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发展:2014年总结与2015年展望

作者:张吉光 日期:2015-06-08 20:54:50

2015年或将成为城商行发展的拐点之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推动银行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城商行将面临诸多挑战



 

2014年各城商行进一步深化战略定位,通过产品创新培育业务特色,多渠道提升服务水平,积极介入互联网金融,加速网点布局,完善基础管理,致力于通过差异化竞争、特色化经营实现转型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资源投入的边际产出效率下降,对银行发展的驱动作用日渐式微,需要尽快转向创新驱动和技术推动。

 

展望2015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推动银行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城商行将面临诸多挑战,发展将进一步受到抑制。城商行将从快速发展进入分化发展的新格局。2015年或将成为城商行发展的拐点之年。

 

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2014年GDP增速下滑至7.4%,创下24年来的新低。受此影响,与地方经济关系紧密的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也从2012年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增产增长明显放缓,盈利能力持续下滑,群体内分化发展格局加剧,各城商行推动转型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显现。展望2015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推动银行业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城商行将面临诸多挑战,发展将进一步受到抑制。

 

2014总体发展情况:增速回落,分化加剧

 

 

从各项指标表现来看,2014年城商行的发展呈现出“增速回落、分化加剧”的总体特征。一方面,整个群体的资产增速、净利润增速以及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继续回落,不良则继续反弹;另一方面,群体内不同城商行之间的业绩表现进一步分化。

 

发展速度回落

 

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城商行的资产增速在2012年7月达到32.1%的峰值,之后开始回落,虽然中间触底后有所提升,但下行趋势没有改变(图1)。2014年全年仍保持这一格局,资产增速从年初的22.9%下滑至年末的19.1%,负债增长走势与此基本一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增速放缓,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时,不良反弹、风险暴露降低了城商行的信贷投放意愿;另一方面则是监管机构出台同业新政,过去两年快速增长的同业业务扩张受阻。不过,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商行的资产增速仍处于较快水平,从而推动其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图2),于2014年末达到10.8%的历史最高值。

 

盈利能力下滑

 

与资产增速放缓一致,2014年城商行的盈利能力进一步下滑。从整个群体看,城商行资产收益率从一季度的1.3%持续下降至四季度的1.12%;从上市城商行看,3家A股上市城商行过去四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明显下滑,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分别从30.72%、28.15%、36.15%下降至14.33%、21.68%、16.24%。而在香港上市的四家城商行截至目前仅公布了2014年半年度经营业绩,与过去三年相比,也基本呈现下滑态势。资产增速下降、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导致利差收窄,以及发改委严查商业银行服务收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中间业务收入是造成城商行盈利能力下滑的重要原因。

 

不良持续上升

 

受经济下行、产能过剩、部分行业不景气影响,2014年城商行的信贷风险继续暴露,不良贷款持续双升。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城商行不良贷款率突破1%达到1.16%,比年初上升0.2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855亿元,比年初增加307亿,增幅达到56%。无论是不良率上升幅度,还是不良贷款余额增长幅度,均超过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说明城商行风险暴露速度更快,面临的资产质量压力更大。从过去更长时期来看,城商行不良率在2012年一季度降到0.78%的历史低点之后进入上升通道,2014年末已接近2010年1季度水平,而855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相比于2010年1季度已经翻番。

 

单体分化加剧

 

在整个行业增长放缓的同时,城商行群体内单体间的分化进一步加剧。

 

一是规模的分化,年内上海银行、江苏银行资产规模突破一万亿,连同北京银行可划为第一梯队,已经进入中型银行行列;以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为代表,资产规模超过3000亿的可划为第二梯队;以青岛银行等为代表,资产规模位于1000亿~3000亿的可划为第三梯队;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商行规模分布在500亿~5000亿范围,可划为第四梯队;另有部分城商行资产规模处于500亿以下,属于第五梯队。

 

二是增速的分化,过去的一年,部分城商行仍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但少部分城商行受同业新政影响,资产规模不增反降。

