆“三基地”、“三通道”和“五大中心”建设。

 

“三基地”是指新疆要立足实际,围绕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建成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和大型风电基地。“三通道”是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北、中、南三条大通道,分别从我国东部经济最发达的3个经济圈出发,依托国内现有交通干线,自东向西贯穿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经新疆通向中亚、西亚、南亚和俄罗斯等。其中,北通道起于“环渤海经济圈”,自京津唐经山西、内蒙古,从伊吾进入新疆,再经北屯、吉木乃西出哈萨克斯坦至俄罗斯;中通道起于“长三角经济圈”,自上海沿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横穿我国中原、西北诸省区,由哈密进入新疆,再经乌鲁木齐、精河,分别从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出境直通中亚至欧洲;南通道起于“珠三角经济圈”,自广东经湖南、重庆、四川、青海,由若羌进入新疆,再经和田、喀什,南下至印度洋沿岸的瓜达尔港。而“五大中心”是指建成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科教和医疗服务五大中心。

 

在定位明确、规划出台的情况下,新疆已率先开始为“一带一路”布局和建设,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开局良好: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中哈霍尔果斯边境经济合作中心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成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和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和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步伐加快;新疆西行货运班列开通;喀什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行。

 

在2015年地方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疆也对未来一年“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做了积极全面的部署:积极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及面向中西南亚和欧洲的物流通道、信息通道建设。突出与周边国家道路联通、信息相通。以乌昌为重点,南北疆铁路沿线重点城市为支点,切实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加快外销工业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农产品展示采购市场建设。支持乌鲁木齐亚欧经贸合作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边境贸易。鼓励边贸企业扩大原油等重要资源性产品进口,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合作。加速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加快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中哈霍尔果斯边境经济合作中心,阿拉山口、喀什综合保税区建设。扩大整车进口。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大外汇交易币种和交易量。加快口岸基础设施现代化,实现通关便利化。积极组织开行西行货运班列。积极推进中欧班列集结编组中心、进出口货物分拨中心、乌鲁木齐空港陆路港建设。加快制定物流业发展政策措施,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支持企业通过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园区化经营,创新“走出去”方式。加快境外园区建设。强化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合作。支持内地企业依托我区发展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服务贸易、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交流合作。加快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建设。抓好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先行启动工作。落实好历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签约成果。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不仅是中国和中亚、西亚的连接交汇点,更是亚太与欧洲两大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枢纽。一旦“三通道”与“五大中心”建设完成,通过北、中、南三线,将使国内发达经济带与疆内现有十大口岸连接起来,形成横贯全国、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陕甘宁青:四省区抓住各自优势,推进中部地区开发开放

 

围绕文件中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的定位,四省抓住各自优势,积极布局,加快开发。各省重要建设与规范见表一。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利用区位优势,成为联通俄蒙向北开放桥头堡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内蒙古与东北地区提出: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在地理位置上与蒙古国和俄罗斯相邻或相近,成为连接俄蒙,向北开放的桥头堡。蒙古国与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但自身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而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一方面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另一方面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因此,双方互补性较强,通过“一带一路”可实现共创共享共荣新局面。

 

内蒙古重点推进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实现全部开放;“苏蒙欧”专列开行;综合保税区报批进入海关总署签审程序。2013年实施重点项目28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4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累计完成投资92.5亿元。此外,2014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中国向北开放步伐,深入推进中蒙两国经贸合作。

 

黑龙江借助独特的对俄合作优势,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黑龙江省拥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是全国拥有最多海关的省份之一。根据龙江陆海经济带规划,黑龙江省将以哈尔滨为中心,绥哈满、大满同、哈北黑、延边铁路四条铁路干线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形成的东部通道为依托,着力打造国际商贸物流带,要素集聚产业带和互利共赢开放带。此外,黑龙江还将借助俄远东港口,开展陆海联运。推动同江铁路大桥建设,加快黑河公路大桥前期工作,推进黑瞎子岛建设立陆口岸的和共同开发规划工作,并推动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

