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版支付清算体系发展战略3.0

作者:杨涛 日期:2016-07-13 14:29:14

文章刊载于《当代金融家》2016年第6期(杂志全球发行,每月8日出刊,定价RMB:80元 本,全年960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监管和推动分散在


文章刊载于《当代金融家》2016年第6期(杂志全球发行,每月8日出刊,定价RMB:80元/本,全年960元)。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监管和推动分散在各个部门,而央行在整个体系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承担无可比拟的重任,同时,央行直接或间接控制着支付清算体系,并与金融政策、货币稳定密切关联,因此,可以从央行角度提出国家支付清算体系的概念,并综合我国国情与改革实践,打造全新的中国版支付清算体系发展战略3.0。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不断融合,以及数字货币的迅速演进,货币的内涵逐渐外延,过去的货币经济学已无法完全解释当前货币的概念。与此同时,支付清算体系也面临着严峻的变革与挑战,如何跳出支付本身,从更高层面诠释支付机构、产品以及制度,成为现今支付清算体系变革的突破口。下面从三个视角来具体分析。

 

基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视角

 

关于什么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s),全球在2012年之后才形成了共性的观点。在我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也有一定的描述。可以说,对于支付清算问题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整个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角度,来探讨其基本的定位和方向问题。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是当前支付清算体系最为重要的、值得研究的领域。

 

近年来,以支付清算体系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也不断面临新技术、新制度和金融中前台业务变化带来的冲击,迫切需要进行更有效的监管协调。美国次贷危机的最主要教训之一是使人们认识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除了大银行和大投行之外,全球近年来都更关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2012年4月,CPSS(后更名为CPMI)和IOSCO共同发布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成为指导各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国际上对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最关注的内容包括支付系统、中央证券存管、证券结算系统、交易数据库。2012年之后,全球关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软规则不断得以完善,即便各个国家在落实和评估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异,但是总体方向一致,已经形成初步的共识,即危机之后对风险的深刻反思。2012年出台的PFMI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是重要原则,其核心是风险问题。二是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监管、完善推进过程中,如何实现不同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在此基础上,全球支付清算体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从理论研究角度值得更加重视。一是各国都在评估和落实支付清算体系规则设计问题,2015年9月已经展开评估和落实的第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本国国情和国际现状实现一致,是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二是这套规则主要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新兴支付清算组织应如何应对?相对于我国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结构、规模迅速变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未来,对于支付清算的规则,更需要外部的推动和完善。三是处理好支付清算系统与其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关系。四是如何处理好央行和其他监管者的关系。不仅是中国,美联储、欧洲央行都面临着这个问题。五是风险控制与效率改进的问题。六是跨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协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与原有封闭条件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特点、风险截然不同,尤其是对于开放格局不断演进的经济体而言。七是如何应对基于公共网络的、分布式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挑战。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是市场已经看到了其影响及风向。

 

基于国家支付体系的认识视角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监管和推动分散在各个部门,而央行在整个体系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承担着无可比拟的重任,同时,央行直接或间接控制着支付清算体系,并与金融政策、货币稳定密切关联,因此,可以从央行角度提出国家支付清算体系的概念。主要着眼于从国家层面和货币当局层面,推动央行及其控制的支付清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进而影响支付效率和风险,构建更加平衡和健康的支付清算体系。

 

美联储近两年高度重视和关注支付系统的研究,并将支付相关方都纳入支付体系提升倡议框架内,这种做法值得世界各国对标学习。美联储认为,尽管美国支付体系创新层出不穷,但协调不力导致碎片化现象产生,阻碍了普遍性的实现,并造成混乱。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拥有或者正在培育普遍的、快速的支付能力,美国已有落后的危险。而快速支付能力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支付感受,可能促使没有银行账户或很少使用银行账户的人获取主流金融服务,从而可以更进一步激发行业各方的创新热情。鉴于此,美联储在“美国支付体系提升战略”中指出,美国支付体系建设要达到以下五方面目标:

 

第一,速度。通过灵活和成本划算(cost-effective)的方式为支付清算结算团体快速并且具有最终性地结清其头寸,为各种不同的商业支付和个人支付所需的普遍的、安全的和更快的电子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第二,安全。美国支付体系要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社会公众要对其拥有高度的信心,对威胁不断演进和扩大的情况要予以防范并及时作出响应。

第三,效率。提高以电子方式收发支付的比例,以便减少支付业务端到端的(社会)平均成本,并使得创新的支付服务所增进的价值转移至消费者和商业企业。

第四,国际化。为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发起和接收便捷、成本效益划算的和及时的跨境支付提供更好的选择。