 

三是盈利的分化,大多数城商行仍保持利润的正增长,有的银行净利润增速甚至超过30%,但部分城商行受不良影响,出现负增长。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一分化格局还将加剧,城商行群体内的大规模重组整合或将来临。
 

2014年度发展特点:做精做专,谋求突围

 

为应对经济下行和金融改革深化带来的挑战, 2014年各城商行进一步深化战略定位,通过产品创新培育业务特色,多渠道提升服务水平,积极介入互联网金融,加速网点布局,完善基础管理,致力于通过差异化竞争、特色化经营实现转型发展。总体来看,年度发展呈现出十大特点。

 

深化战略定位,差异化、特色化格局渐成

 

深化战略定位是近年来城商行经营管理工作的主旋律。2014年,各城商行进一步延续这一趋势,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深化战略定位取得新进展。

 

一是总体战略从笼统到清晰,进一步呈现差异化。以往城商行大多将战略确定为“服务地方、服务市民、服务中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问题。2014年,一些银行通过编制发展战略,在分析研究自身特点和所处经济金融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清晰的发展战略,如郑州银行定位于商贸物流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专家和精品社区银行,嘉兴银行则将科技金融作为战略方向。

 

二是市场定位进一步下沉,错位竞争渐成趋势。一方面,城商行从行业属性等维度进一步细分中小企业市场,选择某个行业作为自身市场定位,如泰隆银行将电商作为主攻方向,临商银行将物流企业作为市场定位;另一方面,客户定位进一步下沉,重点拓展单户贷款金额100万乃至于5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

 

三是特色定位成效逐步显现,经营特色逐步形成,如哈尔滨银行的对俄金融业务、威海市商业银行的对韩特色服务等。

 

聚焦业务重点,产品创新步伐加快

 

在产品数量与大型银行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加快创新步伐,培育特色产品,成为城商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优选择。

 

2014年,城商行进一步加大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力度,围绕六个方面塑造产品特色。

 

一是提高便捷性,如泰隆银行推出“立等贷”,快速放贷,立等可取,盛京银行推出“快贷通”,均围绕贷款发放速度做文章。

 

二是降低成本,如稠州银行推出“融易卡”,按实际使用天数逐日计算利息。

 

三是引入新技术,提高效率,如苏州银行引入德国IPC公司微贷技术,推出“苏式微贷”系列信贷产品。

 

四是面向某行业或领域推出专属产品,如民泰银行推出“电商贷”,专门服务于电商企业。

 

五是附加增值服务,如营口银行成立中小企业品牌俱乐部,向企业发放借记卡,存入一定金额的客户可以以市场最低折扣价购买俱乐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六是降低准入门槛和贷款条件。如郑州银行推出“小额宝贷款”,无抵押、无担保,申请材料简单。

 

拓展新型业务,积极谋求转型发展

 

拓展新业务、获取新资格,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是转型的重要内容。2014年,各城商行继续在这些方面进行探索。

 

最明显的特点首先是,积极拓展投行业务,一方面成立专门的投资银行部,搭建专业化经营架构,如天津银行、北京银行;另一方面,纷纷与新三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参与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的推荐挂牌业务,如杭州银行、贵阳银行等。

 

其次,瞄准消费信贷,大力拓展信用卡业务,年内苏州银行、郑州银行等获准首发信用卡。

 

再次,规模较大的城商行,适应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积极申请并获得资产托管业务。

 

最后,探索拓展科技金融、农村金融领域,走差别化竞争道路。如汉口银行搭建重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科技金融服务;苏州银行建立三农业务部,设立三农特色支行,推出金桂三农产品。

 

完善服务渠道,金融服务不断提升

 

长期以来的经营地域限制造成了城商行在网点渠道上的短板。因此,城商行积极探索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推出新网点形态等形式,致力于构建线上与线下、固定与移动、传统与新型相结合的多元化服务渠道。

 