 

吉林省充分利用好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深入推进和周边以及东北亚区域合作,搞好中朝圈河、集安等口岸桥重建修复,谋划珲春至海参崴高速铁路,加快扎鲁比诺万能海港和珲春物流中心合作建设进度,开通珲春至韩国釜山等陆海联运航线。同时,吉林抢抓俄罗斯远东开发机遇,深化与滨海边疆区等地在能源资源开发等方面合作。积极稳妥推进中朝罗先经贸区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建设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长春、延吉空港经济开发区。谋划设立中俄珲春—扎鲁比诺跨境经济合作区。

 

辽宁以大连、营口、锦州和丹东港为重要节点,以跨境物流引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海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设以大连港、营口港为起点,经沈阳、长春、满洲里及莫斯科及汉堡的“辽满欧”海铁联运通道,西线规划建设锦州港沿锦赤、赤大白、巴新、巴珠线等铁路,经内蒙古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至蒙古国乔巴山,东线谋划推进丹东港沿沈丹、京哈、平齐、白阿线等铁路,经内蒙古阿尔山口岸至蒙古国乔巴山,并将两条通道经俄罗斯博尔贾通达欧洲。加强海陆通道物流基地建设,建设面向蒙俄、东北亚及欧洲、连接南北的现代物流基地。同时,积极申报大连自由贸易园区,支持营口建设中韩自由贸易示范区。

 

西南地区:广西衔接“一带”与“一路”,云南辐射东盟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西南地区提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广西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是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份。因此,海陆双线互动是广西在全国省份中特有的开放优势所在。广西的地缘优势、港口优势、海洋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平台优势,使广西能够成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珠江—西江经济带:“一轴、两核、四组团”

 

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酝酿已久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将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对珠江—西江经济带提出了“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战略支撑带”、“东西部合作发展示范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四个战略定位。

 

按照《规划》要求,珠江—西江经济带将以“一轴、两核、四组团”进行空间布局。

 

“一轴”指以珠江—西江主干流区域为轴带,包括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梧州、贵港、南宁7市,加快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流域环境保护,形成特色鲜明、分工有序、互动发展的多层次增长中心。

 

“两核”指强化广州和南宁作为经济带的双核作用,依托现有综合优势,发挥连接港澳、面向东盟、服务周边的作用,成为引领经济带开放发展和辐射带动西南中南腹地的战略高地。

 

“四组团”指以区域内中心城市为核心,按照流域特点和区域联系,重点建设广州—佛山、肇庆—云浮—梧州—贵港、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等四组团,引导产业和人口集聚,形成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板块。

 

广西已经正式实施《关于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从2014年下半年起,广西在3年内实施12大类共166个涉及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高达6303亿元。这笔巨额投资占到了广西去年GDP的44%。目前广西已安排3亿元前期工作经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此外,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规划,2014年广西务实推进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马“两国双园”、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平台加快建设,马中关丹产业园钢铁项目一期正式动工,中国印尼境外经贸合作区建成运营,钦州保税港区二、三期和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一期工程通过验收。同时,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技术合作,分别与泰、柬、老、缅共建技术转移合作中心。深化与西南中南区域合作,与周边省达成共识,推进产业园区、交通、能源、生态、港口、旅游等一批合作事项。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方案,推动“三个一”合作和“六市一关”,大大缩短了企业办理查验时间。在2015年,广西还将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兴、凭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现有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扩区调整。着力做好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相关工作。

 