第五,协作。广大支付参与者都要认识到并支持必要的支付清算体系提升战略,且在实施这些战略的过程中取得实质性进展。

 

美联储这一报告对未来依托于整个支付体系,进而推动支付系统的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这也体现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普遍强调风险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开始更加强调速度和效率问题。某种程度上,我国可以借鉴其特点和经验,打造中国版的支付清算体系发展战略3.0。

 

回顾历史,支付清算体系发展战略1.0自1995年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开始,2.0自2005年的大额支付系统开始,3.0则更多的是依托《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应综合我国国情与改革实践,打造全新的中国支付清算体系发展战略。其中,重在解决国家支付清算体系的内涵、发展目标、路径与阶段性战略。美联储曾耗费三年时间在全行业广泛协调、宣传,引领市场方向。为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相关研究小组,更广泛地宣传和调研。例如,厘清支付系统与其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关系、MFMI的落实和对接问题、法律与制度体系的全面梳理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虽然现在支付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但未来决定核心竞争力的还是技术规则。因此,国家与行业层面的技术规则与标准制定,在移动支付领域同样重要。

 

基于支付清算体系的中心化与去中心视角

 

目前,支付清算体系的中心化与去中心都面临挑战。

 

一方面,当前中心化的架构设计仍然比较重要,去中心化的新生事物规模较小,还未被市场充分重视。但由《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带来的规则意味着用正式的、非自由选择的、多边结构的、透明的市场来取代曾经的一些非正式的、自由选择的、双边的、不透明的市场。再加上PFMI对FMIs的治理标准方面提出种种带有公共性质的要求,使得这种金融改革被一些学者认为在用公共或准公共市场取代私人市场。

 

尤其是在对危机的反思过程中,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Central Counterparties,CCPs)得到了更高程度的钟声。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是为了抵消商品期货交易中的对手方风险而发展起来的,它破土萌芽自日本,发展成型在欧洲,改革创新于美国,并以美国模式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模式。为此,现代意义上的中央对手方机制主要指美国模式。一般认为,美国模式的中央对手方清算制度是指清算所介入金融合约交易的对手方之间,成为买方的卖方、卖方的买方,从而使期货合约买卖双方的对手都被替换成了作为中央对手方的清算所。按专业说法,中央对手方主要有四个功能:重新分配合约对手方风险,防止多边净额结算失败;降低结算参与人的风险;提高结算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市场流动性。

 

\

▲快速支付能力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支付感受,可能促使没有银行账户或很少使用银行账户的人获取主流金融服务,从而可以更进一步激发行业各方的创新热情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的机制虽然处于萌芽,但是其巨大应用前景却不容忽视。实际上,在促进降低整个社会交易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的同时,支付清算领域又迎来一个新的挑战。美联储曾在报告中提到了这一挑战,即便利金融机构间基于使用通用协议和标准发送、接受支付的公共IP网络直接清算,并在业内进行了广泛讨论。这种新方式有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当然,这种分布式架构需要有一个总账,且离不开监管部门的监管。而完全去中心的分布,即美联储讨论的数字价值转移工具的格局也十分值得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关注。另外,为什么通信支付基础设施最后没有列入美联储支付战略的方案呢?因为依托电信运营商的电子支付发展,在美国并不占有主要的地位。

 

所有这些都对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变革提出了现实性的挑战。随着技术的变化,从IT到DT,我国需要考虑的是,未来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我们一方面要去掉泡沫,另一方面更需要面向未来的洞察力。

 

杨涛,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拥有中国律师及注册会计师资格。现任职务及兼职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开发银行特聘专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和部委数十项重点课题研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货币与财政政策、金融市场、产业金融、政策性金融、支付清算。

 





上一篇:原创|业内专家一文讲透险资行业资金运用的特点与建议
下一篇:王永利:身份及交易确认是区块链应用重点

相关文章

当代金融家 2024年4月 总第226期
出版时间:2024年04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金融营改增果然有效!中小银行格局将...
BCG成立全新战略智库,纪念创始人布...
金融业集中采购闭门论坛(第一期)
体验IT4.0的神奇,猜猜银行的信息系...
第11届跨国公司年会:深层次推进信息...
恒丰银行俞勇:风险魅影下,我们为何...
原创|业内专家一文讲透险资行业资金...
胡润百富榜今发布 马云1500亿财富首...
新技术、新经济、新规则——访世界知...
专访生命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