一是升级电子银行,推出新一代网银,丰富服务功能,提高客户体验度,如青岛银行推出“E智青银”。

 

二是打造移动金融服务平台,推出手机银行、手机钱包或手机近场支付,如苏州银行推出的“苏行移动生活”,长沙银行推出的“掌钱”APP。

 

三是引入社交媒体,推出微信银行,如汉口银行、金华银行。

 

四是引入VTM,建设远程银行,如晋商银行。

 

五是设立社区支行,实现网点WIFI全覆盖,建设智慧网点;有的城商行还与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合作拓展社区金融。

 

六是与第三方合作,拓展线上服务,如南京银行与江苏有线合作推出银广通,可在电视上购买理财产品。此外,不少城商行通过推出错时服务、在客户服务中心引入智能机器人、建立社会监督员等措施,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加速网点布局,小型化、特色化是大趋势

 

在跨省设立分行尚未重启、省内设立分行适度松绑以及深化战略定位的背景下,2014年城商行网点布局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省内扩张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有20家城商行设立了28家省内分行(含两家二级分行)。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信用风险暴露,城商行通过跨区域扩张规模的意图依然强烈。

 

二是网点扩张速度加快。2014年全年,49家城商行共设立223家支行,连同分行共计252家,远超过2013年的205家。在电子银行快速发展的同时,实体网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新设网点呈现明显的小型化、特色化特点。当年新设的223家支行中,小微专营支行34家、社区支行144家,另有2家金融便利店、2家咖啡网点。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城商行试图在网点布局和网点功能上形成特色,在弥补网点数量劣势的同时,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也表明城商行近年来提出的社区银行、小微银行战略定位正逐步深化落地。

 

加大科技投入,争先进军互联网金融

 

为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脱媒效应,同时突破经营地域限制,2014年城商行争先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成为年内一大看点。

 

一方面,成立专门的网络金融部或直销银行部,瞄准互联网客户,推出在线直销银行,打造全线上金融服务平台,提高线上主动获客能力。截至当年底,共有14家城商行推出在线直销银行,占同期全国推出在线直销银行的18家银行的78%。

 

另一方面,依托并整合线下客户群资源,开办网上商城,构建线上商业生态,提高客户黏度,如兰州银行推出三维网上商城。

 

最后,与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拓展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业务,如南京银行与途牛旅游网推出“易伴线上旅游保证金业务”,苏州银行与点融网合作开展P2P等。可以预计,在线下跨区域扩张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城商行加入到互联网金融大军中来。

 

探索综合经营,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企业经营的日趋复杂使得社会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推动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转向综合经营。在前几年探索的基础上,2014年城商行综合经营取得积极进展,并逐步形成三种模式。

 

处于第一梯队的大型城商行,通过直接设立基金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银行控股集团型的综合经营格局。如北京银行2014年获批设立北银金融租赁后,旗下已经拥有基金、保险、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同年,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获批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湖北银行主导的湖北消费金融公司、重庆银行参与的马上消费金融公司亦获批准。

 

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商行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形式实现综合经营。如台州银行,2014年其第一大股东由平安信托变更为平安人寿,银保合作意图明显;阳光保险增持徽商银行,持股比例增至17.19%,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还有一些城商行则通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结成战略联盟的形式借力实现综合经营的目的。

 

对于大多数城商行来说,第二、三种模式才是可行选择。

 

夯实资本基础,资本补充再掀高潮

 

相比于大型银行,城商行对贷款业务更为依赖,资本消耗发展模式更为明显,因而对资本补充更为迫切。经过过去几年资产的快速扩张,2014年城商行资本补充再掀高潮。据公开数据统计,全年城商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增资扩股、上市三大渠道共补充资本近800亿。

 

一是发行二级资本债迎来小高峰。年内营口银行、河北银行等十多家城商行成功发行;除补充资本外,一些城商行还希望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为主动负债积累经验。

 