云南处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拥有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云南积极布局“一纵一横”和5个重要辅助通道。“一纵一横”中,横向的通道是,以昆明为重要节点,向西依托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泛亚铁路西线,打造昆明—瑞丽—腊戌—曼德勒—皎漂铁路、公路大通道,进入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延伸至东亚、西亚,与南方丝绸之路会合,走向欧洲、非洲;向东依托日益完善的国内交通网络连接珠三角地区,构筑昆明—广州—深圳的东向大通道。纵向的通道是,以昆明作为重要的节点,向南依托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沿泛亚铁路中线构筑昆明—磨憨—万象—曼谷—吉隆坡大通道,进入南太平洋,汇入海上丝绸之路。向北,沿昆明—重庆—西安、昆明—成都—西安铁路通道,与北方丝绸之路连接。

 

目前云南共3个泛亚铁路项目获批。即大理至瑞丽铁路、玉溪至磨憨铁路、祥云至临沧铁路,其中,就目前公示的资料显示:3条铁路的总投资927亿元。其中,大瑞铁路概算总投资257亿元(目前已处于建设阶段);玉磨铁路投资估算515亿元;祥临铁路投资预估算总额为155亿元。3条泛亚铁路同时开建,将有效联动云南省内多个区域经济发展,或将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地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3条泛亚铁路的获批,也再次显示出云南国际铁路网络建设的提速步骤。

 

此外,云南瑞丽、磨憨、河口、临沧等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红河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预验收,昆明长水国际机场72小时过境免签获国家批准。

 

西藏作为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段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与南亚国家交往的重要门户。2014年,位于日喀则的吉隆口岸扩大开放,作为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吉隆口岸可以开展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以及边民互市贸易等多种贸易类型,促进了中国西藏和尼泊尔边境贸易的发展。2014年1月至11月,西藏对尼泊尔贸易总值为106.5亿元人民币,占西藏外贸总值的91.15%。尼泊尔自2006年以来连续9年保持西藏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此外,拉萨到日喀则铁路的通车运行,为提升西藏边境经贸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西藏与周边国家正探索多元化的互利合作模式。2014年,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升格为国家级;西藏与尼泊尔合作成立喜马拉雅航空公司,打开西藏航空进入国际市场的窗口。西藏将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

 

东部地区: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沿海省市充当排头兵和主力军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沿海地区提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福建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在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史上发挥重要作用。泉州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作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和市场化程度。福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将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推进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等。

 

在基础设施和交通体系上,目前福建沿海港口已开通至东南亚海上航线51条,其中:厦门港共48条,包括通往新加坡航线15条、通往马尼拉航线10条、通往马来西亚的航线18条、通往越南5条;福州港3条,均为通往新加坡航线。厦门航空公司从福州始发飞往东南亚的航线共5条,分别飞往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雅加达、曼谷。

 

在经贸合作方面,2013年福建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42.9亿美元,实际利用来自东盟的外资3.47亿美元,东盟已成为福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2014年,福建与东盟贸易额增长3.3%,对东盟投资增长93.7%。

 

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和远洋基地建设方面,福建省“印尼金马安渔业综合基地更新改造项目(中国—东盟渔业合作示范基地)”、“中国—东盟海产品产业合作暨交易平台”(包括“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依托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学院”等3个项目入选“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首批项目。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等,已成为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平台。

 

在人文交流上,福建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福建)—东盟合作与互联互通研讨会”、“中国(福建)—东盟工作交流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正式落户福建师范大学。此外,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设立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将为福建打造21世纪丝绸之路核心区增添动力。

 

沿海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开放优势,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对于东部其他省市、港口和港澳台地区,我们认为,上海将借力自贸区建设,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全球投资贸易网络,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天津作为亚欧大陆桥东部起点、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桥头堡作用更加凸显。天津将突出天津特色,与上海自贸区形成互补试验、对比试验,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实体经济、壮大融资租赁业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着力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开放经济新动力、区域协同新平台、制度创新新高地。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国家批准,广东与欧洲、北美、东盟、非洲等加强经贸、科技等交流合作,2014年新设立6个驻境外经贸代表处和17个驻海外旅游合作推广中心,新增国际友好城市17对。粤港澳合作深入推进,对港澳开放153个服务业门类,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备案金额达698亿元。其他各沿海省份、城市与港口也将抓住机遇,结合自身特色,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内陆地区:依托重点城市群,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对内陆地区提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重庆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系,形成了寸滩水港、江北国际机场、团结村铁路中心站三个交通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成为中欧贸易陆上货运主通道,在组织返程货源、开通国际邮运、开放铁路口岸、获批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设立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班列提速降费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获准开展贸易多元化试点,设立进境水果和肉类指定口岸。