二是增资扩股依然是城商行群体最为便利和主要的资本补充渠道。当年温州银行、北部湾银行等陆续完成增资扩股。但在实体经济不景气且频繁开展增资扩股后,通过增资扩股补充资本的难度日益加大。

 

三是公开发行上市再获突破。2014年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相继在香港实现公开发行上市。在A股迟迟不向城商行开闸的情况下,估计会有更多城商行选择在香港上市。

 

完善基础管理,利率市场化应对全面展开

 

2014年年底,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2倍,同时《存款保险条例》公开征求意见,预示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利率市场化将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行为。过去一年,城商行在基础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明显加快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一是积极申请加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此推动银行内部建立定价流程和制度体系,并获取主动负债资格。

 

二是积极发行同业存单,建立主动负债机制。全年共有15家城商行发行同业存单,近10家城商行发行金融债。

 

三是积极开发定价系统和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在完善系统支撑、引入管理工具的同时,建立起资产负债管理框架。四是积极申请信贷资产证券化资格,丰富资产管理工具。年内上海银行、徽商银行等率先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此外,一些城商行还积极创新存款产品,完善产品体系,应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余额理财等创新产品导致的存款分流。

 

推动体制改革,联合重组再现新突破

 

出于化解风险、做大规模、提升实力的考虑,一些区域内的城商行展开联合重组,并在2006~2010年达到高潮,由此产生一批省级城商行。2014年城商行联合重组再现新突破,酝酿多年的中原银行开业。该行采取了13+X+Y的重组模式,13指参与重组的银行为河南省内除了郑州银行、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焦作银行外的13家城商行,X表示未参加合并的上述4市各合并一个城区农村信用社或通过其他方式设立分支机构,Y代表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此外,海南省获准在重组临高金牌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筹建海南银行,新疆自治区获批筹建新疆银行。

 

与之同时,城商行单体内的体制改革亦纷纷展开。年内多家城商行围绕理财业务、同业业务进行业务治理体系改革,在满足监管要求,防范业务风险的同时,提高专业化经营能力,夯实发展基础。

 


实施PPP项目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这正是许多国家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所缺少的。图为一码头上的施工现场

 

展望2015年,从外部看,经济新常态将从动力支撑、市场格局、客户需求、约束因素四大方面推动金融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新挑战;从内部看,城商行粗放发展模式的不适应性日益显现,基础薄弱、体制僵化、资源缺乏、能力落后等短板对发展的制约更加凸显,城商行将由此面临诸多挑战,并从快速发展进入分化发展的新格局。2015年或将成为城商行发展的拐点之年。

 

2015年发展展望:挑战重重, 发展遇阻
 

 

从宏观环境看,经济新常态推动银行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的直接表现是经济增速从高速回落至中高速,本质则是经济发展模式从投资拉动为主转向内需推动为主、经济发展动力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业过去那种高增长、高盈利、低风险、低分化、无差异的发展格局,进入发展速度回归、发展风险上升、发展格局分化、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常态。2015年是新旧常态转换的过渡期,商业银行将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换带来的发展支撑衰减、各类风险上升的挑战。预计城商行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放缓,不良贷款继续反弹,操作风险形势有所恶化。城商行亟须通过发展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支撑,并通过改革创新开拓新的业务机会。同时,要高度关注内控案防工作,加大操作风险管控力度。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和资产结构,减缓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带来的信用风险。

 

从政策动态看,金融改革改变银行行为

 

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核心的金融改革将在2015年实现重大突破。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将正式推出,利率市场化有望最终完成,存款利率将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另一方面,注册制改革或将推出,资本市场迎来快速发展,监管机构或将对存贷比管理实施重大调整。这些改革将改变商业银行的行为,推动商业银行在经营上从开展单一存贷汇业务转向多元化经营,从被动定价转向主动定价,在管理上从传统存贷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管理,从资产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管理并重。最根本的是要求商业银行尽快形成市场化思维、建立起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对城商行来说,要以定价管理为核心,推动实现风险量化管理、成本精细管理、资源高效配置以及更为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加快提高市场化经营能力。

 

从金融格局看,金融深化加剧金融脱媒

 

一方面,随着金融改革的持续推进,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日渐成熟,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市场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形成分流;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深入运用,不同金融子行业间以及非金融行业与金融行业间跨界融合,新金融业态不断出现,传统银行业的边界被打破,越来越多的行业渗透进来,商业银行将迎来全面脱媒时代。城商行既要坚守原有定位,善于运用新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做好传统业务, 也要加强与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拓展新兴业务。更重要的是,城商行要改变以往单纯面向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做法,积极介入各类金融要素市场,提高跨市场参与能力,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以此提高客户黏度,应对金融脱媒的冲击。

 

从行业趋势来看,差别竞争倒逼转型发展

 

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内银行业的差别化竞争态势日益明显并趋于强化。大型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专业能力优势,面向各类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同时重点向高端客户提供量身定制服务。中小银行越来越多转向为特定客户提供特色服务,以与大型银行错位竞争。银行业的差别竞争趋势倒逼城商行加快转型发展。城商行要尽快转变过去“小而全”、同质化竞争的发展道路,进一步下沉战略定位,细分客户群体,重点做深做透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瞄准特定客户,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改革体制机制,建立特定客户的专营机制,努力形成自身特色。更重要的是,要在战略管理、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做好配套支撑,确保特色发展战略得以落地实施。

 

从增长方式看,动力转换依赖能力提升

 

在经济新常态下,资源投入的边际产出效率下降,对银行发展的驱动作用日渐式微,需要尽快转向创新驱动和技术推动。以往那种通过发放贷款就可以吸引客户并拓展其他业务的做法越来越受到金融要素市场和新金融业态的挤压,对业务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衰减,要求商业银行从贷款驱动转向服务推动的业务拓展模式。实现上述动力转换的根本在于能力的提升。这给人才资源缺乏和科技落后的城商行带来巨大挑战。城商行一方面要发挥小而活的优势,通过更加多样的薪酬体制加快人才引进力度,并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加快提升科技硬件和软件水平;另一方面,要聚焦战略业务,通过专门机构、专营机制、专业队伍等方式实施专业化经营管理,切实提高业务能力。

 

从约束因素看,管制趋严凸显发展短板

 

银行业发展进入增速换档时期,以往快速发展积累的风险隐患以及各项短板的“瓶颈”约束将凸现。因此,金融监管将更趋审慎化,风险监管、资本监管以及公司治理监管将更加严格。这些方面正是城商行的薄弱之处,也是制约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商行要充分总结以往操作风险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体制机制上完善公司治理顶层设计,强化内外部监督约束,提高整体管控力。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本补充短板,在积极探索各种新型资本补充工具的同时,要真正引入经济资本管理,强化资本约束意识,提高资本产出效率。在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用风险的传统定性管理的同时,探索借助外力或多家银行合作加快实施新资本协议,引入风险量化管理技术。通过风险量化管理,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并为转型发展提供管理工具。

 

(作者为上海金融学会理事、商业银行研究部副主任,现就职于上海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研究领域为中小银行改革与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本文原标题为《发展遇阻  分化加剧——城市商业银行发展:2014年总结与2015年展望》,连载于《当代金融家》杂志2015年第4期、第5期

当代金融家

微信号:bankershr

 

 





上一篇:直销银行离“咖啡银行”有多远
下一篇:从国外案例看打破“刚性兑付”难题

相关文章

当代金融家 2022年9月 总第207期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08日
查看详细内容
 
热门排行
图文:葫芦岛银行副行长何钰
图文:重庆三峡银行董事长童海洋
地方金融办的职责不在“办”,而在管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之道
河南建行在中原崛起中有大担当
美国反洗钱:银行被充当侦探
图文: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融资总部...
图文:中原银行纪委书记王仕豪
美国银行业的信托业务
车联网金融 新金融生态山雨欲来