 

四川重点打造成昆铁路、成贵客专、成兰铁路、蓉欧快铁、川藏铁路等铁路项目建设,推进雅康、汶马等19条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建设,启动乐山、巴中机场建设,加快开通九黄、广元和西昌机场,同时开通更多国际国内航线,实施长江干线航道等级提升,融入长江黄金水道。

 

郑州、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郑欧班次密度、货重、货值处于中欧班列前列,郑州至卢森堡定期货运航线开通,河南与西周之路经济带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不断加深。此外,河南省还拓展海铁联运、空铁联运业务,巩固郑欧班列领先地位,构建与欧亚地区便捷的运输通道。强化郑州、洛阳节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谋划建设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积极开展产业对接,深化农业合作和文化旅游交流,努力形成与亚欧全面合作新格局。

 

安徽打造芜马组合港、合肥、蚌埠、安庆等航运枢纽,提升铜陵、池州、淮南等港口功能,完善集疏运体系,推动江海联运、多式联运,形成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港口群。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开辟西向开放新通道。

 

投资规模全测算

 

2015年~2019年5年间,“一带一路”国家累计基建投资总额将达到3.26万亿美元。单单2015年,会有5580亿美元,即3.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十二五”计划我国全部的铁路投资额。

 

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此后,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瑞士等国纷纷同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使亚投行扩围至33个成员国。图为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

 

再造全球产业链分工布局

 

根据IMF研究报告测算,发达国家政府相关基础设施预算每增加1个百分点,4年内可拉动GDP增加1.5个百分点。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国家,投资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基础设施相关预算增加1个百分点,4年内有可能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因此,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成为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已经过去近7年时间,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逐渐消退,全球经济开始新一轮的不均衡复苏。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复苏开始站稳脚跟,中国和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原因,正从周期高峰下滑,经济增长率不及过去几年的高水平,但仍远高于世界成熟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东南亚和南美部分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凸显,生产要素最有配置基础上的全球产业链再整合效用凸显。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与合作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瓶颈、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疲软等问题。特别是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瓶颈”。

 

“一带一路”的提出,是在世界新一轮经济周期中,结合中国自身比较优势和沿线国家实际需求的共赢投资机遇。从供给端看,首先,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中国存在充裕的资本,中国有大量产业资本在寻求投资机会。中国充裕的资本也在海外寻找投资机会,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上逐渐有超越FDI之势。其次,2005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显著提高,中国对外投资资金成本优势明显。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存在技术上的优势互补和错位竞争。中国在高铁、高速公路、核电、水电、装备制造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可以向新兴市场及部分发达市场进行技术输出和基础设施输出,完全可以和其他新兴市场及部分发达国家形成互补。

 

从需求端看,新兴经济体中多数国家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多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脆弱性突出,急需寻找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此外,过度城市化使得庞大的中产阶级存在对基础设施的内在需求。而“一带一路”带来的资金和基础设置投资,无疑是推动其逐步实现产业多元化和产业升级,更有效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一大机遇。

 

全球基础设施产业面临巨大投资缺口

 

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人口增长、城市化是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推动因素。根据OECD预测,到2030年,全球全球经济规模将扩张一倍,现有的差异化增长模式将得以持续。亚太地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和印度是增长引擎,其人均GDP将增长3~4倍,北美增长50%,欧洲增长40%。





上一篇:超低或负利率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下一篇:关注贫困

相关文章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